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2014-09-15 09:32杨莹韩刚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6期
关键词:心理因素基本技能计算能力

杨莹 韩刚

摘 要:计算能力是小学生最基本的数学能力,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找出学生计算能力低下的原因非常关键,而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更是重要。教师要重视计算的教学,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把正确的思路和方法教给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计算能力;基本技能;习惯;心理因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373-02

在一节四则混合运算应用题的复习课上,我让4位学生上台板演,但结果让人大跌眼镜:4位学生的演算式子全部正确,但有3位学生的计算结果错了,而且这3位学生根本不是差生,有些甚至是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事后我与办公室的同事聊起了这件事,大家都有同感:现在学生的计算能力的确差多了。在参加区教科所组织的新教材研讨会时,与会的很多教师都谈到类似的问题。由此看来,学生的计算能力薄弱,不仅仅是我所遇到的困惑,或许是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普遍现象。

一、思考

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也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及参与社会活动所必需的基本素质之一。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因此,作为数学教师,一定要认真分析、准确找出学生计算能力弱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确保教学质量。

二、调查

学生的计算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心理方面原因:

我们常说学生“粗心”,其实“粗心”大多是由学生感知、注意、思维、记忆,情感等因素造成的。

(1)感知不正确

由于计算本身没有情节并且外显形式简单,这样更容易造成小学生感知粗略、笼统、不够具体,再加上学生看题、读题、审题、演算过程中又急于求成,所感知的表象是模糊的,导致把计算式题中的数字、符号抄错。如:把“+”误写“-”,把“3”写成“8”,把“56”写成“65”,把“236×103”抄成“236×13”,抄上一行串到下一行等。

(2)注意不集中

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尚未发展成熟,不善于分配注意是小学生注意的特征之一,要求他们在同一时间把注意分配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时,往往会出现顾此失彼、丢三落四。如计算四则混合运算不是抄错数据,就是忘记将暂时不参加运算的部分抄了下来,漏下一部分计算而导致错误。

(3)短时记忆出错

记忆是学习的基础、知识的储存,积累和更新都要依赖于记忆,无论是口算还是笔算或估算都需要良好的短时记忆力作保证。一些学生由于短时记忆力较差,直接造成计算错误。如退位减法,前一位退了1,忘了减1;同样,做进位加法时,忘了进位,特别是连续进位的加法,连续退位的减法,忘加或漏减的错误较多。

(4)强信息的干扰

强信息在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遇到与强信息类似的新信息时原有的强信息痕迹被激活,干扰正常思维,造成计算错误。如:“125×8=1000”是一个强信息,当学生计算“125×8÷125×8”时,部分学生会不假思索地算成:125×8÷125×8=1000÷1000=1,“凑整”对学生产生了强烈刺激,使他们在计算时忽略了运算顺序和计算法则,导致计算出错。

(5)思维定势的影响

思维定势是思维的一种“惯性”,指由于先前的活动而形成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使人以比较固定的方式去进行认知和作出行为反应。思维定势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积极作用促进知识的迁移,消极作用则干扰新知识的学习。不良的思维定势表现在按照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例如,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开始总有一些学生不将小数点对齐,而是将小数末位对齐,这是受整数加减计算方法的影响,而产生的负迁移作用。

(6)情感不稳定

小学生在计算时,总希望能很快得到结果。因此,当遇到计算题里的数据较大或算式显得繁琐时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缺乏耐心和信心,不能认真地审题,没有耐心去选择合理算法,从而导致错误出现。

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原因:

(1)基础知识不扎实

有些学生对于整数除法掌握得不到位,以至于影响到小数除法的学习、计算,在混合运算中对一些常用数据如25×4、125×8,分数与小数互化等不熟练,简便算法不能“为己所用”,这些都有可能使学生计算出错。

(2)算理不理解

学生不理解隐含在计算过程中的基本原理,只会简单模仿是学生犯错误的主要原因。如多位数乘法中,面对每次乘得的积的对位问题,有的学生只是记住了“阶梯状”的对位形式,可是一旦遇到了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情况,错误率就会大大增加,因为学生的认知停留在形式模仿上而不是算理的理解。

(3)技能未形成

新课程提倡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我们有的老师未能很好理解新课程理念,在课堂上出现了算用颠倒现象,学生基本算理未理解,急着进行大量生活应用,还有的老师一味追求算法多样化,大量时间花在探究算法上,不注重算法提炼,最终学生连基本的方法都不会,更不用说能熟练、灵活地进行计算。

3、态度习惯方面的原因

态度不端正,习惯不良。由于部分学生本身不重视计算,加上平时教师也不注意对他们进行习惯训练,方法欠妥,因而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计算习惯。如:计算时书写马虎,字迹潦草,0写得像6,6写得像0,把题目抄错,数据抄漏等。由于不良的学习习惯,导致计算频频出错。

三、对策

找准了学生计算能力弱的原因,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呢?

1、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这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巧学活用,会使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会让学生学得兴味盎然,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在游戏中培养兴趣。例如: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引入数学游戏“碰球”,既能进行口算练习,也能激发学生进行计算的兴趣。

(2)用故事激发兴趣。

如: 在教学简便运算前,首先给学生讲解数学家高斯创造性地解答“1+2+3+……+99+100”这100个自然数之和的故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不自觉地产生了比一比的念头。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娓娓道来,既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

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的内容,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寓教于乐,使枯燥的计算教学富有生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由厌计算转变为爱计算、乐计算,逐渐形成一种持久的计算兴趣。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的计算基础知识,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

