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化分工视角下报酬递增理论的演变与发展研究

2014-08-27 11:54张友丰
商场现代化 2014年17期
关键词:知识积累

摘 要:随着分工的不断演进和深化,报酬递增作用的范围和领域不断拓展。文章基于专业化分工的视角论述了报酬递增理论的演化与发展,以期为经济发展中报酬递增作用的发挥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报酬递增;专业化分工;知识积累

一、引言

关于报酬递增机制理论的渊源,最早可追溯至斯密(Smith, 1776)发表的《国富论》。斯密以制针工厂为例,阐述了专业化分工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及其所产生的报酬递增现象,认为报酬递增来源于技术进步。之后,美国经济学家阿林·杨格(Allyn Young, 1928)在其经典论文《收益递增与经济进步》继承并拓展了斯密的分工思想,将斯密定理“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发展成为杨格定理“分工一般取决于分工”即报酬递增能否产生很大差程度上取决于劳动分工的演进,一方面市场规模决定分工程度,另一方面市场规模由分工的演进程度所制约。杨格强调从经济的整体研究报酬递增,他在论文中论证存在着一种具有良性循环的动态机制,使分工水平和市场不断扩大,并且分工的网络效应使市场大小与分工程度相互依赖。杨格关于报酬递增的思想对后人影响很大,现代经济理论相关研究沿袭了阿伦·杨格的“有保证的收益递增依赖于劳动分工的演进”思想,以杨小凯(Yang)等新兴古典经济学派为代表。

二、新兴古典经济学中的报酬递增思想

杨小凯等利用超边际分析来解释报酬递增,认为经济增长会随着劳动分工的自发演化而不断推进,经济增长是以分工内生化为基础的报酬递增过程。杨小凯、黄有光(1999)将经济组织看作是专业化带来的报酬递增和交易费用两难冲突的均衡,强调交易费用对经济组织均衡的拓扑性质的重要意义,而分工经济是以人们通过熟能生巧获得知识的能力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为基础的。假定一个经济系统中只有四个消费者-生产者A、B、C和D,每个人必须消费4种产品1、2、3和4,且可以选择生产1、2、3或4种产品。则根据分工的程度,图1表示自给自足,图2表示完全分工。

在经济发展的初始时期,人们知识积累不多,生产效率非常低,只能选择自给自足。通过在劳动过程中不断地学习积累,生产效率逐步提高,人们开始有能力支付一定的交易费用,进而产生了初步的分工与专业化生产。分工通过专业化生产的熟能生巧加速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改进,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从而使经济增长率逐步提高。杨小凯论证了由于专业化分工的正网络效应与交易成本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两难冲突,当一个静态分析框架中每单位交易商品的交易成本系数降低时,分工所产生的正网络效应将在很大概率上可以弥补或超出分工导致的交易成本。因此,经济活动就会从图1-1中所表示的自给自足状态演进到局部分工状态再逐步演进到图1-2的完全分工水平。在一个动态均衡模型里,这种分工的演进可能在缺乏交易效率外生改进时自发地产生。这样的良性循环使分工演进得越来越高级,商业化和市场化程度也随之演进。在演进的过程中,由于分工水平和交易效率是正相关的,那么有效地制度变迁与组织创新对于在提高交易效率的基础上提高分工水平发挥着决定作用;而基于专业化的劳动分工则通过加速专门知识积累的速度,以及提高人们获取技术性知识的能力产生报酬递增。

三、结论

1.报酬递增与专业化分工之间存在某种正反馈效应,分工的知识累积与强化效应以及不断地技术创新是报酬递增产生的源动力。

2.知识经济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而经济增长是以分工内生化为基础的报酬递增过程。这就决定了当前经济的发展要依靠知识要素驱动专业化分工演化,从而更好的发挥报酬递增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友丰,杨志文.知识积累,报酬递增与新型专业市场——以义乌小商品市场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14(7):22-27.

[2][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

[3][美]阿伦·杨格.报酬递增与技术进步[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6(2):38.

[4]杨小凯,黄有光.专业化与经济组织——一种新兴古典微观经济学框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6,31,186.

[5]杨小凯.经济学: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12.

[6]周健生,陶爱萍.分工演进视角下报酬递增规律的探析[J].学术论坛,2009(9):123-126.

作者简介:张友丰(1987- ),男,山东枣庄人,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专业市场endprint

猜你喜欢
知识积累
初中学习语文的几个“贝壳”
抓住细节,做一个“有风格”的英语教师
抓住细节,做一个“有风格”的英语教师
重视初中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重视初中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引导学生阅读 提高写作能力
浅析新课标下高中作文教学的改革
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四点总结
初中作文教学方法简析
试论英语语言知识积累与运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