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

2014-09-16 07:47程春清��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电路图振幅实验教学

程春清��

物理是一门基于实验的自然学科,物理课程的教学中很多问题的研究都是借助实验过程逐一展开的.因此,在实验教学时提升实验课程的教学效率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将结合实例从不同方面谈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有效实验方案的设计

初中物理实验的有效教学首先应从实验方案的设计上展开.物理课程是一门基于实验的自然学科,实验过程不仅对于问题研究非常重要,实验能力的具备也是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好的实验方案设计不仅非常严谨,而且能够从不同层面展开对于问题的探究,这样的实验方案能够让学生在实验时对于问题的研究更深入,在此基础上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也更为透彻.因此,实验方案的设计在实验课程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实验方案在设计前首先应当展开对于相关知识点的探究,要明确实验目的,这样方案设计才能够更有针对性.在展开实验方案设计时可以听取学生的意见,学生想到的设计理念可能并不周全,还会存在一些偏差,但借助对于这些问题的完善能够一定程度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这样的过程对于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很有帮助.

例如,在研究“声音的特性”时,我和学生一起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物体的振动有两个参数:振幅和频率.振幅是指物体在一次振动中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频率是指物体一秒钟内振动的次数.所以音调的高低与响度的大小应该与这两个因素有关.

为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我们可以利用一把钢尺按在桌子边沿,使它一端悬空,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子边的长度来改变它振动的频率,并保证前后振动时振幅基本相同,观察声音的音调是否发生变化.

在研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大小时,我们可以借助音叉来进行,通过改变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来观察音叉振幅的大小.但由于音叉的振幅较小,不便观察,我们可以利用乒乓球来放大其振幅.

这样的实验方案设计是非常准确的,不仅能够分别展开对于影响声音的两个因素的探究,每一个实验的设计也非常有针对性.这样的实验方案设计才是物理课堂中应当有的,在这样的方案指引下才是高效的物理实验教学的直观体现.

二、增强学生的独立探究

实验课程能够非常好地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展开对于学生独立探究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也是物理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实验教学中,对于实验步骤的设计应当添加更多让学生参与的过程,无论是实验数据的记录、实验现象的观察还是实验结果的分析,这些过程都应当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并且要加强学生的独立探究.这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思考,让他们对于实验过程有更仔细的观察研究,也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与综合实验能力.

三、鼓励学生设计实验

实验设计是实验展开的基础,也是整个实验教学中难度较大的部分.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实验设计通常由教师完成,学生对于这个部分参与很少.这种教学模式确实考虑到了实验设计的难度以及学生的知识层面,但是借助有效的教学模式与教学引导同样能够让学生一定程度参与到实验设计中.

例如,“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是初中物理中电学部分非常重要的知识点,这部分内容也具备一定的难度.在通过实验展开对于这个问题的探究时,我首先让大家观察了如下电路图,并且思考相关的问题:如图,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流过C点的电流)和各支路的电流(流过A、B两点的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在观察这个电路图后作出了各种大胆的猜想与假设,最普遍的一种便是电路图中可能满足并联干路中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这个猜想其实是很准确的,然而,只有借助有效的实验才能够将这种假设得以证实.为了锻炼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我让学生以上述背景知识及电路图为参考,自己来设计相关的电路图及实验方案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与假设.这样的过程非常有意义,无论学生设计的电路图是否正确有效,在过程中都会得到检验,学生也能够随着实验的展开逐步更新自己的设计思路,最后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

总之,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体现在许多不同的方面.首先,实验教学中对于实验方案的设计非常重要,好的实验方案才能够实验过程的展开更高效.其次,实验教学中应增强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可以让学生自己展开对于实验方案的设计,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这也是对于学生综合实验素养的发展与锻炼.

猜你喜欢
电路图振幅实验教学
“且”的真与假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