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1型小糖友

2014-09-04 08:32林楠
糖尿病新世界 2014年1期
关键词:胰岛零食低血糖

在我们的身边,近年来出现了不少1型的小糖友,有的发病时才只有2岁。目前孩子一旦发现了1型糖尿病,就要终生靠胰岛素来控制病情。其实1型糖尿病在早期的时候就会有所表现,只是大家没有注意而已。

1.多饮多尿:持续性感到喉咙干渴,饮水量大幅度增加,小便次数一天可有次。

2.口腔疾病:牙齿松动、脱落,牙槽容易发生牙周炎和牙龈炎。

3.视力下降:视力明显减退,看书、看报眼睛容易疲劳,并经常发生视网膜的病变。

4.手脚疼痛:手脚出现顽固性的麻痹和阵痛,有时会有剧烈的疼痛,也有人夜间小腿常常抽筋。

5.经常饥饿:患者因体内糖分随小便排出,所以经常感到饥饿而出现食欲亢进,而且有喜好吃甜食的倾向。

6.疲乏无力:身体倦怠,整天提不起精神,腰膝酸软,两腿乏力,什么事都懒得做,连走路、上楼梯都感到疲惫不堪,饭后困怠思睡。

7.皮肤瘙痒:因皮肤抵抗力减弱,经常会发痒,女性患者有时会痒及阴部,如果皮肤受伤,容易感染腐烂,还会长疥疮。

家长的作用至关重要

有些家长在孩子确诊为糖尿病的那一刻,根本接受不了这个现实,感觉天塌下来一样,整日愁眉苦脸,这样不但帮助不了孩子,还给孩子带来了负面的影响。记者认识的一位妈妈,她说在孩子发现糖尿病的那一刻,她也伤心、难过,但是重要的是不要影响到孩子,于是她买了好几本励志的书,每天去医院念给孩子听。孩子出院后,她学会了营养饮食、糖尿病的知识,帮助孩子很好地管理病情。几年过去了,她的孩子成长为了一个积极乐观的小糖友。

生活上,家人应坚持“热能量化、搭配合理、均衡营养”的原则控制患儿饮食,孩子都是喜欢零食的,在吃零食的问题上家长一定多留意。每3个月查一次孩子的血糖、糖化血糖蛋白、身高、体重等情况,以防影响孩子生长。特别是女孩子,在生理期的时候血糖是有波动的,家长一定要留意孩子的血糖变化。

心理上,家人应加强自己与孩子的心理辅导,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一些孩子因缺乏自信或觉得自己与众不同而产生自卑感,出现孤僻、焦虑等心理问题,甚至因此而过早辍学,在社会上流浪。父母对糖尿病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家人能正确看待糖尿病,孩子才能正确认识糖尿病。“既来之则安之”,既然孩子得糖尿病已经成为事实,那么家长何必纠结在一些无谓的问题上,放宽心,帮助孩子建立信心是最重要的事儿。

学校里,孩子应该学会自我管理,除自我注射胰岛素外,还要学会低血糖的识别与急救方法。严重低血糖5分钟以上,会造成脑损伤。在运动时胰岛素吸收较好,易出现头晕、乏力、苍白、多汗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孩子尽量随身携带一些含糖食品(糖、含糖饮料、面包等),以及时缓解低血糖。另外家长跟孩子的班主任沟通一下孩子的情况,让孩子能在学校更好地管理病情。

儿童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1.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儿童。人类基因有遗传性,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儿童更容易受到引发糖尿病致病因素的影响,容易发展成糖尿病,所以这类儿童要特别警惕。

2.肥胖或超重的儿童。肥胖或超重的儿童占很大一部分。有资料显示,我国年龄≤18岁儿童超重发生率约1 7.6%。肥胖发病率约5.6%。超重的概念是超出理想体重20%以上。超重或肥胖使胰岛细胞负担加重,胰岛素受体的生物活性降低。胰岛素要发挥它的正常生物效应必须和胰岛素受体进行特异性地结合。如果分泌的胰岛素不能与受体很好地结合,人体的糖代谢就会发生异常,血糖在血液中过多堆积,从而产生高血糖。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在医院进行正规的胰岛功能检查中,发现很多肥胖儿童尽管血糖不高,但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人。我们也称之为高胰岛素血症。这类病人尽管胰岛素分泌的特别多,但是质量很差,胰岛素与受体不能很好地结合。高胰岛素血症还会加重全身血管内皮的炎性反应,导致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

3.期进食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和低膳食纤维的儿童。“三高”食品往往缺少膳食纤维素。“三高食品”也导致胰岛B细胞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引起了胰岛细胞的损伤甚至衰竭,从而发展成糖尿病。有些儿童和青少年,长期只喝含糖饮料,不喝白开水,这也是易患糖尿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长期大量服用含糖饮料也会加重胰岛细胞负担,促进糖尿病发生。

4.出生时体重小于2.5公斤或出生时体重超过4公斤的巨大胎儿,也容易得糖尿病。因为有巨大胎儿分娩史的妇女也很容易得糖尿病,巨大胎儿有糖尿病遗传基因的因素,所以家长应该特别注意。

5.儿童长期精神紧张、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许多儿童有既胖又不爱运动、长时间上网玩游戏、看电视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造成精神过度紧张。长期精神紧张,可导致人体内升糖激素群升高拮抗体内的胰岛素,也可诱发糖尿病。

“管住嘴”对喜欢不停吃零食的小糖友确实有点难,很多家长想方设法地不让孩子吃零食,惹得孩子不高兴,情绪变化,导致血糖出现波动,其实,不如换个思路,让孩子在加餐时间吃点零食,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一般来说,在胰岛素作用最强的时刻,如上午9点、下午3点,为了防止低血糖反应,小糖友一定要加餐,同时,运动时间超过1小时,也要马上进行加餐。加餐的饮食要搭配合理,鸡蛋每天吃一个就足够了,要多吃含糖量较少的蔬菜和水果(白菜、菠菜、黄瓜、西红柿),少吃高糖高脂肪食物,比如巧克力和糖果。 在血糖接近正常范围时,尤其要注意低血糖的发生,手边一定要准备点儿零食。

温馨提示

“管住嘴”对喜欢不停吃零食的小糖友确实有点难,很多家长想方设法地不让孩子吃零食,惹得孩子不高兴,情绪变化,导致血糖出现波动,其实,不如换个思路,让孩子在加餐时间吃点零食,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一般来说,在胰岛素作用最强的时刻,如上午9点、下午3点,为了防止低血糖反应,小糖友一定要加餐,同时,运动时间超过1小时,也要马上进行加餐。加餐的饮食要搭配合理,鸡蛋每天吃一个就足够了,要多吃含糖量较少的蔬菜和水果(白菜、菠菜、黄瓜、西红柿),少吃高糖高脂肪食物,比如巧克力和糖果。 在血糖接近正常范围时,尤其要注意低血糖的发生,手边一定要准备点儿零食。

猜你喜欢
胰岛零食低血糖
临床胰岛移植发展与现状
零食知识知多少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胰岛β细胞中钠通道对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糖尿病反复低血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家兔胰岛分离纯化方法的改进
非编码RNA在胰岛发育和胰岛功能中的作用
新生儿低血糖108例临床分析
零食,也要悠着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