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2014-08-31 01:24何雪珍
河北医药 2014年11期
关键词:瑞克神经细胞达拉

何雪珍

·临床研究·

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何雪珍

脑梗死,急性;依达拉奉;尤瑞克林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是一种常见疾病,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是指脑血管闭塞后导致相应部位的血液供应障碍,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引导致组织坏死软化,以至于出现不同程度的脑功能障碍,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应予以高度重视,目前很多学者认为在一般治疗(脱水降颅压、血压调整、维持电解质平衡 以及对并发症的处理)基础上,在发病后3 h或6 h内及时给予积极有效的溶栓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临床上,大多数脑梗死患者在入院时,已超过溶栓进间窗,或者因为年龄、血压等原因,不适合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再灌注损伤是影响患者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损伤缺血的脑组织区在灌注过程中,高反应性氧自由基大量产生,而释放的氧自由基,使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的过氧化以及细胞膜的破坏加剧,因此,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最佳治疗时间窗内,及时给予自由基清除剂清除自由基,可阻止脑细胞水肿,使受损神经元得以改善,使迟发性神经元的死亡得以抑制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进展得到有效抑制,充分发挥了脑保护作用,对缺血性脑梗死的预后及康复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神经内科住院患者1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经颅脑CT或磁共振确诊为脑梗死[1],根据治疗计划将196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为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组63例,单用依达拉奉治疗,其中男36例,女27例;平均年龄(61.2±2.6)岁;B组为联合用药组67例,联合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和尤瑞克林注射液,其中男27例,女40例;平均年龄(61.4±2.5)岁;C组为一般用药组66例,男30例,女36例;平均年龄(62.1±3.3)岁。

1.2 入选与排除标准 (1)入选标准:①发病1周之内,年龄18~75岁住院患者,性别不限; ②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患者总分在80分以下;③首次发病或既往虽有脑梗死史,但脑血管病后遗症不影响神经功能评分的再发梗死;④颅脑CT或磁共振排除脑出血。(2)排除标准:①过敏体质或对依达拉奉、尤瑞克林、基础药物过敏者;②人选前1周内内应用其他相关脑保护剂者; ③脑出血、出血性脑梗死、肝功能、肾功能严重不全、癫痫患者及严重心脏病患者。④血压低于90/60 mm Hg或高于200/110 mm Hg(1 mm Hg=0.133 kPa)以上;⑤患有较严重的系统性疾病;妊娠及哺乳期女性。

1.3 方法 3组常规给予阿斯匹林口服、抗血小板、脱水(甘油果糖及呋塞米)、调整血压、调正血脂、改善微循环,并对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患者进行相应的常规治疗,禁止用药:神经保护类药物、溶栓药物、抗凝药物、降纤药物、其他抗氧化剂、自由基清除剂等。A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100 ml加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每12小时静脉滴注一次,B组 给予0.9%氯化钠溶液100 ml加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每12小时静脉滴注1次,同时给予尤瑞克林0.15 PNA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 ml静脉滴注,C组为一般用药组,疗程均为14 d,疗程结束后,行CT或MRI复查。

1.4 疗效评定标准 用药前后ABC 3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2],参照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所制定的,分为四个标准(1)基本痊愈:用药后评分减少90%~100%;(2)显著进步:用药后评分减少46%~89%;(3)进步:用药后评分减少18%~45%;(4)无变化:用药后评分增加大于18%。总有效=基本痊愈+显著进步。

2 结果

A组显效率优于C组(χ2=4.29),而B组优于A组(χ2=3.9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3组疗效比较 例(%)

注:与C组比较,*P<0.05;与B组比较,#P<0.05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严重影响了中老年人群的身体健康,无论病死率还是致残率都很高,多种病因诱发脑组织局部血液循环不畅甚至遭受压迫导致供血区域血流减少或中断,加速脑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发生坏死性病变,从而引起一系列神经症状和体征。脑组织细胞对缺血、缺氧非常敏感,脑细胞的缺血程度以及缺血时间决定着脑细胞的坏死程度,许多动态脑血管造影提示,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的最初72 h内,其脑血管大约有40%~70%可以再通[3,4],而血管再灌注加速了脑组织自由基的产生,使脑组织在最初缺血损伤的基础上更加进一步发展、恶化,脑血流阻断后如果再通时间超过治疗时间窗,脑损伤将继续加剧,以致引起脑组织的不可逆损伤,脑细胞急性缺血缺氧时的氧化应激反应,产生大量的超氧自由基、羟自由基等,神经细胞内钙超载及兴奋性氨基酸的增加,均导致神经细胞的损伤。其次,神经细胞存在代偿性机制,如果脑组织血液循环恢复较快,则神经细胞的损伤仍可恢复,这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重要环节,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预后较差。

依达拉奉属毗哇酮类杂环化合物,依达拉奉注射液是广泛用于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新型自由基清除剂[5,6],是一种羟自由基清除剂和抗氧化剂,具有清除自由基、抑制氧化反应,减轻脑水肿,减少缺血半暗带的面积,从而抑制脑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

尤瑞克林是一种蛋白水解酶,人体尿液中可以提取得到,能将激肽原在蛋白水解酶的作用下分解为激肽以及血管舒张素。脑组织缺血缺氧后,激肽受体的数量增加,激肽与激肽受体选择性结合后可使微动脉开通,改善缺血区域的血液供应,减少神经细胞的损伤,使神经细胞恢复加快。多项研究显示,尤瑞克林能靶向性舒张动脉血管,同时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使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强。尤瑞克林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能够使激肽原在蛋白水解酶的作用下释放产生激肽,而激肽能舒张血管,从而增加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缺血、缺氧脑组织的血液流量,患者的正常动脉血管供血影响较小。(2)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细胞的凋亡能够得到抑制,急性脑梗死患者缺血后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加速,加快神经干细胞的修复。(3)促进脑梗死患者缺血、缺氧部位新生血管的形成,有利于侧支循环的快速建立,同时对红细胞氧解离能力的加强也具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表明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的脑保护药物,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可靠,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提高,且不良反应少,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有效的药物。而且,用药越早越好。

1 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79-380.

2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7,17:313.

3 邓远琼,刘伯胜,邓远琪,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及其治疗.中国全科医学,2013,16:3057-3061.

4 王连玉.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河北医药,2013,35:2807-2808.

5 顾学兰,高艳坤,孙涛.等.依达拉奉对脑出血大鼠神经行为学、脑缺血面积及出血量的影响.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8,25:358-361.

6 姚皮陂,张锦丽,王红欣,等.卒中单元模式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效果观察.解放军医药杂志,2013,25:28-30.

10.3969/j.issn.1002-7386.2014.11.050

051130 河北省元氏县医院内科

R 743.33

A

1002-7386(2014)11-1714-02

2013-12-11)

猜你喜欢
瑞克神经细胞达拉
熊果酸减轻Aβ25-35诱导的神经细胞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
右美托咪定抑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敌人派(上)
敌人派(下)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PCI 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给予依达拉奉的效果评价
长链非编码RNA母系印迹基因3(MEG3)通过p53促进缺血缺氧神经细胞损伤
达沙替尼联合氟达拉滨对慢粒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
瑞克林有了一个家
NF-κB介导线粒体依赖的神经细胞凋亡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