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 在奋斗中提升

2014-08-28 12:12李进卿何佩佩
决策探索 2014年14期
关键词:襄城县职业培训培训

李进卿 何佩佩

走过充满希望的春天,迎着夏日的火热,襄城县超颖制衣有限公司终于迎来了盛夏的果实。目前,该公司快速发展,各类订单纷至沓来,令该公司董事长李才记欣喜不已。

李才记,一位农民企业家,初次见面,记者就对他有了很深的印象:个子不高,但嗓门很大,声如洪钟,讲起话来总是精神振奋,滔滔不绝,非常有激情。他做事有执着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信念,虽然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但他有勤学爱钻的劲头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艰辛创业路

其实,早在1984年的时候,为了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带动并影响全民干事创业的激情,李才记就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办起了一所农民工裁剪培训学校,以此来帮助农民工学技术、学技能,拓宽农民工就业渠道和提高他们的收入。当时,学校还免费培训下岗职工,好让他们学会一技之长后能重新就业,缓解社会压力和矛盾。回忆往昔,李才记十分感慨:当时满怀着一腔热诚,一个梦想,却遭到了亲朋好友的反对和村里人的讥笑。很多人都认为他不会成功,但他最终说服家人并获得了亲朋好友的支持,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路。第一期培训班,他只招了6名学员,且大都是亲友介绍来的,在经过3个月的培训后,6名学员应聘到南方的服装厂,得到了厂方的认可和肯定,并拿到了丰厚的待遇。这给其他观望的家长带来了信心,同时也给李才记带来了发展的希望。从第二期的16人到2005年的每期100多人,李才记的服装裁剪学校每年为社会培训输出劳务人员1000多人。

2005年,由于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原来的办学条件已不能满足学员的需求,经过多方协调,他与襄城县颍阳镇粮食管理所达成了房屋租赁协议,当时仅房屋维修和教室装修这两项就花费了45万元。

超颖服装裁剪职业培训学校是所民营学校,李才记讲究经济效益,但更注重社会效益。从办学之初,他就声明免费招收残疾学员、下岗职工及留守妇女,对于家庭困难者,还将给予经济上支持。李才记认为,救济实际上是“救急”,捐一些财物,只能解困于一时,而真正的帮助是教给他们技术,培养一个学生,脱贫一个家庭,影响一个村。

2006年,许多农民工因在外地打工挣不到钱而回到家乡,一些年龄大的下岗职工不好再就业,李才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过深思熟虑,李才记又多方筹资300多万元,办起了超颖制衣有限公司。在免费培训的基础上,优先安置年龄大的下岗职工,为当地提供了300多个就业岗位。随着公司逐渐走上正规化道路,李才记的事业也蒸蒸日上,取得了丰厚的回报。“吃水不忘挖井人”,取得成功的同时,他不忘回报社会,除了照章纳税,他还经常扶助贫困学生,为颖阳镇敬老院捐献冬秋服装。特别是在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李才记的制衣公司也是困难重重,但他为响应政府的政策,在明知赔钱的情况下继续开工,借贷100多万元支付工人的工资,以此来缓解社会就业的压力。他的事迹先后被《中国经济时报》《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河南工商》杂志、《大河报》《许昌晨报》和许昌电视台、襄城电视台等媒体报道,引起社会各界的好评,也获得了许多荣誉:2005年被襄城县人民政府评为“再就业先进工作者”,2006年被许昌市评为“就业明星”,2007年被许昌市劳动就业局评为“就业明星”,2008年被许昌市评为“创业明星”,2009年被中共许昌市委、市政府评为“创业明星”, 超颖服装裁剪职业培训学校也多次被各级单位评为“先进办学单位”。

把企业办到农村去

不管走到哪里,李才记总是时刻提醒自己:咱是一个农民。为了更方便地服务于父老乡亲,他把企业和裁剪培训学校都建立在农村。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进城务工,寻求更好的出路。这也衍生出了新的群体,如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近年来,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留守妇女却迟迟未进入公众的视野,未受到与老人和孩子同等的关注。

留守妇女既是家庭农业生产中的主力军,也是赡养老人、抚育子女的顶梁柱。然而,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村留守妇女逐渐从完全的土地经济活动中解放出来。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迫使她们的就业情况也面临改变,但是低文化、低技能的自身现状严重地制约了她们就业致富的机会和途径,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面对如此现状,她们怎么办?政府怎么办?

