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求发展

2014-08-27 08:20杨龙
商场现代化 2014年17期
关键词:转型升级中小企业发展

摘 要:我国中小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研究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相当重要。本文针对以上课题,通过对龙岩市新罗区中小企业现状的调查,了解目前中小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严峻的挑战,原来传统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转型升级成为类似新罗区这样的资源型山区小城市中小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发展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民营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迅猛发展,为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地处福建西部山区的龙岩市新罗区,隶属海峡西岸经济区,是连接闽、粤、赣边交通枢杻,矿产资源丰富,依托独特的区域优势和良好的资源优势,民营中小企业行业分布广,发展比较快。根据走访工商部门、统计部门、工业园区等相关经济单位,结合深入企业调查了解,新罗区中小企业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一是经济总量稳定增长。截止2012年末,全区中小企业35280户,中小企业从业人员195000人,实现中小企业总产值62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其中,中小企业工业产值31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二是规模企业不断壮大。一大批规模以上的工贸企业正在形成,2012年全区规模企业数达483个,总产值447.87亿元,比增44.5%。三是品牌作用日益明显。至2012年底,全区中小企业共有龙工挖掘机等名牌产品2个,中国驰名商标6个,省名牌产品35个,省著名商标45个,市知名商标44个,福建老字号1个。四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012年,全区中小企业共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1家;同时新罗区中小企业重视知识产权工作,专利授权347件,共获国家、省、市科技项目43项扶持资金1313万元。五是重点产业领先发展。2012年,新罗区中小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延伸产业链条,细化专业分工,建材、机械、农副产品加工、能源、医药化工、矿冶等6大优势产业得到了加速发展,规模企业达415家,占全区规模企业的85.9%,总产值411.87亿元,占全区规模企业总产值的91.9%。此外,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逐步提高,经营领域持续拓宽。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一些中小企业也遇到了严峻的挑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1.经营方式比较粗放

新罗区中小企业存在传统产业比重过大且低水平重复的多,高科技含量的少;初级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资源消耗型多,高附加值产品少。部分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文化程度不高,在企业壮大发展中,靠的是抓住了市场的机遇,他们缺少经营管理经验和科学管理体系,随意性很大,规范性不足,并且管理手段原始,决策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可行的员工激励机制等。

2.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新罗区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资金和技术水平有限,技术装备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普遍薄弱,大多选择门槛较低的行业,其产品主要集中在低端,依靠产品模仿或停留在成型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上,无法根据市场的状况和消费者需求开发新产品,导致企业产品档次低、科技含量少、能耗高、资源消耗大、样式陈旧,缺少市场核心竞争力。

3.企业高端人才缺乏

新罗区中小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不能为人才提供高薪金、高福利、发展空间以及社会地位等需求。一是缺乏重金奖励、晋级升职等有效机制,吸引不到企业高端的管理、技术、销售人才以及高技能人才,据调查新罗区中小企业获得各类技术职称人才占不到2%;二是部分中小企业对人才问题不够重视,在用人方面存在弊端,只重用自己的亲戚朋友和老乡,不尊重人才以至浪费人才,造成人才流失;三是同行业的中小企业竞争技术人才问题比较突出,相互“挖墙角”的现象普遍存在,人才流失率在15%左右,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四是人才结构不合理,新罗区能源化工、生物制药、光伏产业、电子产品等高层次人才匮乏,车工、铣工、数控加工技能型人才短缺。

4.整体实力有待加强

新罗区中小企业起点比较低,大多是资源型工业,依赖消耗资源来实现,企业的产品关联度较低,多为初级产品;发展领域不宽,主要局限于传统产业,集中在能源、农副产品加工、传统制造业、商贸、建筑和房地产业、批发零售、餐饮和休闲娱乐、物流等领域,进入通信、金融、光伏等行业的企业较少。另外,中小企业自身实力较弱,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差,一旦遭遇企业生产成本上升,极易造成资金链断裂,企业前进步伐受阻。

5.企业文化建设薄弱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百年老店、百年企业长寿的秘诀。新罗区多数中小企业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员工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对企业的认同感不强,很少把企业当成是实现自己利益的共同体和归属;部分中小企业缺乏个性鲜明的性质、任务、宗旨、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的企业精神;少数企业拖欠员工工资,存在不诚信的行为,影响企业形象;有些中小企业为员工提供的培训机会少,即使有也只是企业内部短暂的培训,缺乏系统性和长远性。

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中小企业长期依赖的传统低工资成本、低环境成本、低资源成本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转型升级成为新罗区中小企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选择。

1.要提升中小企业对转型升级的认识

特别是要提升企业家对转型升级的认识,引导中小企业主真正树立起企业要在转型升级中求突破、求发展的理念。

2.要夯实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基础

目前,新罗区大多数中小企业仍以家族式管理为主,要鼓励中小企业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拥有核心技术的科技工作者参股,加快股份制改造步伐,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和产权制度、管理机制创新。通过股份化改造,实现法人治理结构,达到中小企业由经验管理转为信息管理、家族式管理转为专家团队型管理的目的。endprint

3.要抓住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中小企业要苦练内功,着力提高创新能力,加强与科研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推进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产业化,带动企业形成持续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基础上,积极开展集成创新,促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

4.要把握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内容

按照政府引导、行业主导、企业参与的原则,营造有利于企业品牌成长的社会氛围。结合新罗区实际,选择有基础、有技术、有人才、有潜力、有管理的中小企业,纳入品牌培育工程的发展规划,一个行业至少规划培育5-8家品牌企业、10-20个品牌产品,帮助中小企业打造一批代表行业水平、新罗形象的优势品牌产品、优势品牌服务和优势品牌企业。通过资本运营、品牌合作、协作配套等多种形式,实现资源共享和生产要素优化配置。

5.要完善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

培育和发展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引进和鼓励创业投资机构、风险投资机构、私募、基金等各类投资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切实降低金融机构贷款门槛,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的企业给予支持。积极构建多层次融资体系,以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设立专门的贷款担保基金,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体系。

6.要强化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服务支撑

重点推进新罗区融资担保、科技中介、人才培养、代理服务等服务平台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政策咨询、融资服务、会计审计、资信评估、创业辅导、人才培训、企业文化、管理咨询、信息服务、资产变现、产品推介、营销策划、市场开拓、投资指导、法律援助等方面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不断增强技术承载和聚集能力,充分利用各类技术创新机构和科研机构建立一批为新罗区中小企业提供产品研发、产品设计、加工检测、生产工艺改造和产品试验等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创造更多的优质品牌,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石滋宜.《竞争力》.ISBN 7-301-09041-2/F.1108.

[2]余世维.《突破中小企业发展瓶颈》.ISBN 7-5060-2398-9.

[3]姚芳芳,齐兴.加强政策力度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J].科技与企业,2013年05期.

作者简介:杨龙(1969.04- ),女,汉族,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人,大学本科,经济师,研究方向工业经济endprint

猜你喜欢
转型升级中小企业发展
区域发展篇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小额贷款助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
试析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地面电视频道“新闻立台”的一次转型升级实验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