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教学方法并用 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2014-09-16 06:26刘爱久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教学方法探究教师

刘爱久

新一轮课程改革,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是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的根本性挑战。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改变以往单一枯燥的讲授式教学,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来为学生构建开放的教学环境,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参与动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数学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激起了学生参与的激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在此简要论述如下。

一、运用现代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如伟大科学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其根本目的就在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展开主动的学习活动。传统教学枯燥无味,不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难以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求知欲。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它一改往日单一的知识呈现方式,而是以图文声像来展现教学信息,可以将学生带入一个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的优美情境之中。这更加具有强烈的感官刺激,实现了感官刺激的单一性到多样化的转变,可以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更加切合小学生喜爱新鲜色彩的心理特点,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思维与注意力,促进学生由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使学生将思维与精力集中在多媒体所呈现的教学内容上,从而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与探究欲。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内容时,我们就可以利用电子白板所特有的功能与优势来向学生展示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各类垂直与平行现象。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所见到的不再只是单纯的两条直线,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事物、一幕幕熟悉的场景,这样的教学更加富有趣味性与艺术性,更能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使得学生更加专注,以集中的注意力与思维投入到教学中来。这样的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更加富有趣味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更高,学习动力更强,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二、运用问题教学法,诱发学生探究动机

正所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问是思维的开端,发现的基石。而在以往的教学中采用没有悬念的平白教学,教学枯燥无味,只是把现成的结论型知识直接地传授给学生,只是教师的主观臆断,忽视学生本身的思考与消化。我们都知道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就是疑问。一个巧妙富有探索性的问题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当学生无法解决这些问题时,就会在内心产生强烈的探究欲,进而展开主动探究,以解决心中的困惑。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入研究提问艺术,要精心设计各种问题,在最为恰当的时机提出最为合适的问题,以问题来诱发学生探究的动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展开主动思考与积极探究,在主动的认知活动中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与掌握。如在学习“角的认识”这一内容时,我用课件来向学生形象而直观地展现各类角,并发动学生一起来制作角,寻找生活中存在的角,然后让学生认真观察这些角,能否将这些角进行分类。如何对角进行分类呢?学生会围绕着这一问题来展开主动探究,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主动探究,从而达到对锐角、直角、钝角的认识。

实践证明采用问题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更加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更利于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与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的潜能、释放学生的个性,从而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展开有效的互动探究,使得教学处于教与学的互动中,真正实现了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构建的转变,使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讲堂真正成为了现代教学中以教师与学生为主体的学堂。这正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体现。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最为流行的学习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展开积极的探究,更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与集体的优势,共同完成探究任务,这逐渐成为教师最常运用的教学手段。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来提出富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以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为了提高合作学习效果,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小组的分配。小组的分配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合作学习的效率。在教学中我打破座位限制,让全班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合理分配,按照学生的特长来进行分工,让学生各司其职,发挥组内成员的优势,实现优生带差生,以在小组内展开有效探究。同时在组间展开公平竞争,这样更利于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2.问题的提出。问题是合作探究的核心,问题本身的价值性直接取决于探究的成败。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就没有合作的必要,如果过于复杂合作也不能完成,那么同样没有合作的必要,只会浪费时间与精力,而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并没有多大的作用。因此,我们要精心设计问题。一是探索性。只有富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具有探索性的问题,才有合作的必要,才能够将学生的认知活动推向高潮,引导学生展开独立思考。二是全体性。学生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只有尊重学生间的差异,才能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参与。因此,在设计问题时我们需要考虑到学生的现实数学基础、认知规律,以学生为中心;同时还要紧紧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真正将教材与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才能设计出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与教学目标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与探究,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3.必要的指导。合作学习是以学生小组为主体展开的自主探究活动,更加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但放权并不是放任,教师的角色并不是边缘化,而是需要站在一个更高、更新的角度来组织、指导与引导学生展开合作学习。因此,教师要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个别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一般化的问题集中进行指导,在关键处、困惑处给予必要指导,为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搭桥铺路、保驾护航。

此外还有谈话法、互动探究法等等。正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改,研究当前的教育形势与社会发展,要坚持以学生为出发点,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以新课标为指导思想,对传统的单一教学方法进行全面改革,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为学生营造宽松融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数学教学中来,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真正地学到知识、获取技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

(责编 田彩霞)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方法探究教师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最美教师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圆我教师梦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