这时,李才记的超颖服装裁剪职业培训学校也就此应运而生。其实,早在二十几年前,李才记就开始做这方面的培训了,因为一些特殊原因,不得不停止办学。这次超颖服装裁剪职业培训学校的重新开办对于李才记来说,也算是重操旧业,再次捡起自己心爱的事业,李才记信心满怀。

通过对当地留守妇女的调查显示,96%的留守妇女都有就业增加家庭收入的愿望。留守妇女对知识、技能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她们希望通过提高自身素质,改变自己的劳动方式,从而提高收入、脱贫致富。她们希望通过参加种养殖农业技能、缝纫、刺绣等技术培训,提高自身就业创业技能。

“校企联合”让人人都有工作

想把一件事情办成,特别是想把一件大事办成,需要密切关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亲自去督促、落实。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因为细节性问题影响全局。李才记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目前,超颖服装裁剪职业培训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受到了襄城县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关心支持,当地劳动局劳动监察股股长龚红莉到该公司调研时候说:“像这样的惠民企业,我们一定大力支持!”不仅如此,李才记公司所在的颍阳镇党委书记王荣德也经常去现场指导工作,他对李才记说:“如果需要什么政策方面的帮助,我们一定全力以赴。”领导的关心、支持、帮助、鼓励,给了李才记不断奋进的动力,让他对把学校办好,把学校做大做强充满了信心和力量。

作为一所裁剪培训学校校长,李才记最终的目的,是培养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而作为一个企业的董事长,他则希望为更多人提供工作岗位。经过多方考察,李才记将办学和企业结合起来,采用校企联合的方式,带动襄城县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一是围绕市场的需求设置专业,每个专业的开设,都充分了解市场需求,进行广泛的调研论证,保证学生学到的专业技能毕业后立即派上用场。二是狠抓教学质量。在教师配备上,打破年龄、资历限制,突出强调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坚持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在教学内容上,学生毕业前都要学习3套教材,即:省里的统一教材、学校根据实践经验编写的简单实用的自编教材、按照不同企业的不同要求编写的企业教材;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无论学哪种教材,都把实践、动手能力放在首位。三是采取灵活的学制。根据专业的特点不同,学生的学习时间宜长则长、宜短则短,在“短、精、快“上下功夫,保证学生学得快、记得牢、用得上。endprint

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企业用人的“免检产品”,学校一是广泛征求、了解各企业的用工要求,根据企业的标准调整教学内容。比如,根据一些名牌企业的要求,在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同时,特别注重学生的纪律观念、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二是与多家明星企业建立了“联姻”关系。经过不懈努力,学校先后与国内外知名的上海鹤山服饰有限公司、福建格来德有限公司等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由企业提供用人标准,学校根据“订单”培养,学生毕业后直接到这些企业就业。现在,学校有些专业的毕业生不到毕业时间就被企业“抢订”,“超颍裁剪职业培训学校”已成为一个响当当的牌子。

李才记自豪地说:“原来是企业挑剔我们的毕业生,现在是毕业生挑剔企业,不了解的企业不进、专业不对口的不进、效益差的不进、不是名牌企业不进。”

打造中国“金蓝领”的摇篮

“现代社会不但需要高层次的科研人员,更离不开熟练的技术工人。作为一所职业学校,我们的职责就是为社会多培养合格的技术人才,使他们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很好地发挥作用,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自己也能勤劳致富。”本着这样的想法,李才记在办学中始终以学生能掌握过硬的实用技术为出发点,在理论教学中贯穿实践,坚持在学中练,在练中学,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李才记采取“长短结合、校企结合、订单教育、因人施教、适时就业”的办学模式,使短期培训和三年制学历相结合、教育与就业相结合、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以服务‘三农为导向、以安置毕业生就业为动力、以职业技术培训为重点、以使广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全部脱贫”为目标的民办职教新路。

谈到学校及公司今后的发展,李才记说:“5年之内,我们要培训10万名专业技术人员,努力把襄城县由农业大县打造成人力资源强县,把学校打造成为中国‘金蓝领的摇篮。同时,超颖制衣有限公司也将不断扩大,争取明年建成一个可以容纳2000工人的大厂。”

诚实守信的做事风格、回报乡邻的惠民本色、大量专业的技术实用人才,使李才记和他的公司不断地得到了外商的认可和赞扬。目前,超颖服装裁剪职业培训学校已和浙江商会联合在襄城县成立了河南众利服饰有限公司,该公司占地270亩,全部建成后预计可吸纳就业2.8万人。

作为一个企业家,李才记以一颗善良、诚信、感恩的心,倾情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现在他经营的不仅仅是公司、学校,更多的是对社会、人民、生命的热爱!endprint

猜你喜欢
襄城县职业培训培训
襄城县2021年红薯品种比较试验示范报告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襄城县
王鹏书法作品欣赏
九成白领认为职业培训重要
请参加天津万里路职业培训学校的培训!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河南:推动职业培训步入法治轨道
襄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