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抑酸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型27例临床观察

2014-09-04 00:55李红英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中医内科北京怀柔0400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药品科河北石家庄0500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肝胃食管炎流性

李红英,郭 丽(.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中医内科,北京 怀柔 0400;2.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药品科,河北 石家庄 0500)

·论著·

清热抑酸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型27例临床观察

李红英1,郭 丽2*
(1.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中医内科,北京 怀柔 101400;2.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药品科,河北 石家庄 050011)

目的观察清热抑酸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7例给予清热抑酸汤水煎剂,每日1剂,分2次服用;对照组25例给予奥美拉唑胶囊20mg,2次/d,多潘立酮片(吗丁啉)10mg,3次/d。于治疗8周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84.0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用药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清热抑酸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与对照组相当,在服药过程中,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用药方案。

食管炎,消化性;中草药疗法;评价性研究

反流性食管炎是指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内引起的食管黏膜炎症。本病可单独存在,也可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或食道癌等病并存,主要表现为泛酸、胸骨后及胃脘部烧灼不适感或灼痛、吞咽不利等。本病属中医“吞酸”、“噎膈”、“胸痛”、“胃脘痛”、“嘈杂”、“胃痞”等范畴,其中以肝胃郁热型为多见。目前抑制胃酸与促进胃肠动力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西药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加促进胃动力药多潘立酮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近期疗效肯定,但治愈停药后有近90%的患者可在6个月内复发而需长期维持用药。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设计的临床方法,以自拟清热抑酸汤治疗27例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型患者并进行疗效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0年8月—2012年6月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收治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型患者5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7例,男性15例,女性12例;年龄27~66岁,平均(45.1±12.6)岁;病程2~10周,平均(5.2±1.3)周;胃镜分级Ⅰ级14例,Ⅱ级12例,Ⅲ级1例。对照组25例,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26~64岁,平均(44.6±12.2)岁;病程2~9周,平均(5.1±1.8)周;胃镜分级Ⅰ级15例,Ⅱ级9例,Ⅲ级1例。2组性别、年龄及胃镜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凡符合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证诊断标准及中医症候诊断标准者;②受试者年龄18~70岁;③就诊前1周内未服用其他抑制胃酸和影响胃肠道功能的中西药物;④能配合治疗,按时复诊的患者。

1.2.2 排除标准:①年龄在18岁以下或70岁以上者,妊娠或准备妊娠妇女,哺乳期妇女;②不能接受胃镜检查者,内窥镜证实为糜烂性反流病、巴雷特食管;③合并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病、精神病、重度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颈椎病所致的胸痛者;④凡有食管、胃部手术史者;⑤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者;⑥药物性食管炎、真菌性食管炎、腐烛性食管炎、免疫相关的食管病变。

1.3 诊断标准

1.3.1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专家组制定的“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1]、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制定的“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03)”[2]。

1.3.2 中医诊断标准:参考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的“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断共识意见”[3]。症候,肝胃郁热证。主症包括烧心;反酸。次症包括胸骨后灼痛;胃脘灼痛;脘腹胀满;嗳气反流;心烦易怒;嘈杂易饥;舌红、苔黄,脉弦。具有主证2项,加次证2~3项,即可诊断为肝胃郁热证。

1.4 治疗方法:治疗组口服清热抑酸汤(蒲公英15g、连翘12g、黄连10g、吴茱萸3g、旋复花10g、代赭石15g、姜半夏10g、苏梗10g、海螵蛸15g、浙贝母15g、瓦楞子15g、煅牡蛎15g、陈皮10g、白芍15g、炙甘草6g),配方颗粒,水冲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冲服。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 批次20100615)20mg/次, 2次/d;多潘立酮片(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批次101106528)10mg/次,3次/d,饭前30min服用。2组均治疗2个疗程(8周),并填写临床观察记录表,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要按规定服药,同时宜低脂、低糖饮食,抬高床头15~20cm,戒烟酒,忌刺激性食物,避免饱食。

1.5 疗效评定标准:根据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的“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断共识意见”[3]。显效,原有症状消失;有效,原有症状改善2级者;无效,原有症状无改善或原症状加重。

1.6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等级资料比较釆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治疗8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c=1.027,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数,%)

2.2 不良反应:用药期间对照组在服药初期出现大便不成形,排便次数增多,用药1周后逐渐转为正常;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发生。

