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旁与硬膜外阻滞联合臭氧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2014-08-31 01:24于密生刘志奇宋建梅冯春芝高志海
河北医药 2014年11期
关键词:椎旁根型臭氧

于密生 刘志奇 宋建梅 冯春芝 高志海

·临床研究·

颈椎旁与硬膜外阻滞联合臭氧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于密生 刘志奇 宋建梅 冯春芝 高志海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椎旁阻滞;硬膜外阻滞;臭氧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因各种因素刺激神经根而出现的颈部及上肢疼痛、麻木和功能受限的疾病,占颈椎病的60%~70%,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保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以硬膜外阻滞联合臭氧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较好,但硬膜外阻滞操作复杂,副作用及并发症也较多。我们采用颈椎旁阻滞联合臭氧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2月至2013年8月井陉矿业集团总医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0例,男51例,女39例;年龄27~65岁;病程2个月~7年;ASAⅠ~Ⅱ级,经X线、CT或MRI确诊。临床表现:多为单侧颈、肩、上肢反复发作的疼痛、麻木,可有受累神经支配区的肌肉萎缩,神经根牵拉试验(+),压头试验(+)。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排除标准:(1)严重的颈椎管狭窄;(2)严重颈椎间盘突出及椎间盘脱出;(3)合并颈椎椎体滑脱;(4)局部皮肤感染等其他不宜进行注射治疗者。 2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均衡性。

1.2 治疗方法 研究组采用颈椎旁阻滞联合臭氧治疗方法,患者取坐位 ,确定突出的椎间隙,距脊中线旁开3 cm为穿刺点,采用长10 cm的7 G腰穿针,局麻后穿刺针稍向中线刺入皮肤,进针直至触及骨质即为颈椎椎弓板后外侧,将针体深度标记物退至距皮肤1 cm处,将针尖退至皮下,针尖稍向外进针,沿第一次穿刺针触及椎弓板外缘,继续缓慢进针直至标记物触及皮肤,回抽无血液及脑脊液且注入空气出现阻力消失感时即到颈椎旁间隙,注射镇痛混合液10 ml,镇痛混合液配伍为复方倍他米松3.5 mg、注射用甲钴胺0.5 mg、2%利多卡因2.5 ml加0.9%氯化钠溶液至10 ml,观察10 min,若无蛛网膜下腔阻滞的表现,再注入浓度为30 μg/ml臭氧10 ml;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阻滞联合臭氧治疗方法,患者取患侧卧位,头颈部屈曲,以C7-T1椎间隙正中路为穿刺点,局部浸润麻醉后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向头侧缓慢置入硬膜外导管3 cm,回抽无血液及脑脊液后,注射1%利多卡因3 ml,观察10 min,若无蛛网膜下腔阻滞的表现,则缓慢注入镇痛混合液10 ml,再观察10 min,仍无蛛网膜下腔阻滞的表现,注入浓度为30 μg/ml臭氧10 ml。2组患者治疗完成后改平卧位,观察60 min,若无不良反应可自行离院,每周治疗1次,每4次为1疗程,记录2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所有患者3个月后来门诊复查,评定治疗效果,

1.3 疗效标准 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的疼痛强度: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疗效评定采用改良MacNab评分[1]:分为优、良、可、差。优:症状完全缓解,无运动功能受限,恢复正常工作;良:症状基本缓解,能完成轻微工作或坚持工作;可:症状有所改善,但仍有较明显疼痛,不能正常工作;差:症状无明显改善或较术前加重。优良=优+良。

2 结果

2.1 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2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降低(P<0.05),2组间同时点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n=45,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

2.2 2组患者疗效比较 研究组优良率为77.8%,对照组优良率为8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疗效比较 n=45,例(%)

2.3 2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研究组患者总不良反应率为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n=45,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神经根性颈椎病颈肩部及上肢痛的病理基础主要是相关神经根受压引起炎性水肿而发生疼痛。硬膜外腔注射镇痛液有阻断痛觉传导通路的疼痛恶性循环和解除神经根炎性水肿的作用,硬膜外注射臭氧后可以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等引起血管扩张、改善局部微循环,减轻水肿,促进炎症吸收[2,3],减轻病变部位充血和肿胀,解除其对神经根的压迫与刺激。因此硬膜外阻滞联合臭氧治疗神经根性颈椎病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但硬膜外穿刺操作复杂,需要有丰富临床经验的麻醉医生操作,并且硬膜外腔注射镇痛液后,由于阻滞了交感神经引起患者阻滞区域血管扩张,造成血压降低,诱发患者头晕、恶心,部分患者支配呼吸肌神经被阻滞,造成呼吸困难。

