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庆县关兴镇农区统一灭鼠工作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2014-09-18 16:10李晓敏
吉林农业 2014年9期
关键词:采取措施成效计划

摘要:农区鼠害是一种重要的生物灾害,不仅威胁农业生产安全,也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了降低鼠密度,确保粮食作物丰收,根据农业部农作物病虫鼠害疫情监测与防治项目及《农业植物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要求,余庆县关兴镇组织开展了春、秋两季农区统一灭鼠工作,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了重大病虫鼠害的统防统治。

关键词:农区统一灭鼠工作;计划;采取措施;成效

中图分类号:S4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7-87-1

1 开展农区统一灭鼠工作的计划与目标

计划全年实施农田灭鼠任务0.85万亩(春季0. 425万亩、秋季0.425万亩),住宅灭鼠1214万户(春季0.6万户、秋季0.614万户);核心示范面积0.037万亩、0.032万户。根据我镇实际,把任务分解落实到各村。农区鼠情监测点设在关兴镇关兴村、高炉村、狮山村、沙堆村四个片区,每月对住宅、稻田、旱地生境鼠情发生情况进行动态监测。

目标是每亩挽回粮食损失14公斤以上,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将鼠密度控制在3%以下,防治效果达80%以上;鼠情监测中期预报准确率80%以上,短期预报准确率90%以上;同时举办农民田间学校培训班3期,培训农民技术骨干100人次以上。

2 采取主要措施

2.1成立农区统一灭鼠领导小组

镇成立了以镇长任组长,农业中心及其他办站负责人为成员的灭鼠技术领导小组,并以文件形式下发各村,明确专人负责。同时制订了关兴镇统一灭鼠技术实施方案。

2.2加大宣传力度,办好农民田间学校

在春、秋两季鼠害防治关键时期,利用三下乡及各种农业技术、农村政策宣传活动,采取印发灭鼠技术资料、召开灭鼠现场会、举办农民田间学校培训等方式,广泛进行灭鼠技术知识的宣传,提高灭鼠技术的覆盖面和到位率。

2.3抓好核心示范点,以点带面

我镇作为统一灭鼠示范区,按照贵州省地方标准《农区鼠害综合治理技术规范》要求,办好灭鼠示范点,以点带面,大力推广毒饵站灭鼠技术,坚持“三集中”、“五统一”、“三不漏”,即集中时间、集中人力、集中财力;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统一组织、统一方法、统一配制饵料;不漏房、不漏间、不漏有鼠外环境的农田鼠害综合防治配套技术,确保大面积灭鼠效果。

2.4多渠道筹集灭鼠经费,灭鼠物资及时到位

按照有关文件精神,本着“谁受益,谁拿钱”的原则,我县灭鼠多方筹集经费。据统计,全年下达我镇农区统一灭鼠示范项目经费4万元,镇投入灭鼠经费4万元,共计8万元;及时采购0.005%溴敌隆商品毒饵7吨,制作PVC毒饵站2000个,无偿发放到农户手中,由于资金到位、物资到位,确保了统一灭鼠示范工作顺利开展。

2.5加强鼠情监测,及时掌握发生动态

关兴镇是农田鼠害系统监测点,每月上旬在农田、旱地、住宅区进行布夹监测鼠密度,同时给市、县业务部门提供鼠情发生信息,每月及时发布鼠情交流和鼠情情报,为农区统一灭鼠提供科学依据。今年共计开展田间鼠情调查6个月,发送鼠情交流和鼠情情报8期200余份,预报准确率达85%以上,为各级领导正确决策农区鼠害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力指导了农区鼠害防治工作。

2.6科学选用杀鼠剂,保护生态环境

主要选用安全、高效、低毒、无二次中毒的第二代抗凝血杀鼠剂溴鼠灵、溴敌隆商品毒饵,使用0.005%浓度小麦颗粒剂。投饵方法及投饵量为:农田区采用一次性饱和投饵,沿田埂及自然土块投饵一圈形成保护圈,按少放多堆的原则,每5米一堆,每堆3~5克,每亩投饵量100克;住宅区采用连续多次投饵方法,按多吃多补,少吃少补,不吃不补的原则进行补充饵料,对猪牛圈、粮仓、厨房及鼠类经常活动的地方重点投药,一般每15平方米房间投饵2~3堆,每堆5~10克。

2.7推广应用毒饵站灭鼠技术

主要推广使用PVC “毒饵站”,室外“毒饵站”农田区每亩放置1个,室内“毒饵站”农舍区每户放置2个。室外“毒饵站”将毒饵20~30克放入其中部, PVC管离地面3厘米左右。室内“毒饵站”直接将毒饵20~30克放入其中部,沿墙边入在老鼠经常活动的区域,用砖块等物压紧防滑动。

3 农区统一灭鼠成效

3.1防治效果

灭鼠前在关兴镇关兴村、高炉村、狮山村、沙堆村等地用鼠夹法进行了鼠密度测定,全镇置夹650个,总捕鼠率为4.89%(农田5.39%,住宅4.36%);灭鼠后共置夹860个,总捕鼠率为0.85%(农田为0.87%、住宅为0.82%),总防治效果为82.62%,其中农田防治效果为83.86%,住宅防治效果为81.19%。通过项目实施,将鼠密度控制在3%以下,防治效果达80%以上的目标要求。

3.2经济效益

全镇完成农田统一灭鼠面积0.85万亩,根据贵州省农田灭鼠经济效益计算方法,平均每亩挽回粮食损失13.08kg,共计挽回粮食损失111.18吨,累计挽回产值13.34万元,每亩平均防治成本6.50元,累计防治成本5.525万元,累计新增纯收益7.8166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2.1。通过项目实施,经济效益显著。

3.3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项目示范区举办农民田间学校3期,培训农民技术骨干100人,通过传帮带作用、广泛宣传发动及发放技术资料,普及了农区鼠害防治技术。项目监测点开展农区鼠害系统监测,及时发布鼠情交流和鼠情情报,预报准确率达85%以上,为农区统一灭鼠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科学选用安全、高效、低毒、无二次中毒的第二代抗凝血杀鼠剂,推广使用PVC毒饵站灭鼠技术,同时保护利用天敌,降低化学灭鼠药剂用量,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达到了控害护益的目的,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作者简介:李晓敏,余庆县关兴镇农业服务中心,助理农艺师,工作方向:农业技术推广。endprint

猜你喜欢
采取措施成效计划
云南:铁路采取措施全力应对低温和雨雪天气影响
你丢弃的塑料袋是怎么爬回餐桌的?
暑假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