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能力对大学生企业就业的作用及培养途径

2014-08-27 11:55方志勇
商场现代化 2014年17期
关键词:人际交往能力大学生

摘 要:人际交往能力是就业力的一个内涵因素。当今大学生中有一部分显示出离群宅居,不善交际且有不愿交际进而产生交际困难的现象,更多的则表现出缺乏全面的交际能力,并导致不能很好的进行自我就业推荐,也影响实际社会工作能力的发挥。这是造成就业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社交健康是就业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学校应该积极探索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社交健康;人际交往能力;就业力

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仍没有消除,加之国际形势动荡,经济持续低迷,2013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而2014年人们发现,大学生就业没有最难,只有更难。严峻形势估计在今后几年中难以彻底缓解。“被就业”、“蚁族”、“考公”等词语在网络热传,显示了就业道路的艰辛。破解就业难题,提高大学生就业力是关键。

就业力是指个人在经过学习过程后,能够具备获得工作、保有工作、以及做好工作的能力。就业力是一个综合指标,山东省人才供需预测研究课题组将其分项为谈判能力、捕捉机遇能力、压力承受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协调组织能力、主动性、时间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处理人际冲突能力等十项,从中可以看出最突出的要素即在于人际能力。而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工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金涌在浙江工业大学座谈时表示,社交能力、在梯队中的工作效率、信息收集能力、自学能力、信息分析能力是大学生最重要五项能力,其中,社交能力位列首位。本文即从社交健康与大学生就业力关系角度探讨大学生人际能力的培养。

一、简析社交健康和大学生就业力的关系

笔者多年从事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在工作中发现,制约大学生就业实现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毕业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的欠缺。人际交往能力影响到毕业生的自我评估能力、就业期望值、自我推荐能力,甚至是实际工作能力。

目前我们对健康问题特别关注,大家都知道健康是指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特别是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应有的重视。但是,对于大学生群体,还要关注他们的另一个健康问题,就是社交健康问题。社交健康应该还不是一个专门的术语。在当今信息高度发展的时代,人们离群宅居,不善交际且有不愿交际进而产生交际困难的现象。交际困难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沟通、专业知识运用(工作)能力。网络的普及,是的交际困难特别在90后大学生群体当中显现的更为明显。

人际交往,也称人际沟通。指个体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或肢体动作、表情等表达手段将某种信息传递给其他个体的过程。根据这一概念,笔者认为,社交健康是指,能够通过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主动积极进行社交,并表现为乐群合群,沟通流畅,受人欢迎,具有良好的社会交往圈层。社交健康是提高就业力的一个重要基础。曾一度被视为就业难典型案例的“北大学生卖猪肉”,笔者认为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更重要的原因应该是其人际交往能力缺乏,如果他具有了健康的社交,绝不会出现此种情况。

二、社交能力在大学生就业过程的具体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工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金涌认为,大学生社交能力位列五项重要能力之首,并说“大学生社交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与其他能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结合笔者所在独立学院调查情况,总结社交健康对于就业力提高,特别是经管类专业毕业生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卓越的人际交往能力体现了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的卓越

卓越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外在表现为自信。一个自信的人应该是对自己的领域掌握的较为扎实的人。作为大学生群体,那些人际交往能力表现卓越的同学,几乎都是专业应用能力卓越的人。现在独立学院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是处于相对劣势的,比如很多用人单位招聘简章当中明确要求招聘“二本以上”的毕业生。但是,每年我院很多毕业生在与一些一二本毕业生,甚至重点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中胜出。笔者对此现象作出过随机调查和思考,发现这些同学普遍表现为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并同时具有优秀的专业知识及其运用能力。反之,一些上门需要就业推荐的同学,大多数表现出交流沟通能力困难,或者性格内向,不善于交往的特点,其中大多数的专业学习成绩也是平平。当然也有一部分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需要就业推荐,其原因也在于自我推荐能力的缺乏。

