简谈高校师范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低的原因

2014-08-26 10:41严华玉
剑南文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计算机课堂教学

严华玉

摘要:教学实践能力是高等师范院校

培养师范生必须熟练掌握的教学基本技能,是一名师范生走向教师工作岗位必备的职业素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方面的不足日益凸显,不能完全适应教师

岗位对师范生的发展要求。本文将试着对师范生计算机教学实践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归纳其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计算机;课堂教学;原因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1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效率。今天,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在要求学生减负的总要求下,“向课堂要质量”,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为重要,

关系到师范教育质量的高低,尤其关系到基础教育质量的高低。特别是近年来中学计算机的教学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尤其重要。

一、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1.课程设置与中学课程设置脱节

我们学校的师范专业对应的是中学,高等师范教育固然是专业教育,固然是掌握这个专业的工具。但是,与中学对应的课程也应尽量的多开设一些。比如计算机专业:初中的计算机课是由基础知识、简

单运用等内容组成;高中的计算机课涉及运用、简单编程等,而且,在高中的课程中还有选修课程。那么我们就应该开设与此相关的专业学科。

2.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

在大一、大二课程比较少,尤其是专业课;专业课大部分都安排在了大三,这对于放松了两年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有些知识不容易理解,如计算机的C语言等,这些比较晦涩难懂,这需要学

生和老师探讨、查阅资料,进行实际操作才能理解记忆,但是课程的紧张让学生没有时间做这些工作,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学习这些知识失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没有兴趣,失去了学习这

门课的动机,那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无从谈起。

3.课程内容安排不合理

在大一大二课程比较少,尤其是选修课几乎没有。这时候的学生刚刚脱离高中生涯,时间也比较充裕,对一切都抱有很浓厚的兴趣,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合理设计选修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这对于营造良好的学风也会有很大的作用。

二、教学机制不太科学

未来的发展迫切需要创造性的人才,那么师范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创造性的人才。创造性的人才需要创造性的教育,但是,就目前来看,我们仍然注重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仍是以讲授课本知识为主,

还是以掌握知识量的多少来衡量人才质量的高低,这样就导致了“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形成,课堂教学程式化,课堂教学应式化,学生思维模式化,“高分低能”现象突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足,

这就要求我们从教学机制上进行变革。教学机制运行不科学表现在以下几点:

1.教学管理机制不规范

加强管理是搞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对于计算机教育等师范类专业的工作,更需要加强管理。课程建设中教研活动不规范,难以发挥团队作用。虽然说现在都要求老师主持课题进行教研活动,但是这种活

动多为课程负责人一个人主持,其他教师只是挂名并不参与任何活动,而学生更不能参与其中。

在院系领导管理中出现了许多不会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现象。比如:在不了解专业学科性质的基础上,一律要求实践课程达到多少节次,对考试的模式和一些数据的定义过多,管得过死。

2.教学评价机制单一

目前高校课堂教学评价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任课教师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另一类是教务处组织的评价。任课教师所进行的评价经常采用的形式有平时作业、小测验、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期中、期末

测验。在此评价中,教师是唯一的评价主体。在评价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和学生都提不起积极性。而教师与学生的接触也只在课堂上,不能充分全面的了解每个学生。教师与书本是权威,导致许

多学生产生60分万岁的心理。

由学校教务处组织的评价通常采用的形式有定期到课堂听课、评课、组织教师座谈或由学生填写对任课教师的评价表。但是这种评价常常是与教师的自身评价相脱节的。这种外部评价不管是从评价设计

、组织到最后评定结果,任课教师都是不知情的,因此这种外在的评价,对教学的影响通常消极面大于积极面。

3.教学激励机制单一

高校教师教学激励机制形式比较单一。绝大多数高校的教师教学激励机制形式以奖惩为主,其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个方面。物质激励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精神激励包括荣誉称号、职

称晋升、职务提升、培训等。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有自己的科研项目,对于这些科研项目给予的奖励太少,而且理工科类的奖励远远要比文科类的奖励多。最为明显的就是本校化学系的科研项目立项成功的给予的奖励就在50万以上

,而计算机类的就算是国家级的科研立项奖励也就十几万,这极大地打击了计算机类教师进行科研的积极性。

三、教学方式不够先进

教学环节缺乏规范性。教案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备课的主要环节,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环节。但是,许多院系对于教案并没有规范的要求,不少教师的教案,不注重课堂设计,只是教学内容

的堆砌,体现不出任何课堂特色。只有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和精心组织的教学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上课还是原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并不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一般上课都是老师讲老师的,学生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一节课下来,学生实际收获甚微。有的教师上课就是照本宣科,书上都有的知

识学生自己也能看懂,这样老师的讲授就成了“鸡肋”。当前国家教育政策要求新课改,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中起到的是主导作用,因此转变计算机教学方式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很有必

要。

四、教材处理不合要求

在当前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教材观也应转变,由过去教教材转换为用教材。但是,我们学校的老师大多还是教教材,不能与学生换位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各种“可能”。同时,学

生的学识等方面的知识不如老师,教师在授课中应注意学生自身的知识素养,相应的授课。在课堂上,教师只注重了课本知识,忽略了课外延伸,课外知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对于学生理解知识有比较

大的作用。

五、教师教学水平有提高的空间

高水平的老师是向课堂要质量,而低水平的老师则是课后要质量,师范教育课堂教学效率还不高,因此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水平,向课堂要高质量。在处理教材上,教师注重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侧重于

知识的教授,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方法的传授。许多教师在上课时喜欢精雕细刻,好像不这样做彰显不出自身的水平,其实,这样的办法是最不可取的。大

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教师在讲授时要做的是构建知识体系,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其次,教师的教学内容要反映时代的要求,而学生的要求恰恰就是学生的需求,在授课的过程中体现

出教师的导向性功能。

六、学生学习动力有加强的必要

学生经过高考进入大学,大学的生活比较自由放松不像高中生活那样紧凑,因此许多学生开始对自己放松,抱着期末考试60分万岁的心态,对于平常的学习不再上心。比如说:某个系的学生在大一时学

习很努力,成绩也非常不错,拿了国家励志奖学金,但是,大二由于周围的学习氛围都不再浓烈,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一年下来不要说奖学金了,成绩还挂起了红灯。现在的课堂,教师是主导,学

生是主体,主体已经不再对学习感兴趣,那么教师的主导作用很难起到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孔懿.素质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86-283.

[2]戚万学,唐汉卫.学校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计算机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国计算机报202007、08合刊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中国计算机报2019年48、49期合刊
中国古代的“计算机”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随“声”随意 欧凡OA-G10 2.4G无线耳机
一体式,趋便携雅兰仕AL-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