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在肝癌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4-09-04 09:28钟玲娟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33期
关键词:胃肠道肝癌疼痛

钟玲娟

综合护理干预在肝癌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分析

钟玲娟

目的 探讨肝癌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15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一定的改善。观察组术后各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经对比胃肠道反应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改善患者生存状态。

肝癌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

介入治疗操作简便, 且能够不同程度延长患者的生命[1]。但治疗后患者有可能出现呕吐、发热、血栓、腹部胀痛等不良反应, 严重影响术后生活质量, 因此做好围手术期护理至关重要。本院对150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实施护理干预, 取得了不同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9月期间于本院住院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均经CT、B超检查确诊为肝癌。其中男82例, 女68例;年龄28~73岁, 平均年龄45.6岁。原发性肝癌103例, 转移性肝癌47例。临床表现:上腹不适或疼痛131例, 全身乏力、消瘦90例, 腹部包块23例。按照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7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选择性或超选择性动脉插管化疗加栓塞术。对照组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 监测患者病情、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及患肢护理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 具体如下。

1.2.1 术前护理 对患者进行现场说教, 有针对性地消除其恐惧、紧张、忧虑等不良心理, 使其积极有效的配合治疗。对不知情的患者进行保密治疗, 使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术前进行碘过敏试验。术前6 h内禁食禁水, 术前30 min患者常规给予止吐药或抑酸护胃药, 定时监测血压, 血压过高者要及时控制血压。

1.2.2 术中护理 介入过程中, 护理人员多与患者沟通, 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 避免血管痉挛, 可大大提高介入操作的顺利进展, 缩短介入操作时间。注射造影剂过程中, 密切观察患者反应, 检查有无心慌、气短、胸闷等症状的出现。注射化疗药物时, 如出现恶心、呕吐等, 要立即清理呕吐物,并将患者头颈部偏向一侧, 以免造成误吸。

1.2.3 术后护理 术后卧床休息24 h, 取平卧位。给予沙袋压迫穿刺部位6 h, 穿刺侧肢体伸直制动6 h, 避免弯曲受压,避免用力。介入治疗后多有发热, 通常持续1周左右。体温在38.5℃以下, 一般不作特殊处理或予以温水擦浴可消退;如发热体温在38.5℃以上, 可给予双氯芬酸钠栓1/2枚塞肛或物理降温。介入后患者由于化疗药物的副作用, 可导致恶心、呕吐、食欲减退, 应做好胃肠道护理,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 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高热量食物, 保持大便通畅。肝癌介入治疗术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区胀痛,一般在术后1~2 h即可出现, 3~5 d可逐渐缓解。疼痛的程度与栓塞的范围、肿瘤的供血受阻及栓塞后刺激肝包膜紧张有关, 也与化疗药物在肿瘤局部产生高浓度、高效价杀伤作用,肝组织局部发生水肿、坏死导致腹痛有关。应密切观察腹痛部位、性质、程度及持续时间等, 警惕肝癌破裂出血。同时应向患者做好解释, 避免患者过度紧张。对轻度疼痛者予以分散其注意力, 指导放松技术;对中度疼痛者可给予氟比洛芬静脉滴注, 对剧烈疼痛者给予盐酸哌替啶肌内注射。

1.2.4 健康指导 术后与患者积极沟通, 引导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制定科学的日常作息、饮食、用药方案, 嘱咐家属督促患者改正不良习惯, 多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食物, 提高抵抗力。与家属谈话沟通, 告知其在护理中的重要性, 让患者家属参与到护理中来, 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不良反应情况:胃肠道反应, 发热情况, 疼痛程度, 皮下出血等[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一定的改善。观察组术后各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经对比胃肠道反应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介入治疗是中晚期肝癌患者首选的治疗手段, 但绝大多数患者对于介入治疗的认识并不完全, 配合度低, 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因此, 介入治疗过程中, 科学的护理干预十分必要, 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生命的延长意义重大[3]。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可以从生理、心理等多个方面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中晚期患者出于对疾病的恐惧, 大多存在心理问题或错误认知。恰当的认知引导和心理护理, 可以帮助患者缓解负性情绪,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并建立起正确、科学的认知观, 从而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治疗中[4]。在整个护理过程中, 必须强调家属的重要性, 要求家属参与到护理工作中,让患者感受到被关爱, 从而改善心理活动。疼痛和胃肠道反应是介入治疗常见的两组反应, 本资料中, 观察组出现胃肠道反应33例, 发热28例, 疼痛20例, 皮下出血1例。对照组胃肠道反应45例, 发热31例, 疼痛27例, 皮下出血5例,虽然两组不良反应经对比胃肠道反应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观察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还是明显少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 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介入治疗患者的生存质量, 消除患者心理障碍, 改善心理活动, 促进躯体功能的恢复, 并帮助患者尽早进入社会角色。

[1] 马贵邦.对肝癌介入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变化的探讨.护士进修杂志, 2010,25(9):850-851.

[2] 黄海梅,罗莎莉.肝癌介入治疗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护理.护理研究, 2005,19(19):1701-1704.

[3] 张余芬.护理干预对减少肝癌介入治疗并发症的探讨.内蒙古中医药, 2010,29(9):137-138.

[4] 韩成艳.肝癌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医学信息, 2009,22(4): 559.

2014-08-29]

361000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胆外科

猜你喜欢
胃肠道肝癌疼痛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疼痛不简单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疼在疼痛之外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柘木提取物对胃肠道肿瘤的抑制作用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Rab27A和Rab27B在4种不同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