2.人际交往能力的弥补功能

独立学院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一般以为,独立学院所开设的专业多是社会需求的热门专业。但是,应正确分析社会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不要被热门的假象所迷惑,导致就业定位发生偏差;在“热门”专业的就业竞争中,个性与特色十分重要,因此要在择业准备中突出个性和针对性。一般而言,当下的“热门”专业主要是工作环境不错,但竞争也很激烈的专业,一些热门专业学生不愿意放弃“热门”,这也导致了他们的就业难。

特别对于经管类专业的毕业生而言,这里所说的突出个性和针对性,就主要指能否具备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今天的工作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用人单位也希望招聘开通豁达,具备很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同事,团队意识和能力强的,大家工作配合会轻松,愉快。即使专业能力稍有欠缺,这可以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培训等再学习方式弥补,而人际交往能力强则可以弥补就业竞争力。这在现在招聘广告和用人单位实际招聘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3.人际交往能力体现了大学生的自我评估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大学生,特别是独立学院大学生来说显得尤为必要。2006年12月14-15日,由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和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培训处共同举办的全国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培训班上,“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力——生涯发展与规划的理念与实践”是会议的热点和重点。但是,到目前为止,笔者发现,本校毕业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和能力还是比较欠缺,和其他兄弟院校的就业指导老师的交流,这也是大家的共识。但是在调研和观察中也发现,那些人际交往能力强的同学对就业取向明显表现出比较确定。交谈中发现他们对自己的评估也是很现实和肯定的。也就是说,交际过程是一个双向信息沟通的过程,只有自我认识清楚的情况下,我们才能顺利的和周围的人际进行有效的交往。而自我准确评估是职业规划的一个必要前提。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强,表现出职业规划能力强,就业竞争力变增强了。因此,大学生需要锻炼人际交往能力,进而进行自我准确的认识和评估,进而在职场找到自己准确的定位。endprint

4.人际交往能力与就业期望值

就业期望值也是时下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广受关注的一个概念。期望值偏高更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一个共识原因。2009年就业统计工作中发现,由于各级政府和社会密集推出就业促进措施,使得2009年原本认为特别困难的就业工作进展的反而比上年顺利。这顺利的另一个原因,在浙江省的各次就业会议或培训中总结的,是大学生面临就业岗位的减少,就业期望偏于现实,于是能够及时顺利就业。2010年的大学生就业,以浙江为例,校园招聘岗位数迅速增加,用人单位的需求旺盛,相比较而言,就业统计上看,没有超过上年的同期水平,甚至很多高校反而略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更多的是在于就业期望值升高后的观望情绪所致。

但是提前就业的大多数是人际交往能力强的同学,而不独是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在就业竞争中,还是人际交往能力强的同学优势明显一些。比如公务员考试,很多独立学院的学生能够比名牌高校的毕业生更有竞争力。德清地税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2010年地税招考,人民大学的一位同学考试能力很强,但是面试时说不出来,反而是我们学院的一位上届毕业生和一位今年的应届毕业生被录取了。该工作人员对我院的毕业生是赞赏的,并说,录取毕业生,笔试入围是一个前提,但是关键还是看实际能力。这里的实际能力首先检验的当然就是其人际交往能力。

此外,人际交往能力强的同学能够率先实现就业,还在于他们就业期望的现实性。人际交往能力强,需要对社会有一个全面客观理性的认识,这是交际过程中双向信息沟通的另一个方面。有了这样的认识,本人的就业期望值就会更接近客观,就业实现能力当然也会更强。

三、大学生交往能力欠缺现象与原因分析

笔者通过就业管理服务和教学实践中与广大大学生接触,并进行有意识的调研思考,发现大学生交往能力欠缺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1.离群索居型

离开父母老师保姆式的管理,进入大学后喜欢宅在宿舍,上网,或 “享受”独处的静谧,在校园里很少能见到其身影。久之,产生交际困难,更甚者,或导致难于毕业。

2.自私自利型

现阶段独生子女占据主流,呵护过度的成长环境让很多大学生表现出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很难在人群中产生受欢迎的局面。属于自私自利型。

