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五法

2014-09-15 02:27任善龙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儿歌教学法

任善龙

《品德与社会》(以下简称品社)课是我国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它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国家公民良好道德品质的重任,“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品社课的教学尤为重要。在以往的品社课教学过程中,往往均采用单一的、古老的说教式教学方法,要改说教式为开放式的品社教学方法,需要我们加以探究,寻求合适方法,提高品社课的教学实效。

一、趣味法:

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生对所学教材有内在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力。趣味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爱好兴趣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或者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所要教授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继而提高教学实效。如讲授《我们的衣食哪里来》一课时,可设置悬念出两谜语:去年秋天撒下种,长出绿苗过冬天。开春它还接着长,等到夏天黄澄澄。——打一农产品。身子白又胖,肚脐眼朝上。喜欢蒸汽浴,时常当早饭。——打一食品。五、六年级的学生喜欢动脑,纷纷竞猜谜语,学习激情一下调动起来。通过猜谜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从而引入麦子生长过程:耕地、播种、施肥、收割、脱粒、翻晒、入仓等的讲解。紧接着介绍几种农产品:大豆、棉花、花生、玉米、水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这些农产品,从而提高教学实效。

二、游戏法:

游戏教学就是尽可能将所教授内容,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形式,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游戏教学法是情景教学法中的一种形式,这是一种在品社课教学活动中运用最多、效果也比较好的教学方法。由于游戏教学法贯彻了“寓教于乐”的教育原则,它的基本要求,是对“教”和“乐”的严格界定。教,必须是各科教材中的内容,不能脱离原有的教育材料,尤其是其中的重点难点内容;乐,必须有比较成熟的游戏法则,有很强的竞赛性和极大的趣味性,在一定的前提下,给学生较大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因此,游戏内容的选择必须与教材紧密联系,在设计游戏时,要充分考虑教学目的和要求,注重教学效果,要以教学内容为中心,根据教学内容考虑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加入生活化元素,再加上老师的鼓励、启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但激起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它可以调节学生情趣,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如在讲授《好大一个家》一课时,介绍我们伟大的国家就像一个大家庭,作为这个大家庭的一员,我们要了解她,熟悉她,热爱她。可以将每个省份、自治区或特区地形图做成模块,开展拼图游戏,比一比,谁能将省(或自治区、特区)图贴到准确位置。通过拼图游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概貌,地理位置,调节了学生情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潜能,使学生较为轻松地掌握本节课内容。

三、合作法:

合作教学是合作探究目标的一种创新式教学,合作教学法主要利用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共同利用资源,互相支援,进行学习,以增进学习成效。合作教学一方面使学生学习的机会更为平等,另一方面使学生学习动机更为强烈。如讲授《祖国名山知多少》一课时,可采取合作教学法,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课前分别安排他们收集名山大川的图片、文字和其他相关信息,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汇报、交流、展示各组所准备的材料。通过合作方式,利用收集的共同资源,同学相互了解到祖国名山的自然风光和其他承载的历史文化,看到各具特色的名山图片:有的山势挺拔,气势雄伟;有的重岩叠翠,悬峭俊秀;有的流泉飞瀑,云雾缭绕。听到有关名山介绍,如:泰山,位于山东省东部,主峰玉皇顶1532.7米。它以“擎天捧日”之姿、“拔地通天”之势,被尊为“五岳之首”。泰山在中国的政治、文化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历代帝王在登基之初,大多来泰山祭拜天地;许多文人墨客在泰山揽胜之余,也留下许多佳作。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之语;唐代诗人杜甫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佳句。学生再分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中国名山进行学习,从而提高了整体学习效果。

四、儿歌法:

儿歌是儿童口头传唱的歌谣,他们根据儿童的理解能力、心理特点,以简明的音韵写成,朗朗上口,便于记忆。教师的语言修养,是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艺术体现。品社课社会气息很浓,从客观上给品社教学的讲解提供了内容丰富、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以简练的语言讲清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儿歌教学法它语言简练、通俗易懂、便于理解记忆,深受学生喜爱。

如在教《好大一个家》,让学生根据地图,认识中国,并编成儿歌:中国像雄鸡,屹立在东方。领土面积大,海疆地域广。人口我最多,矿产最丰富。五十六民族,团结国坚固。三十四省区,团结向前进。我爱我中国,好大一个家。通过儿歌诵读,让学生了解中国,认识中国,更加热爱中国这个大家。

五、故事法:

故事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所讲授的内容穿插些相关的简明、短小故事、以说明注解强调所讲内容,或者干脆就用故事内容代替讲课内容,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听课兴趣、启发学生思考、直接从故事中悟到蕴涵的道理、掌握其中的知识技术等的一种深入浅出、化繁为简、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如在讲授《大家庭里的成员》一课时,在学生了解各民族分布情况、服饰特征及本地居住的少数民族基本情况,可以开展“故事会”,讲述民族团结的故事。一讲汉族帮助少数民族的故事,二讲少数民族对汉族伸出援助之手的故事,三讲少数民族团结互助的故事。通过讲述三方面的故事,宣传民族大家庭团结的道理和各族人民相互尊重的思想,收到预期教学效果。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以生活中心”,“生活即教育”,所以教育就是生活,生活又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用故事来讲述生活,让学生在故事中体验生活、学会生活,通过讲故事点燃学生智慧的火焰,通过故事教学法让品社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手段。以上五法是笔者在品社课教学实践的总结,还有许多方法可以提高教学实效,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在品社课教学中探索实践,不断总结完善,为提高品社课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品德而努力。

(作者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南义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儿歌教学法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识字儿歌
睡觉儿歌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儿歌6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