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教育思想的局限性

2014-09-01 14:37许娟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5期
关键词:教育思想蔡元培局限性

摘要:蔡元培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为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为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的教育体制,尤其是为改革和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他的教育思想又有局限性,认识他的局限性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关键词:蔡元培;局限性;教育思想;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171-02

一、人物简介

蔡元培(1868—1940),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1898后从事教育事业,1907年赴德国留学,研究哲学、美学和心理学等。1912年回国后,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对北大实行全面改革。

二、《教育独立议》的局限性

1922年3月,蔡元培发表了《教育独立议》一文,针对北洋军阀政府摧残教育事业的严重状况,提出“教育是帮助受教育者发展自己的能力,养成健全的人格,使其能够在人类文化的发展上尽到自己的责任,不应该把受教育者打造成为某种器具,供有某种目的的人去利用,因此,要把教育事业当完全交与教育家,保有独立的资格,毫不受各派政党或各派宗教的影响”。第一,教育要平均发展人的个性和群性。政党是要制造一种特别的群性,抹杀个性。教育求远效,政党求近功。政党不能掌握政权,往往不出数年,便要更迭。若把教育权也交给政党,两党更迭的时候,教育方针也要跟着改变,教育就没有成效了。所以,教育事业不可不超然于各派政党之外。第二,蔡元培认为教会是保守的,而教育是进步的,无论什么样尊重科学,一到《圣经》的成语,便绝对不许批评,便是加了一个限制。基督教与回教不同;回教又与佛教不同。彼此谁真谁伪,永远没有定论,若是把教育权交与教会,便恐不能绝对自由。所以,教育事业不可不超然于各派教会以外。

纵观人类教育发展的历史,教育根本无法摆脱社会生产力、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制约,如果教育不考虑社会生产力、政治、经济、文化的需求,而一味强调教育的绝对独立,那么此种教育本身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社会意义,它也得不到政府、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因而也就无法生存和发展。

三、大学院和大学区制的局限性

1927年4月27日,蔡元培被任命为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他随即仿效法国教育行政制度,和李石曾等提议组织中华民国大学院为最高学术教育行政机关。

蔡元培为什么要改教育部为大学院?1928年1月他在《大学院公报发刊词》一文中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民国纪元以前,管理学术及教育之机关曰学部,民国元年改为教育部。依教育一词之广义,亦可以包学术也。顾十余年来,教育部处北京腐败空气之中,受其他各部之熏染;长部者又时有不知学术教育为何物,而专骛营私植党之人,声应气求,积渐腐化,遂使教育部名词与腐败官僚亦为密切之联想。此国民政府所以舍教育部之名而以大学院名管理学术及教育之机关也。”[1]

蔡元培把大学区制作为实现教育独立的途径。1922年,蔡元培就曾在《教育独立议》中,提出采用法国大学区制,作为实现教育独立的重要步骤。他还认为:“一地方若是没有一个大学,把有学问的人团聚在一处,一面研究高等学术,一面推行教育事业,永没有发展教育的希望。”[2]在《教育独立议》中他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划分若干个大学区,每区设立一所大学,中等之上的各种专门学术,均可在大学里面开设,高等教育会议所决议的各种事务,交由教育部专门办理。蔡元培希望通过大学区制,将教育学术和教育行政独立于政党和教育之外,试行之后受到了国内外教育界的责难,1928年6月,中央大学区中等学校教职员联合会发表一项宣言指出:“橘逾淮而为枳,一制度之适于甲地者,每不适于乙地。”大学区制试行效果,弊多利少。“今姑以一年中大学区制试行之结果言之,其弊约有四端:一曰大学区制以事权统一之名,而得多所牵掣之实;二曰大学区制以通盘筹划之名,而得偏枯专荣之实;三曰大学区制以通精神集中之名,而得散漫懈弛之实;四曰大学区制以教育行政独立之名,而得卷入政潮之实。”[3]

具体看来:

1.试行大学院的结果是专重学术,而忽视教育,试行大学院制,导致小学迁就大学,在国民经济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小学的基础教育落空,这与以儿童为本位的教育宗旨大相径庭。

2.蔡元培提出教育独立和试行大学院制,是从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发展人的能力为出发点的,同时也是为了改变当时教育行政机构的官僚腐败气息,使教育行政和学术相结合,是对旧教育进行的尝试与探索,但是在阶级社会里,教育总是为一定阶级的,所以他的教育独立和大学区制是不可能实现的。

3.蔡元培,主要是一个高等教育思想家,但现在大都把他看作是教育的全才,他的一些思想是针对高等教育的,设的大学区制,强调教育的学术性,这在高等教育领域是实用的,但在一些职业教育领域却是不实用的,他的思想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四、健全人格教育思想的局限性

蔡元培的健全人格教育思想,是以培养健全人格为目标的,主要具有以下方面的内容:(1)健全人格教育是要协调德、智、体、美、世界观的发展。(2)健全人格教育是要将个性与群性统一。(3)健全人格教育必须协调身心两方面和谐发展。(4)健全人格教育是知、情、意的统一。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蔡元培被任命为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并发表了《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在这里蔡元培提出军国民主义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美育、世界观教育这五育并举方针,其中他强调要以“公民道德为中坚”,作为教育的核心内容,这五育是实现完全人格思想的具体措施。局限性:蔡元培的健全人格教育是以他的人性论为理论基础的,他所说的人性,是一种抽象的、超阶级的、普遍的人性,他认为只通过教育,就能消除来世间的恶行,就能培养自由、平等、博爱的崇高道德,他没有认识到社会关系是由当时的经济基础决定的。马克思曾指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只有在现有的社会条件下,人才能生存和发展,脱离了社会条件也就没有人的发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社会,人的发展水平受当时的社会发展所制约,蔡元培所出的培养国民健全人格的目的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蔡元培想通过教育来养成国民健全人格,从而逐步形成具有资产阶级共和精神的国民群体,某种程度上带有理想甚至空想的性质。

蔡元培把教育看作是万能的,只要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的国民,就能积个性而形成群性,从而达到彻底改变社会的目的,这样就过分夸大了教育的作用,在阶级社会,教育是被统治阶级所掌握并为之服务的。因此,蔡元培想通过教育来彻底改造社会的目的起码在他所处的时代是无法实现的。

综上所述,蔡元培的教育功绩可以说数不胜数,但在他的功绩的背后也有着一些局限性,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理性地考虑今天的教育,为中国当代教育与改革做出理性的判断,使中国的教育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周天度.蔡元培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2]付建舟.蔡元培与无政府主义[J].兰洲学刊,2006,(9).

[3]王瑜,孙新.蔡元培“教育独立议”新论[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2,(03).

[4]李贵希,刘花雨.蔡元培教育独立思想与实践:变革失败原因探溯[J].现在教育论丛,2009,(3).

[5]吴敏燕.蔡元培教育思想初探[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4,(5).

作者简介:许娟(1987-),女,山东德州市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教育史。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思想蔡元培局限性
蔡元培美育思想之我见
自动化事实核查的前景及局限性
蔡元培的气度
浅论罗家伦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
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 办有气质的乡村小学
践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开幼儿美术之路
胸腹部局限性Castleman病的CT特征
我国公共行政的系统分析:可行性、必要性及局限性
“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