椎旁神经阻滞是将药物直接注入到病变神经根周围,阻断疼痛传导,交感神经阻滞后可使局部血管扩张,改善因末梢血循环不畅引起的疼痛,减少炎性物质堆积[4,5], 减轻神经根的炎症和水肿;研究表明,椎旁注药还可沿椎旁间隙或经椎间孔进人硬膜外间隙[6],起到和硬膜外腔注射镇痛液相同的效果,但渗透到硬膜外腔的药量较少,不良反应也较轻微;臭氧扩散性好,在椎旁注射臭氧后也可以沿椎旁间隙或经椎间孔进人硬膜外间隙作用到病变部位,通过拮抗炎性因子的释放,提高局部氧浓度,诱导抗氧化酶的过度表达,中和反应性氧化产物等机制来发挥抗炎作用[7];臭氧直接作用于释放痛性物质的神经末梢,刺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脑啡肽等物质从而达到镇痛作用,并且还能去除外周的氧自由基镇痛[8]。因此椎旁阻滞联合臭氧同样可以起到较好消肿止痛效果。

本试验中2组患者均为神经阻滞联合臭氧,2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VAS评分和治疗前相比较均有明显降低(P<0.01),说明两种方法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都很好,研究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有效率为77.8%,对照组为82.2%(P>0.05)。因此可认为椎旁阻滞联合臭氧能取得和硬膜外阻滞联合臭氧相同的治疗效果。对照组14例患者治疗后发生头晕、恶心、低血压及呼吸抑制,而研究组仅有3例出现头晕及恶心,未出现明显呼吸抑制和低血压,2组总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旁阻滞联合臭氧治疗神经根性颈椎病发生不良反应少也很轻微。

综上所述,椎旁阻滞联合臭氧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不良反应少且治疗效果确切,值得在疼痛门诊推广使用。

1 徐霖,杨守俊,李小力,等.等离子射频结合臭氧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临床放射学杂志,2007,26:1136-1138.

2 Gautam S,Rastogi V,Jain A,et al.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oxygen-ozone therapy and combined use of oxygen-ozone therapy with percutaneous intradiscal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Pain Pract,2011,11:160-166.

3 Mute M,Andreula C,Leonardi M.Treatment of herniated lum-bar disc by intradiscal and intraforaminal oxygen-ozone(02-03)injection.J Neuroradiol,2004,31:183-189.

4 Naja Z,Ziade MF,Rajab El,et al.Varying anatomical injection points within the thoracic paravertebral space:effect on spread of solution and nerveblockadeAnaesthesia,2004,59:459-460.

5 高崇荣,王家双主编.神经性疼痛诊疗学.第1版.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351-380.

6 郑宝森,吕梦翔,薛玉良,等.腰部椎旁阻滞治疗根性神经痛及其作用机理探讨.中华麻醉学杂志,1999,19:634-635.

7 郭玉娜,孙海英,李玄英,等.臭氧联合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临床医生,2012,40:58-59.

8 张维,傅志俭,王梅英.医用臭氧与临床.国际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7,28:333-334.

10.3969/j.issn.1002-7386.2014.11.046

050100 石家庄市,冀中能源井陉矿业集团总医院疼痛科(于密生、宋建梅、冯春芝、高志海);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麻醉科(刘志奇)

R 323.1

A

1002-7386(2014)11-1707-03

2013-11-12)

猜你喜欢
椎旁根型臭氧
定量CT与化学位移编码磁共振成像测量椎旁肌肉脂肪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文印室内臭氧散发实测分析及模拟
穴位电刺激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观察
椎旁软组织髓外浆细胞瘤1例
看不见的污染源——臭氧
利用臭氧水防治韭菜迟眼蕈蚊
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在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臭氧分子如是说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