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赚钱OR刷存在感

2014-09-05 01:36曹戎
航运交易公报 2014年26期
关键词:冷箱货量班轮

曹戎

赚钱者寥寥

企业业绩

尽管冷箱海运业务可以带来较高单箱收入,但能成功经营该业务的班轮公司寥寥无几。多数班轮公司仅仅是作为普通参与者在冷箱海运市场或者说在整体市场上保持一种存在感。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冷箱海运市场运作良好的班轮公司市场地位强,其中包括马士基航运、东方海外和赫伯罗特等。

由于冷箱海运属于班轮公司的子业务,不是上市公司必须披露的细节,所以公开数据不足。以下是近两年涉冷箱海运班轮公司业绩情况比较,可以从中略窥一二(见表1)。

航线经营

冷箱航线主要集中在南北航线上,货源产出地集中在南美、澳洲等地区。总体来说,南美东主要出口市场是欧洲和远东地区,冷箱货量占总货量的比例分别近40%(2013年为38%)和34%,而冷箱收入占航线总收入比例超过70%。尽管近两年至欧洲地区的冷箱货量出现徘徊,但至西非和中东地区的货量有所增长。过去3年,至西非冷箱货量上涨达27%,总量超过4万TEU,而至中东地区货量则稳定在13万TEU/年(见图)。这些地区冷箱货物主要由欧洲或地中海地区的中转港相关航线衔接承运。

面临问题

真正在冷箱海运市场经营良好的班轮公司为数不多。实际操作中需要面对各种困难和问题,稍有差错即造成承运亏损。

不均衡性

班轮公司的实际情况表明,因为冷藏货物多属农产品,产出时间随季节变换而变化,因此只有少部分启运港的冷箱出口平稳,大部分冷箱量处于波动需求状态。货种中,除深冷藏的肉类较少受到季节影响,其他都有各自采摘季节,并且南北半球各不相同,即使是鱼类等海产品,也有渔汛期即捕捞期之别。

而与各地冷藏货物受季节性影响相冲突的是,班轮运输需要稳定的货源,以提供稳定的冷箱设备盘存和舱位运力。由于受季节影响,相关航线的冷藏运输需求多为单航向,加剧班轮公司冷箱设备的调拨、盘存准备,以及设备周转使用方面的困难。经常会出现有运输需求的地区无冷箱设备,而设备堆积的地区又没有需求,因而大大增加冷箱运输经营成本。

高额成本

由于大宗冷藏货物贸易集中在南北航线,而南北贸易区之间的关联性较弱,造成冷箱设备在单独的贸易航线上呈现往返程不平衡,空箱设备调拨成本高。而伴随船舶燃油价格从2009年的250美元/吨疯涨至650美元/吨,到近期回落至590美元/吨的这种高油价状态,冷箱运输经营的环境相当严峻,除船舶运行需要耗油外,冷箱运输更多一层插电耗油因素(见表2、表3、表4)。

这种高运营成本状况可能也是专注于南北航线的南美轮船和赫伯罗特等班轮公司近年出现经营困难的原因之一。

高货损及新市场开发

冷箱所运输的货物大多货值较高,特别是水果等,往往一只冷箱的货值达20万~30万美元。如果运输途中遇到温度大幅变化,电力保障出现中断,以及湿度控制等较高要求,或者是中转环节多于一次等就难以保证所承运货物在相关环节不出现问题,由此造成的货损一般会要求承运人承担。尤其是刚刚进入冷箱运输的班轮公司,往往由于相关技术准备不足,容易发生货损索赔。

另一方面,冷藏货物的货主一般规模较大,从商业信誉和自身市场稳定性等方面考虑,一般不会轻易更换班轮公司。换一个角度来说,一旦运输环节出现问题、对客户市场造成影响,就极易造成客户流失,且很难在短期内寻觅到其他客户弥补。相较干箱海运市场,冷箱海运市场的客户开发和维护难度较大。

市场对策

尽管冷藏货物运输成本较高,如高额的设备成本、运营成本、贸易航线不平衡所导致的全球设备调运成本,以及货物损坏的高额索赔等,但还是有班轮公司在冷箱海运中表现靓丽。开发冷箱市场有利于带动班轮公司的整体经营业绩,形成与干箱等其他业务的良性互动。因此,积极研究对策,开发冷箱市场,对班轮公司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有效管理冷箱设备

班轮公司参与冷藏货物海运的一项很大的成本就是冷箱设备管理费,如何提高设备资源的有效利用,降低单位生产和设备调拨成本,并保持优化的盘存水平,一直困扰着班轮公司。

对此,班轮公司应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并协调操作以达到增收节支目的。通过对过去数年冷箱出货数据分析,量化每个启运港相应冷箱箱型的月均货量及变异系数,将各港口特定冷箱箱型需求模式进行分类,区分平稳出货和波动出货港口。在此基础上,综合考量相关港口的季节性波动、市场介入水平以及战略重要性三个方面,制定有针对性的操作及营销策略,提前规划好各具体港口的设备调拨,减少不确定性对成本变动及服务水平的影响。

