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德尔大协奏曲集

2014-09-10 07:22徐杨烽
音乐爱好者 2014年11期
关键词:亨德尔赋格快板

徐杨烽

亨德尔或许是巴洛克音乐时期名气最大的作曲家之一,无论他在世或是过世。比起同一年出生的巴赫,亨德尔无疑是“幸运”的。这位德国出生的天才,在意大利接受了主要的音乐训练,而一生最主要的职业生涯却在英国度过。亨德尔的音乐风格是偏向意大利的,时至今日,可能一部分听众认为他的作品比起巴赫来不够有深度,仿佛要创作伟大深刻作品的人就应该有像巴赫那样的生涯经历。但细细咀嚼,不难发现亨德尔的伟大之处。

大协奏曲是巴洛克时期最常见的一种音乐形式,是后世协奏曲的雏形。通过乐器组之间不同的“交替交流”,互为伴奏互为主奏。而亨德尔是大协奏曲创作者中的佼佼者,其作品无论是旋律上的可听性,还是结构的规整,以及其中表现出的高贵品位,都非常出色。本期选片当中,就特意挑选了亨德尔几首最著名的大协奏曲以及著名清唱剧《亚历山大的欢宴》的选段。三首大协奏曲皆来自作品第六号,分别是第八、第十及第十二,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是用小调写成。

三首大协奏曲的格局与篇幅都差不多,开头相对沉重与严肃的序奏后,稍作停顿,便是极有格调的赋格段落,而第八号大协奏曲更是开篇便是赋格。乐器组(主要是弦乐组)之间的对话营造出一种巴洛克音乐独有的氛围,这种氛围在后世的音乐中难再寻觅。这氛围当中的音乐,表面上听起来是严肃的,但其实能品出其灵活与激情的一面。

那个时候的大协奏曲,有别于后世的作品,很多时候并不是为了某些特殊的委托以及事件而创作,所以并没有许多音乐之外的东西可以协助解读。唯一直接面对的,就是音乐本身。大协奏曲基本都以快板的赋格段落作为结尾,人们可以欣赏到一种音乐上的工整精致之美。赋格的“激烈”交替体现出一种音乐作品本身的高贵与冷艳。这种“高冷”的感官印象,或许正是我喜欢亨德尔的原因,它们很多时候并不如其他的巴洛克音乐来得“亲切”“怡人”,但这种哪怕忧伤都是高贵的格调,却让人欲罢不能。这三部大协奏曲的结尾总是恰到好处,没有一种明显的结尾体提示,在演奏当中,不知不觉落下了尾音。虽然从听觉上来说,作品仿佛都是在一种格式下进行,但是每首大协奏曲都有一个同样的精神与品位,这种“精神与品位”仿佛是古典音乐最想要表达的初衷。

清唱剧《亚历山大的欢宴》全长一个多小时,这里节选出了一个经常演奏的乐队版本,全长不过十来分钟。这个选曲由快板—广板—快板—急板组成,一开篇便是大家熟悉的巴洛克音乐语言,一种宴会的感觉油然而生。这部亨德尔的中期作品有着一贯的精致风格,如果是习惯了浪漫主义时期音乐语言的人,可能觉得这些小品略显单调,但它们有时听起来仿佛就像吃惯了大鱼大肉之后来的一碗清汤或者粥品,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羽管键琴、琉特琴等巴洛克乐器和弦乐组的配搭为这种感觉润色不少。这是一张内容非常充实的唱片,可以从中领略到亨德尔在大协奏曲领域的全面风采。

猜你喜欢
亨德尔赋格快板
g小调赋格(钢琴小品)
新形势下少儿快板辅导研究
卡普斯汀《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中的赋格主题研究
“十九大”精神放光芒(快板)
音乐圣殿的领路人
——亨德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