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东直门保健科2011至2012年智能发育迟缓儿童发病分析

2014-08-28 08:24周慧敏
河北医药 2014年7期
关键词:危儿智力保健

周慧敏

·调查研究·

东城区东直门保健科2011至2012年智能发育迟缓儿童发病分析

周慧敏

目的在社区儿童保健工作中,通过智能发育监测,早期发现儿童智能发育问题、及早转诊、及早干预,降低儿童智力残疾的发生及减轻智力残疾程度,为今后的智能发育监测工作提供一些经验和借鉴。方法对象及监测时间:在本地段保健的所有0~3岁以下的儿童(包括在本地段居住的本市及外埠儿童)。监测时间:2011年9月1日至2012年8月31日。筛查方法:筛查方法采用经标准化的儿童发育筛查方法。北京市儿童保健现用儿童丹佛发育筛查法(DDST))。结果在智力筛查中发现,早期的智力筛查结果不正常,及早转诊康复治疗对儿童的智力恢复有很大作用。结论建立完善的高危儿转诊制度,使该科的高危儿管理工作做到:高危儿童管理无遗漏,做到了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使智能落后儿童的智力潜能得到充分地发挥。

智能发育;高危儿

儿童智能发育迟缓是发育性残疾,特指6岁以下儿童在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言语、认知、个人/社会、日常生活能力等发育领域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明显落后,现患率约为1%~3%。早产儿、低出生体重、重度窒息、缺血缺氧性脑病等高危因素更是智能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1]。北京市的散居儿童保健要求:散居儿童在8-12个月要做一次智能发育监测,对于具有高危因素的儿童要求做两次智能发育监测,两次正常方能结案。2011年9月1日至2012年8月31日,该科在智能监测中发现一些有智能发育问题的儿童,及时转诊,对儿童的治疗和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将该年度的智能发育迟缓情况分析一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监测对象 2011年9月1日至2012年8月31日 在东直门保健科所辖地段保健的所有0~3岁的儿童(包括在本地段居住的本市及外埠儿童)。

1.2 方法 筛查方法采用经标准化的儿童发育筛查方法。北京市儿童保健现用儿童丹佛发育筛查法(DDST)。

1.3 筛查内容及程序 智力筛查按儿童定期体检记录询问小儿智力发育情况(询问智能发育情况如到迟缓月龄仍未通过,则需要加做小儿智能发育筛查)和开展高危新生儿智力监测,还要对8~12个月小儿采用小儿智能发育筛查法(DDST)进行一次智力筛查。

1.4 高危儿新生儿管理对象 (1)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2 500 g);(2)早产儿(胎龄﹤37周);(3)多胎儿(双胎以上);(4)过期产儿(42周以上);(5)产伤、宫内或产时窒息儿;(6)缺血缺氧性脑病、颅内出血;(7)病理性黄疸;(8)严重感染;(9)先天畸形并影响生活能力者(如唇裂、腭裂、先天性心脏病等);(10)生母为高龄初产(﹥35岁)、严重妊高症、盲聋、呆傻、精神病等。

2 结果

2.1 2012年本地段0~3岁智力筛查人数和智能发育迟缓儿童数 从2011年9月1日至2012年8月31日,该科对280名0~2岁儿童进行了智能发育筛查,其中包括监测的具有高危因素的儿童83名。共筛查出智能发育迟缓儿童10例,占全年智能发育筛查人数的3.57%。见表1。

表1 2012年本地段0~3岁智力筛查人数和智能发育迟缓儿童数 人

2.2 东直门保健科高危儿单一高危因素及多项高危因素的分析 2011年9月1日至2012年8月31日,该科共对83名具有新生儿高危因素的儿童进行了智能发育筛查,其中具有高危因素的儿童中发现智能发育迟缓的儿童9名,占高危儿智能监测儿童的10.8%。而同期非高危儿197名中,只有1名儿童出现智力发育迟缓,占非高危儿智能监测儿童的0.51%,具有高危因素的儿童的智能发育迟缓发生率是没有高危因素的儿童的21倍,明显高于没有高危因素的儿童。

具有单一高危因素的儿童55名,出现智能发育迟缓2名,智能发育迟缓发生率3.64%,具有多项高危因素的儿童28名,出现智能发育迟缓7名,智能发育迟缓发生率25%,具有多项高危因素儿童的智能发育迟缓发生率是单项高危因素的6.9倍。见表2、3。

表2 东直门保健科高危儿单一高危因素的分析

表3 东直门保健科高危儿多项高危因素的分析(一个高危儿含有两项及两项以上的高危因素)

2.3 十个智能发育迟缓儿童的具体确诊年龄、智能发育情况及高危因素、追访结果 截止至2013年7月,该科对这10名智能发育迟缓儿童进行了追访,10名儿童均经北京市三级以上医院诊断,诊断结果及目前状况见表4。

