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习题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2014-08-28 02:00
物理之友 2014年6期
关键词:高压锅瓶口例题

(上海市莘庄中学,上海 201199)

习题教学贯穿于整个高中物理教学过程,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的内容之一,对学生加深知识的理解,感悟物理方法,提高物理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提高物理习题课堂的有效性有着明显的现实意义,以下是笔者在习题教学的一些具体做法,希望能给大家以启发.

1 创设情境,启动思维

教师如能创设与习题相关的情境,将提高习题教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这种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会很自然地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表象,有利于学生正确应用概念和规律,并对处理同类型习题时的正向迁移十分有利.

图1

在《气体压强与温度关系》的一节习题课上,笔者给学生们做了一个演示实验—“瓶子吐鸡蛋”,事先将鸡蛋装入锥形瓶,锥形瓶的瓶口比鸡蛋略小,当大气压强为p0=1.0×105Pa,温度为27℃时,要将鸡蛋完好的从瓶内取出,采用如图1所示的方式,在瓶底用热水加热.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问题解决活动中.这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计算,如果此蛋的质量为50g,瓶口的面积为1.2×10-3m2,摩擦力大小为24N,请学生算算瓶内气体温度达到多少时蛋才能出来?

在这个趣味实验中,学生的注意力会被一下子吸引过来,有助于思维的启动.通过创设的情景,学生可以很直观地了解这个物理过程是如何发生的,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正确的方向,减少了解题的盲目性.

2 设计问题,引导思维

面对高中阶段接触到的习题,学生的思维已经不再完全是停留在形象思维的层次上,不管是什么题型,仅凭经验和感觉答题,不经过严谨的分析和逻辑推理,结果会错误百出.

在求鸡蛋出瓶时瓶内气体温度这道题中,首先学生要明确习题中的问题和条件,明确研究对象,弄清习题中用到的物理概念和规律.一些能力较差的学生对物理概念模糊不清,思维混乱,解题无法抓住重点,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老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串.

问题1:解决这道题会用到气体的什么规律?

学生:查理定律.确定气体为研究对象,瓶口的鸡蛋起到了塞子的作用,密封瓶内的气体,所以气体在蛋出瓶口之前做等容变化,分析气体的初状态和末状态,从而得出末状态下瓶内气体的温度.

问题2:仔细审题,看看题目中给出了哪些条件,能满足计算的要求吗?

学生:不能直接计算末状态的温度,鸡蛋在出瓶口时内部气体的压强P2未知.根据查理定律,必须知道初状态下的温度T1、压强P1和末状态下的压强P2,才可求出末状态下的温度T2.

问题3:根据题目中哪些条件可以求出?

学生:通过对即将要出瓶子的鸡蛋进行受力分析.以蛋为研究对象,对要出瓶口的鸡蛋进行受力分析,经过计算得出在鸡蛋即将要出瓶口时,瓶内气体的压强P2.

通过上述递进式问题串的设计,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生明确了习题中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哪些条件是直接给出的,哪些条件是间接给出的,哪些条件是需要利用已有信息进行简单计算而得出的.这样分析下来,就为进一步解决问题打下了基础.

在平时的习题课上,有意识的去培养学生严谨的分析习惯,有利于学生弄清物理概念,更有利于增强解题思维的自我调控意识.

3 一题多变,发散思维

一题多变是由一道原始题目从题设条件的变换、数据衍变、内容拓展等角度进行演变,是对知识的巩固和升华,使原有的知识在具体的应用中得到加强和延伸.一题多变能加强学生对解题过程的反思总结,可以“以不变应万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锻炼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在物理习题中,不少是物理过程、规律和性质类似的问题,它们间只有不同程度的量的差异,而无质的区别.因此,只要我们选好典型题,通过有的放矢的精讲和适当的点拨、拓宽,就可以使学生不仅掌握一类题目的解法,而且熟悉一般的解题方法,进而通过明确问题的实质、关键,积累解题经验.

图2

比如在进行了前面例题的训练后,又有这样一道题:高压锅的锅盖通过几个齿与锅镶嵌旋紧,锅盖与锅之间有橡皮制成的密封圈,不会漏气.锅盖中间有一排气孔,上面套着限压阀,将排气孔堵住(如图2).当加热高压锅,锅内气体压强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气体就把限压阀顶起来,蒸汽即从排气孔排出.已知某高压锅的限压阀质量是0.08kg,排气孔直径为0.3cm,则锅内气体的压强最大可达多少?虽然与前例题有不同之处,但它们遵循的规律相同,通过训练,使学生加深了这部分知识的理解,掌握这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提升学生的思维.

4 层层递进,深化思维

例题的延展度决定学生思维的延展度,精心选择和改编习题,习题间要有一定的关联,层层递进,体现课堂内容的层次性,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探究、系统掌握知识.当对知识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上,那就能建立一个知识体系,从而利用知识体系来灵活地解决问题.

在习题课中最初呈现的例题往往比较基础,而通过“递进设疑”将例题向纵深处挖掘,又可将例题向横向展开,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

在“瓶子吐鸡蛋”这个实验中,笔者增设了这样的问题:若改为瓶口朝上,怎样使鸡蛋能吐出来?请同学们通过理论分析得出结论.并在课后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因为有瓶口朝下的实验以及分析过程做铺垫,对于开口向上时的理论分析不少学生很快就出来了.

在高压锅的习题中,又加入了这样几个问题:(1)已知每增加3.5×103Pa,水的沸点相应增加1℃,则这只高压锅内能达到的最高温度是多少?(2)多开几个同样的排气孔能否增加高压锅内的最大温度值?(3)要增加高压锅内的最高温度可采取哪些措施?通过这样设疑,引起学生思考,通过分析,学生真正了解高压锅的原理,有利于学生思维深刻性的培养.

总之,习题教学作为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巩固知识、领悟方法、发展思维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所必需经历的过程.盲目、杂乱、过量、单调和重复的低效训练,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负担,还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而通过创设情境、问题设计、一题多变、层层递进,可以提高习题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高压锅瓶口例题
隐秘的“武器”——高压锅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神奇的瓶子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吸管钓鱼大赛
高压锅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
小蜗牛储物盒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高压锅“感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