在总体盘存和各具体港口盘存方面,需要在合理满足客户需求、打造品牌效应与运营成本之间做到有效平衡。只有盈利能力强的企业才能稳定投资者信心。假定某一港口要保证90%箱量的服务水平,意味着需要足够多的安全库存,以确保缺箱的可能性控制在10%以内。设定的目标服务水平越高,所需的安全库存越高,即设备相关成本越高。所以,将周转库存与安全库存相结合,得出各港在不同时期、不同服务水平下所需要的箱盘存量,大致推算班轮公司在一段时期内所需的箱盘存总量。以此为基础,继续结合对箱源市场的研究,制定适当的租箱或买箱投资策略,以达到不断优化盘存的目的。例如,对于基础需求的箱源,可以考虑在适当时机进行长期租箱或买箱投资,而对于不确定的需求则可以根据市场情况考虑短租。

完善航线布局和规模经营

冷箱运输的高投入与高成本,基本决定小规模经营冷箱业务不会带来盈利。除整个班轮市场已经受到船舶大型化冲击外,小规模冷箱经营所不可避免的高额单位运营成本分摊也会抑制相关业务发展。更进一步,即使是大规模经营冷箱的班轮公司,如果航线布局不完善,也会因往返程不平衡和季节性等因素,导致空箱设备调拨成本增大。因此,规模经营和航线布局已成为参与冷箱海运市场的必备条件。endprint

班轮公司全球排名前三的马士基航运、地中海航运和达飞轮船,中南美航线运力投放的比例分别为12%、22%和13%;非洲航线运力投放占比分别为17%、10%和17%;澳新航线运力投放各自占比也都达到4%~8%。三家班轮公司在亚洲、欧洲和北美地区形成航线网络覆盖,有较完整的航线布局,对开拓冷箱海运市场起到积极作用。而专注于中南美航线冷箱海运市场的如汉堡南美,其南美运力投放占其总运力近70%,是业界著名的专注于冷箱海运市场开发的班轮公司,近期更是在南美—欧洲航线中投入13艘Cap San系列9800TEU型船替代原Santa系列7100TEU型船,该系列船拥有2100个冷插数,为目前业界冷插数最多的船型,以此形成在南美冷箱海运市场的规模效应和竞争壁垒。

完善航线布局的一大优势是最大程度减少冷箱设备的空箱调运,加快设备多程使用。如冷藏货物贸易集中在南北航线,但传统进口地区(如北美和欧洲)实际也有大量的冷藏货物需要在东西航线上出口,品种包括肉类、奶制品,目的地涵盖远东、中东等,特别是远东,原本就是各类货物的出口地。除各类海产品、农产品等需要使用冷箱设备外,还包括医药类、瓶装水等不需插电但对包装设备有严格要求的货品,也需要使用“不工作冷箱”来海运装货。这就大幅增加冷箱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周转率,避免高额的调空及闲置成本,增加营运收入。

加强冷链物流管理和技术开发

尽管冷箱运输收入整体高于干箱,但根据货物具体要求,在运费收入上也有高低之分。一般深冷冻货物的运费收入较低,主要包括海产品、鱼类及肉类等;保鲜类水果、蔬菜等由于在温度、湿度等方面的要求,一般运费收入较高;要求通过冷处理杀菌,旨在消灭进口水果中可能存在的对进口国农业有害的虫类及其虫卵等,则是运费收入最高的一类货物。同一航线上,运费收入差别可达一千至几千美元(见表5)。

比如柑橘类水果中的橙类运输,一般要求海运采用ITCS冷箱技术。其内容为:要求在冷箱内的固定位置加装3个测温探头(经过冰水混合物校验的探头需插入大小适中的橙果体内,测量果肉温度),探头测量到的温度需要在14~16天保持连续恒定在0℃±0.3℃的状态。这要求在冷处理过程中冷箱断电时间不得超过半小时,如在16天冷处理过程中,其中任何一个探头检测出的温度连续4小时超过规定值,或探头温度显示异常,则视为冷处理失败,不得入境。需要在指定堆场进行二次冷处理,重新开始连续插电16天恒温杀菌过程,若二次冷处理后仍然失败,该冷箱货物将退运。ITCS符合消费趋势的健康、绿色环保理念,目前已成为全球水果运输的趋势。

要参与高端保鲜水果运输,对全程冷链控制和技术能力也提出极高要求,包括冷箱设备一般在3年箱龄以内,装卸港需要安排专人下载ITCS温度数据并传至班轮公司核查。温控探头的保管和回收,船舶航行实时监控并向陆上每天两次发送温控数据,冷箱装卸船断电时间不超过半小时(包括堆场操作),温控记录发送相关动植物检验检疫机构获得合格证书前不得停止供电等。因此,整个冷链运输的统一协调和跟踪,以及相关的冷箱技术开发,是保障班轮公司参与全球水果保鲜类货物运输的关键,贸然进入只会带来巨额货损索赔。

形成全球统一运营中心

鉴于冷箱运作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可变因素众多,冷箱海运市场需要有全球统一的营销及运营,打破传统市场(盈利中心)和生产/服务操作(成本中心)之间以及航线之间的壁垒,形成有效的跨部门合作机制。尤其是集中运营,是有效降低成本、避免复杂业务带来潜在风险和损失的有效办法,也可为全球销售网络提供统一标准的优质服务。endprint

猜你喜欢
冷箱货量班轮
1 m3/h 氦膨胀制冷氢液化冷箱模态与地震响应谱分析
空分设备低温冷箱密封气控制分析
空运包舱货量、EQ和营业收入关系的数学模型浅析
空分装置冷箱泄漏分析与处理
带RCP入级符号的集装箱船配电系统设计
基于联盟互租战略的近洋航线班轮舱位互租与分配优化
同类型班轮单线配船新方法研究
20大班轮公司占市场份额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