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是形成计算能力的前提。例如,学生要具有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必须先要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理解并且掌握如通分、约分、带分数与假分数之间的互化等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基本技能。只有把有关的基础知识讲清楚,让学生真正掌握,学生计算才不会出现差错。相对于低年级来说,高年级的基础知识更为丰富,因此在教学中切不可急于求成,而应帮助学生从整理已学的基础知识开始,运用迁移,不断深入。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法时,首先让学生回答加法的意义,学生知道是把两个数(或多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接下来让学生观察发现异分母分数: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懂得了这个道理后,再引导学生运用通分知识,“化异为同”,问题就转化为已掌握的同分母分数的加法了。

总之,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让每个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到位。

3、讲清算理,为正确计算提供依据

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计算依据法则,而法则是根据数的性质以及有关运算定律、运算性质推断得来的。充分重视算理,驭理入法,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计算能力的提高也就有了切实的保证。在计算“8+6”的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算法相通的地方,都是通过凑十来达到口算的目的,使学生懂得这种题目通过“看大数,拆小数,先凑十,再加几”的方法口算,这种“凑十法”的口算策略同样适用于后续学习9加几的进位加法,因而这种策略的优化潜在巨大价值。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课堂上,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去做、去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之法。同时,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几种算法,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时对“多样化”进行“优化”,寻求简洁、容易、快速的方法。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交流,感受不同策略的特点,领悟不同方法的优劣,做出合理的判断和价值评价。

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理清算理,计算起来有条不紊。

(1)领悟法。如:在低年级讲授进位加法时,可让学生在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的基础上体会凑十的过程,发现满十进一的现象,学生会对“十进制”这一自然数的进位方法有很好的认识。在计算中应用到满十进一的理论时才不会疑惑不解,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领悟法”。

(2)对比明理法。如:二年级学习三位数加、减法时,涉及到口算、估算、竖式计算,对于这一知识的教学,我改变计算题以做题为主的惯例,鼓励学生多动嘴说,说一说算理,说一说想的过程,目的在于使学生的思维高度活跃,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4、在教学中,要加强练习,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法宝

子曰:“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说明了练习的必要性。只有在掌握了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加强练习,才能够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才能够悟出计算的诀窍,从而全面提升计算的能力。当然,应该讲究训练策略和训练方法的多样性,以免造成学生的枯燥情绪。例如:训练内容要有层次:基本训练(目的是掌握法则、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计算公式等);针对性训练(目的是纠正学生最容易出差错的地方);特殊训练(目的是通过强化记忆牢记常用计算数值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如:圆周率近似值3.14与一位数的乘积、分母是2、4、5、8、10的最简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等。)训练的方法要多样,如:竞赛式,可以提高速度;游戏式,可以提高兴趣等。训练的手段要多种:如:借用多媒体;借用简单的教具和学具(自制计算卡片、计数器、扑克牌等)。

5、加强口算能力的培养,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捷径

口算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础,任何一道四则混合运算题都是由若干道口算题综合而成的,口算的正确、迅速与否直接关系到计算能力的提高,设计口算练习时,要有针对性,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包括一些简便运算题,经常进行口算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1)加强基本口算,扎实口算基础。第一学段主要以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为基础。

(2)讲究训练形式,激发口算兴趣。如游戏、竞赛、抢答等方式;用卡片、小黑板或扑克牌等形式;同桌对问或小组比赛等。

(3)注意探索规律,提高口算速度。在第二学段中,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已较多,这时应注重探索规律,提高对数据特征的观察力,或对式题的变形能力以及数学推理能力等方面加强训练,提高学生口算速度。在训练中,要注意循序渐进,讲究教师的指导和示范,扎扎实实,提高学生口算能力。

(4)增强口算意识,养成口算习惯,加强综合性训练。口算能力的培养,重在平时,贵在坚持。无论是小数目还是具有某些特征的数组成的算式,凡能用口算或部分能用口算的尽量用口算解决,这样有利于提高判断能力、训练反应速度,可以熟练和巩固口算方法,并进一步转化为技能。

6、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障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必须要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

(1)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审题,是计算正确、迅速的前提。一看题目要求,看清题意;二看有没有特别的条件,再想想如何列式。学生按照这些方法去做,就使计算有初步的保证。

(2)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检查不仅能保证计算正确无误,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学习一丝不苟的态度。我们要培养学生善于检查、验算的意识,指导学生检查、验算的方法。

(3)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书写不规范会造成计算上的错误,有的学生经常看错题、抄错数、看错行,加法做成减法,减法做成加法,书写不工整,把0写成9,把27写成72。所以必须要求学生认真按格式书写阿拉伯数字和运算符号。对于书写差的学生,让他们去练字,最终使他们的书写令人看得懂,做到少抄错题或不抄错题。老师的书写尽可能以美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产生神往,自觉做到认真书写。

(4)建立错题集。在学习过程中,常遇(下接第378页))

(上接第375页)到学生们一错再错的现象。究其原因,多数是由于在学习中不注意总结积累所致。因此,我建议每一位学生都准备一本错题集,专门记录每次作业或测试中做错的题目。不仅记录错误的解题过程,而且在旁边写明出错的原因并加以订正,这样对错误加深印象,使自己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才能避免错之再三的现象。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我们善于做计算教学的有心人,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插上腾飞的翅膀。

参考文献:

[1] 聂朝敏.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J].科教新报,2010,(34).

[2] 贾先荣.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浅见[J].四川教育,1982,(09).

[3] 李光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J].湖南教育,1987,(02).

[4] 赵宏.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几种方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9,(08).

[5] 西南师大版《数学》教材(小学)

猜你喜欢
心理因素基本技能计算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1+X”课证融通下《飞机维修基本技能实训》的活页式教材开发与设计研究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男性勃起功能
钢琴演奏者的心理因素与心理调控
全媒体记者的基本技能和采访技巧探析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男性勃起功能
浅谈电视台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理实一体化在中职《电工基本技能》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军事谋略与心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