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课中主体性活动方式的构成

2014-09-15 02:27佟丽丽
关键词:解放乐学自主

佟丽丽

[摘要]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了提高儿童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切实地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和科学素质等打好基础,在品德与生活课程中采用主体性学习方式尤为重要。因为道德存在于儿童生活中。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一定要从真实的生活源头出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去认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体验;一定要以活动为纽带,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思维去碰撞、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关键词]解放 互动 乐学 自主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品德与生活课程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对学生实施良好的品德教育。课程的设置针对传统教学思想的弊端,注重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解放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解放思想,多与学生互动交流

教育事业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尊重学生的人格,是处理师生关系的基本原则,而师生关系本身就具有教育意义,同时它也是教育活动得以良好实施的前提和保证。然而,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形:在楼梯口、操场上、教室旁,随时随地会见到系着红领巾的小学生向经过的老师敬礼致敬,说“老师好”。老师呢,有的点头致意,有的视若无睹,有的面无表情。留给学生的是一脸惊讶,满腹不解。也许有的教师认为向学生回礼完全没有必要;也或许是听惯了这样的问好声,不以为然。我们经常抱怨,低年级的学生比高年级的学生懂礼貌,小学生比中学生懂礼貌。我们是否想到,这恰恰反映出一些为人师者内心深处并不曾将自己与学生的人格放在平等的地位。

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如《说说心里话》一课的教学中,开始借助图片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有一天,滔滔闷闷不高兴地坐在教室里,小丽走过来问道:"为什么不开心啦?"滔滔愁眉苦脸地说:"今天,爸爸因为我踢足球的事生气了,我就是喜欢踢足球,这有什么错?"滔滔是该耍赖争吵,还是该和爸爸谈谈心呢?教师没有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让学生用自主选择座位的形式来回答。同意"耍赖争吵"的同学坐左边,同意"和爸爸谈谈心的"的同学坐右边,然后两组学生互相讨论回答来帮滔滔出主意。在学生自由组合的两组互相讨论中,学生知道了当自己的意见与家人发生冲突时不应该蛮不讲理,耍赖争吵,该明白家人对自己的期望,该互相沟通,互相理解对方。

为了便于师生互动交流,在课堂座位的分布上可将传统的“秧田式”的课堂组合方式调整为小组式、“U”形式等,甚至还可以到教室或学校外某一现场进行实地教学。如《美丽的春天》一课,可以通过室外教学,让学生在大自然中找春天、发现春天。再带学生回到教室画春天。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让师生有更多的互动交流的机会,而且可以在活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他们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敞开心扉,激起学生乐学的情绪

低年级的课程应当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要想让学生爱上品德与生活课,首先要让学生爱上品德与生活教师。这就要求我们要营造平等鲜活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敢于把学生从传统的"做听话守规矩的好孩子"的心态中解放出来,创设“三多”的宽松学习环境,让学生爱学、乐学。

1.多设计学生自由活动的环节,如《我的一家》一课,教师不宜多讲,让学生在自主表演,相互评价中明白家庭的温馨离不开父母的无私付出,自己的成长更离不开家庭,激发学生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恩。

2.多采用激励措施,如课堂上多使用“你真棒”“你真能干”“你真聪明”等激励性语言或发“小红花”等正面激励措施,让学生愿说,敢说,敢做,乐学。

3.多给学生自我表现机会,如学生发言可变举手点名式为不举手的自由式,有些行为规范要由语言表述改为表演等,让学生在课堂上不受约束,有更多的自由发表见解,表现自我的机会。这样既可活跃学生身心,表现学生内心世界,保持学生积极乐学的情绪,又可活跃思维,深化道德认识。

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教师应充分树立科学的学生观,与学生共同开展的学习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构建主体性活动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去关注生活,重视课程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让课程变得对儿童有意义,这将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作者单位:辽宁省辽阳市白塔区东文化小学)

猜你喜欢
解放乐学自主
闫春平:在信息技术课中践行教学生“乐学善学”
巧用语音与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乐学英语单词
声音
乐学善悟,让数学复习更有效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实效性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