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不同民族饮食偏好与禁忌中所蕴含的经济学原理

2014-08-27 22:24郭雨萌
商场现代化 2014年17期
关键词:区域经济

摘 要:众所周知,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饮食偏好和禁忌,究其原因,其中存在宗教、文化的因素,但是最根本的还是经济因素;本文将从经济学角度分汉人的谷物偏好与牛肉禁忌、印度人的牛肉禁忌、穆斯林的牛羊肉偏好与猪肉禁忌、日本人的海产品偏好四个层面对其中的经济学原理加以分析。

关键词:饮食偏好;饮食禁忌; 经济学原理;区域经济

一、引言

饮食偏好和禁忌中折射出的不同区域经济的差异,值得学界的关注和深思;本文将就此问题加以论述和研究,以供广大学者参考。

二、汉人谷物偏好与牛肉禁忌的经济原因

自古以来,汉族人以谷物为主食,很少吃肉类,特别是牛肉,在许多朝代都在禁忌之列,这一切,还要从汉族人的居住地的经济状况来分析。

汉族人的聚居地以平原和丘陵地区为主,因此自古以来农耕是其赖以生存的生产方式,这种经济形态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较容易养活人口;自秦汉之后,中国只要上百年没有战争和自然灾害,人口就会迅速激增,最终达到土地生产力不能负荷的程度,此时土地就会被极度开发和利用,其结果是“开山开到顶,杀人血满井”,人口所需的粮食超出了土地生产的供养程度,就会出现饥荒。

英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曾提出两个级数的理论:人口增长是按照几何级数增长的,而生存资料仅仅是按照算术级数增长的,多增加的人口总是要以某种方式被消灭掉,人口不能超出相应的农业发展水平就被人称为“马尔萨斯陷阱”;而在历史上,中国经济几乎始终跳不出此陷阱,在此限制之下,汉人只好通过精耕细作来提高单位耕田的卡路里产量,因此若以此方式种稻再搭配以江南地区一年两熟的气候,每亩地所产生的卡路里一定高于以同面积的土地种植牧草来畜养牛羊所产出的肉类的卡路里数量,显然,种谷物比养牛羊省地且高产,因此,汉人自古以食谷物为主。

另外,作为耕田的主要工具,是不能够屠宰的,否则粮食产量将会严重下降,因此,汉文化里通常以感恩的道德标准来约束人们以做到牛肉禁忌。

三、印度人牛肉禁忌的经济原因

与古代汉人一样,印度人也有强烈的牛肉禁忌;首先,自古印度人口众多,也是一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印度大部分地区位于印度半岛,处于东亚季风区之内,夏季季风强烈而稳定,有大量的对流活动,因此有固定的雨季,在雨季期间有急骤暴雨,这非常有利于农业耕作,但雨季过后降雨量将会锐减,因此,如果平日吃牛肉的话,雨季来临时将无法耕田,这样,旱季时会饿死更多的人。

虽然对于中国古代和印度地窄人稠的农耕社会而言,禁食牛肉是养活更多人口的必要条件,这是二者的相同点;而两者不同点在于:印度从宗教的领域把牛神圣化,这与中国汉人的道德约束法相比更加直接和彻底,从动机上消除了人们对牛肉的需求。

四、穆斯林牛羊肉偏好与猪肉禁忌的经济原因

世界上的穆斯林大多聚居在中东的沙漠地区,以阿拉伯人为例,历史上他们以游牧为其主要的生产方式;

游牧经济的主要生产要素由牧民、草场、牲畜、车马等生产工具组成;在这个游牧圈里,太阳能、土壤、植物、牲畜是互相影响的良性循环;畜产品能够满足游牧民所需的衣食住行的一般需要和部分生产需要,而且畜群还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角色;当畜群开始变为特殊财产的时候,个人和个人之间的交换便越来越占优势,终于成为交换的唯一形式,不过,游牧部落用来同他们的邻人交换的主要物品是牲畜;牲畜变成了一切商品都用它来估价并且到处乐于同它交换的商品,即牲畜获得了货币的职能,因此牲畜是当时牧民的主要食物来源和财产,扩大畜牧量是他们的生存需求;况且游牧民族有逐水草迁徙的特点,相对于两脚的禽类而言,四脚的畜类更易长途跋涉;而在四脚畜类中,牛羊喜群居都易管理,而猪合群性低,不易管理;所以牛羊肉自然成为穆斯林的饮食偏好;另外,猪肉细菌含量大于牛羊肉,必须煮熟使用,否则就会使人生病;我们由平日西餐厅里的牛排可以分三分、五分和七分熟,而猪排只有全熟的这个现象可见一斑;然而,对于沙漠游牧民族而言,水和燃料是稀缺资源,显然吃牛羊肉比吃猪肉更省燃料。

穆斯林也是用宗教约束来禁食猪肉,但是与印度人将牛“神圣化”的方式不同,伊斯兰教干脆将猪“污秽化”,从而消除了人们饲养与吃猪肉的动机。

五、日本人海产品偏好的经济原因

日本人自古以生食海产品为主,这也是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区域经济造成的。

日本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震多,地壳运动频繁而强烈,因此其山多耕地少;除少量种植水稻之外,历史上日本人以渔猎为主要的生产方式;由于岛国四面环海且耕地、燃料等资源稀缺,选择生食海产品是最佳选择,这样既不占耕地,又节省燃料,可谓一举两得。

六、结语

综上所述,不同民族的饮食偏好和禁忌其实是由其特殊的区域经济形态决定的,并且由此而衍生出的民族饮食文化更是各具特色、丰富多彩;正如马克思所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参考文献:

[1]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人口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第1版)

[2]卡尔·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第2版)

[3]赖建诚.汉人与牛肉补述[OL].YLib Blog.2013.

[4]倪国华,郑风田.西式快餐、肥胖与公共健康危机——基于行为经济学偏好理论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1,(09).

[5]舒世昌,张野.兼顾经济与偏好的多目标分析在营养膳食决策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3,(28).

[6]张昀,成世勋.伊犁地区民族饮食文化研究(之一)——民族饮食文化结构的形成[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1,(04).

作者:郭雨萌(1993- ),男,汉族,河南省新乡人,单位:河南大学经济学院,2012级本科生,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endprint

猜你喜欢
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视角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岗位胜任力培养研究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实践探索商务英语专业有效服务区域经济能力的提升
中国社会信任基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大湘西地区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治理分析
辽宁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辽宁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策略分析
湖南省高职教育对接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