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教学因运用信息技术而精彩

2014-09-16 00:25封连昌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周长课件多媒体

封连昌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的运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同时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善于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教学,要善于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使教和学都能高效进行。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可以创造生动的情境,开阔学生的视野,使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既有助于学生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又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大信息量,为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巧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学习的动机主要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传统教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三个一”教学模式,就算老师能妙笔生花,语出惊人,但长期如此,学生总会有厌烦的时候。如能巧用信息技术,则能以直观、形象、生动、具体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教学《认识角》一课,教师这样导课:一开始让学生观看多媒体中一些活动的几何图形,其中有个大家不认识的图形在闪烁,教师随即引出这个不认识的几何图形就是今天要学习的——“认识角”。 创设这样教学导入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巧用信息技术充分感知,突破重点难点

学生的认识遵循“具体—抽象—具体”的发展规律,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以其形象化、丰富化让学生直接感知,可以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有利于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对重点部分运用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张开”、“闪烁”、“平移”、“旋转”等手段进行演示,刺激学生感官,引起学生注意,启迪学生思维,达到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的目的。

例如教学《认识角》一课,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时,巧用信息技术将角的两边用动态演示张开或缩小,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角大小的变化,由此师生共同得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口大小有关,口张得越大角就越大,口越小角就越小”;在比较角的大小与什么无关时,运用信息技术分别设置两个相等的角,其中一个角的两条边较长,另一个角中两条边较短,先让学生在课件上观察两个角是否相等,然后通过多媒体课件用平移来验证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的关系。这样巧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充分感知,化抽象为具体,突出了重点,化解了难点。

三、巧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渗透数学思想

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将未知的,陌生的,抽象的知识点通过形、声、色、图形象化,演绎归纳转化为已知的,熟悉的,简单的问题。让学生直接感知和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几何图形的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显得更为突出。

例如,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中,教师巧用多媒体课件动态地将圆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如此将园转化为学生熟悉的长方形,再让学生通过观看课件并实践操作,发现分割得越多等份,拼起来就越接近长方形。又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和“梯形面积”中,计算公式的推导,都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先将图形切割再平移的动态割拼,转化成长方形。这样通过投影在银幕上呈现“切割”、 “提取” 、“平移”等动态过程,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图形活动起来,化静为动,使学生一目了然,体验了知识形成的过程。这其间既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四、巧用信息技术优化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数学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及时准确地把分散零碎的知识,归纳整理成有条理的系统知识,使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能较好地处理好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一节优质观摩课上,一位老师在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时,就两次成功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一次:用三条不同长度的线段为直径,分别画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并把这三个圆同时滚动一周,得到三条线段的长分别就是三个圆的周长。观察:圆的直径越短,它的周长也就越短;圆的直径越长,它的周长就越长。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系。

第二次:屏幕上出现大小不同的圆,各滚动一周,得到三个圆的周长。再用每个圆的直径分别去度量它的周长。得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再让学生任选一圆,并在屏幕上加以验证。

另外,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充分进行填空、判断、选择、画图、游戏以及其它题型的训练,节省教师上课画图和板书的时间,优化教学过程。这样可以挤出更多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巩固,及时反馈信息。可以扩大课堂教学容量,充实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巧妙、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使教学过程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优化教学过程,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灌云县东王集中心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周长课件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巧算周长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周长小诊所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