3 讨 论

本病病变主要在胃及食管,但也涉及肝胆脾。根据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认为本病多因外邪侵袭、饮食停滞、饥饱无度、恣食生冷酸辣而损伤脾胃,或忧思恼怒、久郁伤肝、肝气不疏、横逆犯脾胃所致。《临证指南医案》云:“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升胃降,构成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脾虚运化失职,水谷精微不能输布。胃主受纳,胃气主降,胃病则通降不行,气机逆乱,胃中酸腐之物反入食管。同时若情志不畅,肝郁气滞,横逆犯胃,气郁化热,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见反酸、胸骨后痛伴烧灼感,甚则食入反出。因此,脾胃气机失调,肝气不舒,气郁化热,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是本病发生的基本病机[4]。

清热抑酸汤中蒲公英与连翘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功效;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本证主要由于肝火所致,但与心胃有热相关,故黄连实有一举多得之功效。吴茱萸具有温中、止痛、理气、燥湿之功效,治呕逆吞酸,黄连与吴茱萸同用,辛开苦降、清泻肝火、降逆止呕;旋复花具有消痰、下气、软坚、行水等功效;代赭石具有平肝潜阳、降肺胃逆气、凉血止血等功效;姜半夏其体滑性燥,能走能散,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效;苏梗具有理气、宽中、止痛等功效;旋复花与代赭石、姜半夏与苏梗四药同用,增强了和胃降逆之功;海螵蛸具有收敛止血、制酸止痛、收湿敛疮之功效;浙贝母具有散肝郁、泄胃热、调肝胃、制酸止痛、散结解毒之功效;瓦楞子具有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制酸止痛等功效;煅牡蛎具有收敛固涩、制酸止痛、重镇安神、软坚散结等功效;浙贝母与海螵蛸、瓦楞子、煅牡蛎四药相须为用,共同制酸止痛;白芍具有柔肝养血、缓急止痛、平肝敛阴之功效。陈皮有理气和中、燥湿化痰止痛之功效。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蒲公英具有广谱抗菌、保肝利胆、抗内毒素、健胃和免疫促进作用[5];连翘为中医常用的清热解毒药,具有广谱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抗炎、解热、镇吐、利尿等作用[6];黄连提取物有抗炎、提高机体防御功能,其抗炎机制可能与促进皮质激素释放有关,黄连及黄连素在体内外均能提高白细胞及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从而提高机体防御功能[7];吴茱萸具有扩张血管、降压、强心、止泻、收缩子宫、杀虫、抗菌、抗病毒、抗溃疡、抗胆碱酯酶和诱导人子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等作用[8];浙贝母具有较强的抗幽门杆菌、抗溃疡和镇痛抗炎作用,可用于治疗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9];海螵蛸所含的钙盐能中和胃酸,可缓解泛酸及胃烧灼感,同时能促进溃疡面炎症吸收,改变胃内容物pH值,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加速溃疡面愈合。

本研究结果表明,清热抑酸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证疗效肯定,在服药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专家组.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2006.10三亚)[J].中华内科杂志,2007,46(2):170-173.

[2]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03年)[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4,21(4):221-222.

[3]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断共识意见(2009,深圳)[J].中医杂志,2010,51(9):844-847.

[4] 庞龙,段国勋,熊天琴,等.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辨证分型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 2000,8(3):179-181.

[5] 于立恒.蒲公英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7): 617-620.

[6] 董梅娟,倪艳.连翘药理活性及其物质基础的研究概况[J].山西中医,2009,25(4): 56-57.

[7] 余阔媛,王伯初,彭亮,等.黄连的药理研究进展[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9(2):107-111.

[8] 严春临,张季,薛贵平.中药吴茱萸药理作用研究概况[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2009,26(11): 77-79.

[9] 张明发,沈雅琴.浙贝母药理研究进展[J].上海国医,2007,28(10):459-461.

(本文编辑:许卓文)

2013-09-05;

2014-04-28

李红英(1970-),女,北京人,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从事中医内科疾病诊治研究。

R256.71

B

1007-3205(2014)06-0683-03

10.3969/j.issn.1007-3205.2014.06.021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肝胃食管炎流性
疏肝和胃方合左金丸加减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及对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
张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经验
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木蝴蝶
观察抑肝和胃饮治疗妊娠恶阻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
呼吸科与消化科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认识的异同点
蒙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4例
药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探析
疏肝和胃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观察
肃降肺胃法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