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PBL理论的发展与热点问题研究

2014-09-01 23:22韦森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5期
关键词:导师问题学生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西方PBL理论的哲学和认知论基础,PBL理论的基本特点,西方学者在PBL理论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争议和当前该理论的主要研究方向。

关键词:PBL;问题;学生;导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185-02

今天我们所认识的问题式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简称PBL,下同)来源于40年前北美医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其理论产生的背景是因为在医疗教育方面随着现代医疗信息的爆炸,新技术的不断引进和医疗实践要求的不断提高,原有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和临床实践方法已越来越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为此,1969年美国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医学院首次引进了PBL教学方法。

一、PBL理论的哲学和认知论基础

PBL理论的发展主要是以皮亚杰(Piaget)的建构主义认知理论和维果茨基(Vygotsky)的社会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认知理论认为学习过程的实质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中,认知结构的不断建构过程。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相互作用的双向过程,强调让学生进行“自治式”的学习,即把思考和学习的权限都交给学生,围绕问题、主题、疑问以及相互关系中进行认知的重组。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与知识获取离不开真实问题,它应反映真实世界的复杂性;组建基于共同的兴趣和经验的学习共同体,开展具有多重解决方案、不确定性、新奇的、更多对话进行观点分享的学习活动,从而把学习看成是以相关的、有意义的、学习成果和过程为导向的活动。

由此可见,PBL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或课程,它给学习者授以主动权去从事研究,主动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设定的问题探寻解决的方法。

二、PBL理论的基本特点

围绕PBL教学应具备的要素,几十年来西方的学者们不断地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其成功应具备的特点与特征。西方学者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包括:Boud and Feletti (1997)为PBL教学的思想、战略和战术的特点提供了一系列应用的总结。Duch,Groh,and Allen (2001)描述了PBL应用的方法和技巧,它们包括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复杂的现实世界中问题的能力;发现、评估和使用适当的学习资源的能力;合作的意识、有效沟通的技巧;使用知识内容和智力技能从而成为持续的学习者的能力。Torp and Sage (2002)将PBL描述为一种围绕复杂真实世界的现实问题而开展研究的集中化的体验式学习方法。他们认为学生应该是问题的主动解决者,通过探索问题的起源,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从而成为自我导向的学习者。Hmelo-Silver(2004)认为PBL是一种指导方法,学生所面对的问题往往是复杂的、没有唯一答案的问题。她指出学生们通过小组相互协作以确定为了解决问题需要学习哪些东西;如何自我导向的学习;可以应用哪些新知识,从而最终反映出他们为解决问题学到了哪些知识以及所用的策略是否有效。

在此基础上,该理论的创始人Barrows总结了PBL的一些基本特点,包括:学生必须对他们自己的学习负责;PBL教学的问题必须是结构不良的并应允许对其自由提问;学习应该综合多学科的知识;协作必不可少;在每一个问题和模块结束时应当进行自我评估和互相评估;PBL学习中所涉及的活动应该是在真实世界中有价值的活动;考试必须根据PBL学习的目的来检验学生学习的状况。

三、当前西方PBL理论研究的主要方向

基于问题的学习(PBL)的三个关键要素分别是问题、学生和导师。长期以来有关PBL的讨论基本上都围绕着这三个主题展开。

1.PBL教学中有关“问题”的设计。PBL教学中问题的设计来源于学习与认知过程中的理论依据和经验知识。Shaw(1976)在他的指导方针中提出了关于问题的五个方面,也就是问题的难度、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内在兴趣、合作需求和对问题的熟悉程度。Dolmans(1997)等概括了关于问题设计的七项原则:(1)贴近现实生活;(2)引导出详细精心的设计;(3)促进知识的融合;(4)鼓励自我导向学习;(5)与学生的原有知识相符合;(6)引起学生的兴趣;(7)反映出教学人员的教学目的。对于问题设计,Hung(2006)以3C3R模式的理论形式,提出了一个关于问题设计的概念性的框架知识体系。Jonassen和Hung(2008)关注于问题特征的一个方面,即问题的难度。他们将其定义为问题的复杂性和问题的结构性。根据这些作者的说法,问题复杂性指的是问题广度、学生的学业水平、问题纷乱程度和问题之间的相互联系,而问题结构性指的是问题不透明度、解释多样化、跨学科程度、问题灵活度。

2.PBL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与教学组织。PBL的支持者(e.g.,Barrows & Tamblyn,1988;Hmelo-Silver,2004)已经强调了在一次成功的PBL活动中结构和指导的重要性。Barrows and Tamblyn (1988)认为PBL教学包含了严格的结构化的方法,而不是简简单单地向学生提一个问题。PBL教学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师的可获得性以及导师的指导技巧。这为问题解决过程提供了脚手架,例如提供提示和线索,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注意,征求他们的因果解释,并阐述自己的思想,引发他们对因果的解释,让学生阐述他们的想法等等(Brown,Collins,& Duguid,1989)。这些策略作为脚手架鼓励学生反思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帮助他们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应用。

尽管对于PBL的教学来说,教师的指导和脚手架的辅助是必不可少的,但现实是在教学过程中往往缺乏足够的,尤其是具有丰富经验、训练有素的教师以指导问题的解决。因此,人力资源和脚手架的缺乏正成为有效实施PBL教学的障碍(Hmelo-Silver,2004)。endprint

3.PBL教学中学生的特点对教学效果影响的研究。研究表明,学生和导师对学生学习各方面的认知是不同的(e.g.,Zanolli,Bashuizen,& De Grave,2003)。考虑到学生是问题的最终使用者,那就可以做出这样一个合乎情理的推断:根据学生经验来鉴别问题特性有可能给“到底何种问题会更有效”这个问题提供一个更有价值的见解。这就会带来另一个问题:学生的视角观点是否可靠?该方向的研究是考查了学生对教学方法和教材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评估(Cohen,1981)。此外,Loyens et al.(2007)认为不同学年的学生对PBL问题的概念可能存在不同的认识。Soppe,et al.(2011)认为PBL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先验知识有关,它包括对内容的熟悉程度和对环境的熟悉程度两个方面。在团队协作的过程中先验知识能够协助再构建新的知识并能强烈地影响到后续的学习。

总之,西方学者关于PBL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表明,尽管PBL在传统标准化考试成绩方面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并没有明显的优势,但它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满意度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价值。从学习的目的、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的角度看,PBL教学法对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仍不失为一种重要的理论借鉴。

参考文献:

[1]Jonassen,D. H.& Hung,W. All problems are not equal:Implications for problem-based learning[J].The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2008,2(2).

[2]Soppe,M.,Schmidt,H. G.& Bruysten,R. Influence of problem familiarity on learning in a problem-based course[J].Instructional Science,2011,33(3).

基金项目:201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西方PBL教育思想的发展和应用特色研究”(KT2011064)系列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韦森(1975-),男,南京人,副教授,南京金陵科技学院商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零售管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导师问题学生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V eraW an g
导师榜
学生写话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