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与尝试

2014-09-16 13:09杨雪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课改预习高效

杨雪

摘要:当前的课堂,大多数仍是教师是主角,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尤其是乡村中学,很多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和热情,这种教育现状着实让人堪忧,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推行课改首先要转变观念,把课堂的主动权、话语权、质疑权、思辩权交给学生。课改还要与德育并重,二者互相依托,互相促进。课改的核心是打造高质量课堂,要从预习、小组建设与合作、激励评价等多个环节建设完善。总之,课改的主旨就是让教师走下讲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真正做到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

关键词:课改 高效 预习 小组合作 评价

课堂教学改革的呼声从未间断过,但给人的感觉是“雷声大雨点小”。走进课堂,看到的往往仍是教师高居讲台,或满怀激情、滔滔不绝,或古井无波、单调乏味地把自己的所学所知灌输给学生。台下的学生,有的神情木然、行为机械、不愿表现或不敢表现,有的交头接耳、打打闹闹,甚至或趴或睡、对课堂漠不关心。只有为数不多的我们所谓的尖子生能和教师一唱一和,有问有答。这种现象,在乡村中学年级越高越明显。这样的课堂,教师仍是主角,学生仍是被动地接受。这使我想起网上流传的一段改编的歌词:“你总是心太软,心太软,独自一个人讲课到铃响,你任劳任怨地分析那道题,可知道学生心里真勉强。你总是心太软,心太软,把所有问题都自己讲,灌输最是简单,交流太难,不是你的,就不要多讲……噢,算了吧,就这样下课吧,该放就放,再讲也没有用,傻傻地讲,学生学会依赖,你总该为学生想想未来……”在这样的教育现状下,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课改的推行始于领导、教师观念的转变

在当前课改形势下,作为一名教师,我想应该重新审视、定位自己的角色。从课堂中的主导者转变为新课堂下的指导者、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把课堂的主动权、话语权、质疑权、思辩权交给学生。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尝试课改需要相对宽松的政策护航,需要领导给教师减轻思想上的负担,允许教师的摸索和失败,而对在课改中取得成绩的教师应予以大张旗鼓的肯定和表彰。我想这样才能提升教师的课改热情,促使大家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改的热潮中。而课改并不是光凭热情就能成就的,需要理论的支持和经验的积累,这需要学校为教师提供多种开拓眼界,学习借鉴的途径和机会。另外,积极推行课改需要各种规则细化的指导和规范,这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从思想到行动的变革。诚然,课改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从上到下的转变、探索、坚持。

二、课改与德育并重,二者互相依托、互为促进

我作为一名班主任,深知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并切实感受到推行课改必须不忘对学生的行为教育。没有踏实稳定的教学环境,课改只是一纸空谈。同时,我认为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凝聚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不同学生在多方面展现才能,树立自信。

三、努力打造高质量课堂

1.行之有效的预习是高效课堂的基础和保证。学生预习得好,就学得主动,课堂效率就高;反之,预习得不好,就学得不好,课堂效率就低。在我校这样的乡村中学,学生往往没有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教师布置了预习任务,一般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完成,而且完成质量不高。也有一部分教师只注重课上45分钟,忽视了预习的重要性,不布置预习作业,或者布置预习只是泛泛地提出要求,目的不明确,忽略了相应的检查和评价。久而久之,预习变得可有可无。这样导致课堂进行比较困难,课堂效率较低。教师往往带上了一部分尖子生,而落下了大部分学习中下等的学生。长此以往,造成了学生阵营的两级分化严重。

最近几次的参观学习使我充分认识到了预习的重要性。学生在展示课上能够做到大胆自信,踊跃表现,都和有效预习密不可分。所以说,预习是重中之重。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争取做到没有预习的课不上,预习不好的课不上。引领学生条理化预习,再不能像从前那样不预习或者“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应付。布置预习任务除了以往的熟读课文,解决字词,标注段落序号等,还要要求学生细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能够回答教师留的几个问题并且自己能够提出两三个有价值的问题。预习要求尽量细化,要求学生准备预习问题知会簿,指导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并且及时对预习内容进行检测评价。使学生意识到预习的重要,督促学生养成有效预习的好习惯。

2.小组合作是高效课堂的灵魂。小组合作学习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

在山西岚水中学,我听了两节语文课。第一节是分组展示课《木兰辞》,我发现他们的教学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这节课是在学生分组预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完全占据了课堂的主体,从朗读到翻译,从修辞到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教师完全放权。课堂组织有序,小组任务分配合理,展示时声音洪亮,小组成员合作无间。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起到纠错、补充、引导的作用。第二节是复习课《最后一课》,通过小组质疑、解疑达到巩固所学的目的。学生在朗读时表现出的自信,小组合作的有序,展示的踊跃都是非常可喜的。我认识到小组合作的课堂魅力和对中差生的提升作用,也明确了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

3.激励评价是小组确保活力的关键。小组合作提高了自信,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小组活动的积极作用如此突出,那么如何让小组长期保持活力呢?对小组科学的激励评价体系是确保小组活力的润滑剂。

学校应对课堂各个环节制定细致的评价方案。例如,对小组展示和合作的要求,从以怎样的精神面貌参与课堂到怎样结对学习,怎样小组讨论,怎样展示都应有极为细化的要求。评价方式可以是教师的智慧评价,也可以是小组间的互评,学生的自评。评价激励小组的手段可以精神物质两手抓,可以是口头表扬,橱窗展示,颁发奖品等等。我参观的几所课改学校每星期都要进行小组评比,评选出优秀小组、优秀组员、优秀组长及优秀教师,发奖状并且在橱窗公布获奖名单。我想这是确保小组活力的必要措施。

总之,课改的主旨就是让教师走下讲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学生动脑、动手、动眼、动耳、动嘴,真正做到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师行走在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之路上,应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努力打造生动、生成、生命的“三生”课堂。

参考文献:

[1]如何创建高质量课堂.

[2]高效课堂100问.

(责编 田彩霞)

猜你喜欢
课改预习高效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