3.自我中心型

从小收到家人老师的夸奖和迁就,另一种表现就是虽然活跃在同学群体中,但是比较少的考虑别人的感受,缺乏换位思考的意识,自我中心,不经意间常伤害到交往的人。

4.学生气浓重型

或是学习型的“书呆子”,或是过于理想化的“不切实际者”,思考处理问题往往不能从身边的环境着手,顾此失彼,或者脱离实际,也较难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5.内倾型

性格内向,表达能力欠缺。在校期间,很多活动他们都愿意参加,但是没有表现自己的能力,除了 个别“密友”外,几乎不能把自己推销给更多的朋友。

6.心理问题倾向型

大学生心理问题也是十分值得注意,并需要各方面更多的关怀和帮助。产生心理问题,多数会表现出一定的交际障碍。

四、人际交往能力培养途径——努力大学生提高就业力

独立学院采取的是民办管理方式,在人员的精简,特别是行政管理人员的精简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高校的管理模式也给在校学生提供很多自主管理和岗位锻炼的机会。我们可以借助这一管理模式的特点,来增强独立学院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其社交健康。

1.社团化的自主管理模式为大学生社交健康搭建优越平台

独立学院的学生总体看家庭环境条件不错,很多同学进入大学前已经得到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的锻炼。独立学院与其母体学校相比较,一般在学生管理模式上也更多的倾向于自主管理,学生社团往往更加活跃。我院学生社团容纳学生人数量比较大,比如我院的创业社团有近200人,他们很活跃,是一个有激情的团队,在内部组织架构和运作上,同学的横向交流比较多,另外他们还有很多社会活动,比如直接和企业接触合作,进行创业项目推介的接洽。这些都大大锻炼了组织内部同学沟通表达等方面的人际交往能力。他们在毕业找工作时具有明显的优势。很多单位也越来越多的要求我们给其推荐学生干部、党员和学生社团成员。像这样的社团在我院非常多。笔者认为,还应该有意识的教育培养并让一些积极性不够高,特别人际交往能力不太强的,性格内倾的同学有机会加入班级或各种社团当中。

2.办公室管理助理为大学生的社交健康提供锻炼岗位

办公室管理助理在独立学院的作用也明显比其母体的实际作用要大。因为机构人员的精简,所以很多老师助理能够承担一些实际工作,得到实际的锻炼。例如,笔者自己的一个助理,是2010届毕业生,大三时来到院就业指导中心。她原来在大一时曾担任过一学期副班长,成绩非常优秀,每年都能够获得二等以上的奖学金。但是,由于办事方式单一,在处理班级事务时,反而疏远了同学。来到就业指导中心之后,刚开始和人交流会紧张、脸红,在和笔者的交流和众多的同学、用人单位的交流过程中,学会了以恰当的方式来和周边环境的交往能力,并在今年的公务员考试中通过笔试和面试,面试前排名第九,面试后以第一名被录取了。她和她的父母特别感谢笔者,因为他们意识到在就业中心一段时间锻炼对于这位同学的意义。笔者还让一位在自己课程中旷课补考的同学做自己的办公室助理,现在其学习和人际交往能力变化也比较明显。

可以有计划的分批甚至将一些所谓的问题同学纳入到助理行列,是他们能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收到教育和锻炼。

3.强化社会实践的实施和管理,为大学生社交健康培育有机土壤

独立学院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管理,特别是实习实训管理,努力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分期分批推荐同学进行用人单位的实地实习实训锻炼。为毕业生提供一个锻炼的平台。

4.建立健全心理干预机制,帮助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学校需要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干预机制,包括心理问题普查,专业心理咨询师疏导等,帮助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全国13所高等院校《社会心理学》编写组.社会心理学(第四版)[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06.

[2]高希庚主编.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M].天津大学出版社,1998-

9-1.

[3]王兴权.首届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培训班结束[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年第1期.

[4]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中国大学生在线 http://uzone.univs.cn

/news2_2008_37520.html.

[5]院士称社交能力位列大学生五项重要能力之首,http://news.163.c

om/08/1224/14/4TUDSTEG0001124J.html.

作者简介:方志勇(1971.03- ),男,汉族,安徽无为人,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学生工作部副部长,硕士,讲师,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创业就业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际交往能力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独立学院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调查及分析
解析中学英语中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