3 讨论

从表1中可以看到,发现儿童智能发育迟缓的年龄大多在1岁以前,而儿童的脑发育在1岁前是一生中发育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发现智能发育异常对于该儿童的早期干预和预后有着非常大的意义。

从表1中还可以看出,尽管北京市开展智力发育筛查已经近十年,但仍有从外段、外区迁入的7名本市儿童在8~12个月期间未做智能发育筛查,对于这些儿童来讲,一旦早期存在智能发育迟缓未及时发现,将对儿童的智能发育造成不可弥补的影响。

表4 十个智能发育迟缓儿童的具体确诊年龄、智能发育情况及高危因素、追访结果

在高危儿童监测中,我们对83名高危儿童进行了高危因素分析,将83名高危儿按单项高危及多项高危分为两组,具有单项高危因素的高危儿55名,出现智能发育迟缓2名,占该组人数的3.64%。具有多项高危因素的高危儿28名,出现智能发育迟缓7名,占该组人数的25%,其中早产儿合并其它另一项或两项高危因素的儿童27名,出现智能发育迟缓6名,占该组儿童的22.2%,比例明显高于单项高危因素组发生的比例。多项高危因素组的高危儿出现智能发育迟缓的情况明显高于单项智能发育迟缓组高危儿。在高危儿监测中,我们发现早产儿更易出现发生智能发育迟缓,这与贺赞群等所研究的结果相似[2]。

从表4中看到的本文中病例7就是在4个月时发现的中度发育迟缓,由于早期发现,家长重视,及时转诊干预,在该儿童8个月和13个月分别在我科做了两次DDST,结果均为正常,目前该儿童智能发育情况已经追赶上同年龄儿童。

在智力筛查过程中除了儿童丹佛发育筛查法(DDST)中的项目,我还关注儿童的其它情况,如坐姿、爬行的姿势,肌张力等情况,即使是DDST筛查结果正常,也不能放掉其它的阳性体征。病例8,该儿童DDST结果正常,但操作中我发现该儿童从平卧到坐在母亲怀里时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四肢肌张力增高,但扶站时却瘫软如泥,因此转诊至北京市儿童医院神经科进行检查,最终诊断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一直在康复治疗中。病例6,该儿童无智力高危因素,9个月做DDST结果是基本正常,但是该儿童三个能区的表现都不是很好,个人-社会交往能区无迟缓项目,压线的项目都未通过,语言及精细运动两个能区有各有一个迟缓,压线部分有通过和不通过项目。同时发现该儿童不论做什么动作均不与检查者及家人有目光交流。未在本科进行干预,直接转诊市妇幼保健院,诊断轻度发育迟缓。同时高度怀疑有孤独症倾向。

在智力筛查中发现,早期智力筛查结果不正常,及早转诊康复治疗对儿童的恢复有很大作用,而一些家长不能面对现实,早期不肯承认儿童的智力落后,错过了训练的最佳时间,从而给康复治疗和儿童的人生和家庭带了遗憾。转诊9例,其中7例到北京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了诊断和干预治疗。

该科有一套完善的高危儿转诊制度。在该科妇幼访视的新生儿,每月末由妇幼访视的医生转诊到高危儿管理医生,散居新迁入儿童由散居管理医生直接登记在特殊儿童登记本上,每月由高危儿医生登记。高危儿管理医生每日门诊前翻看每一个体检本,确保有高危因素的儿童不被遗漏。因为有着比较完善的高危儿转诊制度,使该科的高危儿管理工作做到高危儿童管理无遗漏,做到了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使智能落后儿童的智力潜能得到充分地发挥。尤其是六个月前发现治疗对儿童早期康复尤为重要[4]。

在出现智能发育迟缓的儿童当中存在高危因素,特别是存在两条以上(含两条)者居多。在日常工作中,尤其是后迁入儿童建册过程中,一些家长出于心理方面的因素不愿说出生产时的不良问题,不便于发现问题儿童。建议建册时请家长出示一下新生儿出院小结,上面会详细记录出生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管理。

1 马力,高世泉.早期干预对高危儿智能发育影响的研究.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741-1743.

2 散居儿童保健工作常规.北京市卫生局妇幼处.北京市儿童保健所.2002.167.

3 贺赞群,王秀荣.188例高危儿智能发育筛查结果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076-2077.

4 吕璋,古玉芳.高危儿的早期干预临床效果.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42.

10.3969/j.issn.1002-7386.2014.07.052

100010 北京市,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朝阳门街道朝阳门社区卫生服务站保健二科

R 742.8

A

1002-7386(2014)07-1074-03

2013-11-05)

猜你喜欢
危儿智力保健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个案管理模式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高危儿管理中的应用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2017—2018 年南通市基层转诊高危儿情况比较分析*
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及早期干预对高危儿智能发育影响的研究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依托妇幼健康管理网络平台,探索高危儿管理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