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应用无创机械通气的预见性护理

2014-09-08 08:26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1期
关键词:肺病面罩预见性

湖南省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湖南 怀化 418000

3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应用无创机械通气的预见性护理

马亚红

湖南省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湖南 怀化 418000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中应用机械通气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使用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6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4例。2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和护理,而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认知及并发症的发生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2组患者从无创性机械通气的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COPD患者应用无创机械通气的危险因素,实施相关预见性护理措施,可及时控制无创机械通气的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舒适度和满意度,体现了预见性护理的价值。

慢性阻塞性肺病; 预见性护理;无创机械通气

无创机械辅助通气技术能有效纠正低氧血症,解除二氧化碳潴留,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可安全有效,避免使用有创机械通气费用高、呼吸机依赖等相关问题,患者及家属较易接受,采用鼻罩或面罩行无创机械通气是临床上常用的方式[1]。在临床工作中,通过对使用无创机械通气并发症相关因素进行护理干预,可及时有效控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探讨预见性护理在COPD患者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0年2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COPD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患者68例,男36例,女32例,年龄45~86岁,均行肺功能检查,符合中华医学会COPD诊断标准[2]。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病程及机械通气模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可能出现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并实施如下护理干预措施。

1.2 .1 加强心理护理 对接受无创机械通气的患者紧张、恐惧(首次上机)是其首要的不适[3]。要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治疗的目的、方法、必要性,并举例疏导,建立信心。首次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护理人员应陪伴并观察患者与呼吸机配合情况,指导患者随呼吸机吸和呼并注意慢慢调节自主呼吸与机器同步,避免张口呼吸,因使用面罩影响患者沟通,可用非语言沟通方式如手势等提出自己的要求,教会患者放松技术,如听音乐、全身肌肉放松、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并告知使用过程中如有咳痰、呕吐应取下面罩,以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并使用护士站前移工作的方式,使患者能随时看到护士增加其安全感。

1.2.2 预防局部皮肤损伤 行无创机械通气前,根据病人情况选用面罩或鼻罩,对于轻度呼吸衰竭首选鼻罩,使用时注意调节固定带的压力,以不漏气为宜,使用水胶体敷料可以明显降低无创机械通气病人面部压疮的发生率[4]。同时使用额垫可减少受压,对持续鼻、面罩通气3~4h,可放松10~20min,并按摩受压部位,加强基础护理,协助病人每天清洁面部2次,并保持室温适宜,避免汗液刺激,对鼻面罩每天用75%酒精擦拭消毒1次,干燥后使用,避免面部压力性损伤的发生。

1.2.3 加强适应性护理 使用呼吸机时,应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调节参数-固定面罩-连接呼吸机-启动模式,从小参数调起IPAP(吸气负压)8~10cmH2O开始,EPAP(呼气正压)3~5cmH20开始,不能在较高的气道压力参数下将呼吸机管道与面罩或接口连接后再接患者,以免在连接过程中由于漏气而使患者感到极度不适,拒绝配合治疗,5~10min后,由小到大以病人可以耐受的最高吸气压为原则,逐渐调节到合适的治疗水平,使患者乐于接受治疗。

1.2.4 保持呼吸道通畅 ①定时翻身:指导有效咳嗽、咳痰方法,并运用体外振动排痰仪,每天2次,每次10~20min,鼓励自己将痰咯出;②补充水分:间歇期少量多次饮水,每天饮温水1500毫升;③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提高患者耐受力;④保持病房空气湿度50%~60%,温度20~22℃为宜;⑤给予连接32~35℃温蒸馏水湿化管道;⑥定时给予雾化吸入,促进排痰;⑦患者可取卧位、半卧位、坐位保持头、颈、肩在同一条轴线上,这样有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5]。

1.2.5 避免腹胀 ①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尽量避免吸气压过高(保持吸气压力<25cmH2O)[6];②告知患者用鼻呼吸,减少吞咽动作;③使用仰面抬颈法,可降低腹胀发生[7],如出现腹胀,可采用胃肠减压。

1.2.6 预防角膜炎 避免面罩漏气刺激角膜,致使球结膜干燥充血,必要时应予以相应的眼药水滴眼[8],嘱患者上机时尽量闭眼休息。

1.3 病情观察 两组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2h后及时复查动脉血气分析,观察患者紫绀情况、意识、呼吸、心率、血压、心电图等,胸廓起伏节律、神志、颈静脉怒张程度,夜间尤其注意。上机前36h要求持续机械通气,36h后每天10~12h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及时调整合适的参数,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呼吸变化,预防出现脑梗塞[8]。两组分别从“治疗依从性、并发症发生、舒适性”三方面进行病例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2组患者预见性护理效果比较(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3.1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肺部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并发呼吸衰竭时常可导致死亡。而无创机械通气是有效的纠正低氧血症和排出二氧化碳的一种有效手段,由于患者知识缺乏导致紧张、焦虑可引起自主呼吸与呼吸机的不同步,致使有效通气量进一步减少,自主呼吸增强,机体耗氧量增加,缺氧加重,患者常因憋气而十分痛苦,甚至放弃通气治疗[9]。因此,医护人员有效的与患者沟通、交流可减少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医护人员严格遵守呼吸机操作程序,从小到大的压力调节,采用同步触发性能较好的呼吸机,应用同步性能较好的模式,合理使用呼气末正压(PEEP)[6]。掌握配合呼吸机工作的方式,减少人机对抗,使患者能够逐步适应无创机械通气。

3.2 通过对局部压疮护理,预防漏气,避免干燥性角膜炎的发生,选择合适的体位及呼吸配合,减少腹胀发生,加强基础护理,促进患者舒适度的提高,减少无创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提高。

[1]陈军华,黄菊九,程焰宁等,无创呼吸机鼻罩面鼻通用头带应用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07,21(9A):2311-2312.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3]曾秀文.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中舒适的影响因素与护理[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1,2:23-24.

[4]张淑芳,周蓉,顾玉芬.水胶体敷料在无创机械通气病人压疮预防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22(2):99-100.

[5]桂燕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IOPD)并发呼吸衰竭行无创机械通气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09,15(28):16.

[6]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41-143.

[7]张艳玲,梁管娥.仰面抬颈开放气道对无创通气病人腹胀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7,21(9A):2311-2312.

[8]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5,25(8):453.

[9]王曙江,蒋冬梅.机械通气舒适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6,21(13):77.

R563

A

1007-8517(2014)01-0096-02

2013.11.20)

猜你喜欢
肺病面罩预见性
一种新型防压疮无创面罩的设计与应用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理想面罩
营养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病在微信平台的延伸护理效果观察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二十五味肺病丸质量标准的研究
民航客机上的氧气面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