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教育效率和教育公平

2014-09-01 23:22王渤卉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5期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育公平

摘要: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农村城镇化发展迅速,人口结构变化,适龄生源不断减少,造成农村教育资源利用率不足,大量教育资源浪费,所以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改善办学条件”。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在效率与公平关系中体现的是“高公平、多效率”。此文从教育生产效率、教育生活公平和效率与公平的内在一致性来分析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深层社会原因。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教育效率;教育公平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187-02

受经济学影响,人们把教育事业视为生产事业,所谈的教育效率是教育生产效率。如果仅仅将教育视为一项生产事业,从社会发展需要的角度衡量教育是不够的。通过筛选的方式决定谁受教育在效率优先论看来是合理的,但却可能是在违反道德,仅从效率着眼,注重个人才能的差别与筛选,是对人性、人的尊严与权利的否定。所以教育应该是一项社会福利事业,应该追求公平。

“合并”是指将分别设立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农村学区或学校进行合并或重组,使农村学校实行“集中化”管理,提高农村学校的专业性和标准化水平,从而提升农村学校的效率和教育质量。[1]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是效率与公平促使下的产物,农村中小学不能适应高密集的社会化生产,要做到提高效率,又兼顾到公平,使得农村中小学合并扩大教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让更多的学生能够享有教学资源。

一、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体现“高效率”

提高效率是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要达到的首要目的。农业机械的推广导致了农村劳动力迅速出现剩余,农村人口大幅度向城市迁移,直接导致农村学校的招生危机。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中体现效率有以前几点:

1.调整布局、提高效率。自19世纪末以来工业化进程的速度加快,社会各界不断提出:农村学校效率低下,应该将其整合成较大的学校,以便教育资源的集中利用。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和城镇化进程中人口向城镇集中的速度加快,大多数农村中小学的入学人数已连续多年呈下降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农村小学适龄人口数量持续下降;更重要的是随着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致使调整布局、提高效率成为必然选择。

2.降低成本。政府砍掉许多小学,成本大大减少。克服小型学区存在的问题,如,教师短缺、财政缩减等问题。学校规模过小会增加生均教育投入,学校合并可以降低办学成本。

3.学校规模。教育成本、效率及教育规模效益被视为学校布局调整的关键因素。教育规模效益旨在探讨学生数量变化与生均成本之间的关系。当学生数量增加而生均成本递减时,即产生了教育规模经济效益。在教育实践中,教育规模效益理论影响力极大。政策制定者及教育专家往往从教育成本效益出发,通过制定学校规模标准推动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学校规模过小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了提高教育质量,需要对小规模学校进行合并。

二、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主要体现的是“多公平”

1.“巨型学校”或“巨型班”。学校不仅要提高学生学业成绩,还要促进学生社会化发展。大型学区或学校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课程以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开设专业课程为将来的升学和就业做准备,拥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先进的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活动;教职工及学生来源更多样化;以优厚待遇吸引优秀教师,为教师提供更多与同事交流和专业发展的机会;保证整个社区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2.教育政策保证教育公平。很多地方在制定义务教育实施条例时均对城市义务教育入学范围有明确规定,但对农村学校则只有原则规定。这没有体现法规的完整性和公平性。虽然农村学校入学范围不能完全和城市学校相当,但在制定其法规时,应对农村学校入学范围有一个最基本的底线,从而保证农村孩子就近入学。

3.保证教育的公平性。义务教育要保证实施,国家不应以提高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为目的进行学校撤并,不应以办学成本过高为理由而拆并学校,不应让农村孩子上学更难、成本更高而拆并学校。

政府往往以劝说为主,详细阐述学校布局调整的必要性,并承诺会尽快完善学校配套设施。在劝说不起作用时,为了缓和矛盾,教育主管部门往往也会采取折中的策略,逐步推行撤点并校政策。如对学生年龄普遍偏低的小学学校的撤并,采取了从高年级开始,每年撤一个年级这样的逐级撤并策略。就近入学应该保证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附近上学,在撤点并校过程中,国家不应该强制执行,将每一个农村小学都强制取消,应该先争取村民的意见,撤销村小学后,他们的孩子将到哪个学校上学,是否会增加村民的负担,如果村民同意,这所学校可以撤销;如果村民不同意撤销,当地政府再考虑实际情况,给予保留;当然,如果有的学校可以撤销,而村民却不同意,政府不应该急于求成,多给予村民一些时间,让他们消除撤点并校的顾虑。

三、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教育效率与教育公平的内在统一性

农村学龄人口下降、班级规模过小、生均成本大幅增加的现实,使各级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将撤并那些小规模学校作为实现资源利用效益的最佳策略,其对质量与公平的追求是以经济的节约与效率的最大化为基础。[2]因此,教育管理部门往往是以经济理性为出发点来考虑学校布局调整问题,并借此希望布局调整可以实现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目的。教育公平的实现离不开教育平等和教育效率的价值目标追求。教育平等和教育效率的相互促进达到一种理想状态时,才能追求一定程度的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指教育资源,如入学率、年级升学率、损耗率、师资队伍、物力、财力份额配置的公正。受教育者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和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公平、公正、正义。

自教育产生之后,教育公平就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理想和思考研究的问题。教育公平可以是平等优生,兼顾效率,也可以是效率优生,兼顾平等。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就是追求教育效率和教育公平的内在统一,既追求效率,又要兼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利益,即教育公平。政府、学校、教师作为利益矛盾体要处理好各自之间的关系,为更广大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来实现更多的教育公平。

参考文献:

[1]徐辉,黄学博.中外农村教育的发展与改革[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杨亚敏.美国农村学校布局调整问题及启示[J].教育教学,2007,(4).

[3]郭清扬.布局调整后的学生上学难问题[J].教育管理,2007,(12).

[4]陈振华.对中小学撤并热的冷思考[J].江苏政协,2005,(11).

[5]廖英丽.美国农村中小学合并问题[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6]汪求俊.超大班教学与农村中小学并校潮[J].现代教育论坛,2008,(12).

[7]范先佐.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原因、动力及方式选择[J].教育与经济,2006,(1).

[8]庞丽娟,韩小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思考[J].教育学报,2005,(4).

[9]范先佐,曾新.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必须慎重对待处理的若干问题[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6,(1).

[10]王海英.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方向选择[J].东北师大学报,2010,(5).

作者简介:王渤卉(1990-),女,河北衡水市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农村中小学教育公平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探究
推进中小学艺术教育区域发展的对策研究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对特殊学生的全纳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基于教育公平视角的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发展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