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烟区烟草种植及农药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2014-09-24 07:54王学杰曾祥难胡建斌王振国
湖南农业科学 2014年11期
关键词:烟农烟区植保

王学杰,曾祥难,胡建斌,王 政,王振国

(1.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广西 南宁 530001;2.重庆市烟草公司,重庆 400023)

重庆烤烟种植有近70年历史,白肋烟种植有40多个春秋,烟区主要分布在三峡库区和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近年来随着气候条件、土壤环境、农田种植结构、耕作制度、栽培方式等不断变化,重庆烟区病虫害发生种类增加、时间延长、范围扩大、频率提高,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逐年上升,病虫害防治压力逐年增大[1-2];重庆烟区是山地烟区,烟草种植多分布在偏远山区,受交通条件、软硬件设施、人员素质等因素的限制,植保问题严重。

农药是解决烟草植保问题的重要手段和物资形式,对烟叶的稳产增收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当前烟草生产中农药滥用导致药害、抗药性、环境污染、烟叶品质下降等现象屡见不鲜。为了明确重庆烟草种植的基本情况、农药使用情况及两者关系,为重庆烟草生产规划、农药采购及使用提供科学依据,针对重庆烟区,组织开展了烟草种植和农药使用情况调研活动,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1 调查方法

调查地点选择在重庆市主要烟草种植区县的主要烟草种植乡镇。每个乡(镇)选择2~3个烟草种植村,平均每个村调查约10户烟农,每个烟草种植区县平均调查约30户烟农。按照“分散下的集中原则”,每个种植村由烟草生产基层管理人员负责将当地烟农进行集中(约10户/村),然后进行调查,调查时采用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形式,调查内容包括农户基本信息、农药使用情况、病害发生情况等指标。最后将各个烟草种植区县的调查表进行汇总,并用Excel等分析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相关指标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3-5]。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重庆烟区烟草种植结构调查

2.1.1 重庆烟区种烟人群年龄结构分析 由图1将所调查烟农的年龄分成6个阶段(21~30岁、31~35岁、36~40岁、41~50岁、51~60岁、60岁以上),对所调查样本总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在所调查人群中21-30岁的占0.97%、31-35岁的占4.85%、36-40岁的占26.21%、41-50岁的占47.57%、51-60岁的占18.45%、60岁以上的占1.94%。重庆烟区种烟人群年龄主要分布在41-50岁,其次是36-40岁、51-60岁,三者在总人群中占92.23%。

图1 重庆烟区种烟人群年龄结构分布Fig.1 The age structure of tobacco growers in Chongqing

2.1.2 重庆烟区种烟人群文化结构分析 图2是所调查人群中文化结构分布情况,分析可知:横向上,重庆烟区烟农整体文化程度略高于渝东南烟区,其中小学文化程度占调查总人数比例分别为43.69%及47.57%,初中文化程度为48.54%及45.63%,高中文化程度为4.85%及5.83%,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为2.91%及0.97%;纵向上,重庆烟区种烟人群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小学、初中文化程度者在种烟人群中的比例在90%以上,高中文化程度者为5.0%左右,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平均在2%左右。

图2 重庆烟区种烟人群文化结构分布Fig.2 The education levels of tobacco growers in Chongqing

图3 重庆烟区单户烟草种植规模结构分布Fig.3 The grown areas per household of tobacco growers in Chongqing

2.1.3 重庆烟区烟草种植规模结构分析 图3是对所调查人群的单户烟草种植面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重庆山地烟区烟农单户种烟面积从几亩、几十亩到上百亩均有分布,但主要是11~20亩,其次是21~40亩、1~10亩,三者占总调查样本的77.67%。

图4 重庆烟区烟农种烟年限分布Fig.4 The growing years of tobacco growers in Chongqing

2.1.4 重庆烟区烟农种烟年限分析 图4是对所调查烟农种烟年限分布情况的统计分析,结果发现重庆烟区老烟农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新烟农。在调查人群中,有1~3年种烟历史的烟农占18.45%、有4~7年的占26.21%、有8~15年的占19.42%、有15年以上种烟历史的占35.92%。仅从种烟年限上分析,重庆烟区是一个稳定发展的烟区,主要体现在新烟农所占比例在20%左右、老烟农占40%左右、具有种烟经验的烟农占40%左右。

2.1.5 重庆烟区种烟效益分析 通过对所调查烟农种烟效益统计分析,人均年收入平均在1.5万~2.0万元;在年龄结构上,31~50岁烟农种烟效益值最高,平均人均收入在2.42万元/年,明显高于30岁以下、50岁以上的烟农(图5);在文化程度上,烟农种烟效益与其文化程度基本成正相关,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其年人均收入逐渐增加(图6);在单户种烟规模上,烟农种烟收益随着烟农种烟规模的增加成增加趋势,单户种烟规模小于60亩的情况下,随着种烟规模的增加其收益值明显递增,大于60亩的收益值增加趋势不明显(图7);在烟农种烟年限上,新烟农年人均收入明显高于有经验的烟农或老烟农,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新近发展起来的烟农多数为大户种植规模相对较大、有经验或老烟农因土地有限无法轮作长期连作导致烟田土壤问题、植保问题严重,烟叶产量受到极大影响有关(图8)。

图5 种烟效益与烟农年龄结构关系分析Fig.5 The relation between tobacco profit and grower ages

图6 种烟效益与烟农文化程度关系分析Fig.6 The relation between tobacco profit and grower education levels

图7 种烟效益与单户种烟规模关系分析Fig.7 The relation between tobacco profit and grown area per household

图8 种烟效益与烟农种烟年限关系分析Fig.8 The relation between tobacco profit and growers’ growing years

2.2 重庆烟区农药使用情况调查

重庆烟区共调查烟农206户,对所调查农药的使用情况在来源、品种、剂型、使用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表1)。(1)在药剂来源上,所使用农药主要通过公司配套、项目支持、自己采购3种渠道获得。(2)在农药品种上,配套药剂主要有13种农药产品;专业化植保项目支持统一采购药剂有6种农药产品;烟农根据生产经验自行采购的有8种农药产品。(3)在农药剂型上,使用有27种农药产品即乳油9种、水剂5种、可湿性粉剂8种、叶面肥4种及悬浮剂1种。(4)在农药科学使用上,杀虫剂在使用时间、作用对象等方面要求相对较低,其科学使用率普遍高于95%,只有甲基对硫磷和甲氰菊酯在使用时间上超过了安全间隔期要求的范围,影响烟叶的安全性;在杀菌剂中,广谱性的杀菌剂如甲基硫菌灵和甲霜灵锰锌以及移栽灵等药剂科学使用率偏高大于95%,而针对性较强的药剂如三唑酮、多抗霉素等科学使用率相对较低为30%~50%,主要体现在药剂的使用时间和使用量上;在除草剂中,因当前市场上的除草剂种类对烟草的适用性较差,多数为移栽前除草剂,因烟农对除草剂认识水平偏低,烟苗移栽后施用且操作不科学导致部分药害严重。

表1 重庆烟区农药使用情况调查汇总Table 1 The chem icalapp lication investigation of tobacco production in Chongqing

3 结 论

重庆烟草主要种植区县基层调查工作明确了其烟草种植和农药使用基本情况。重庆烟草种植上,种烟人群年龄主要分布在41~50岁,其次是36~40岁、51~60岁,三者在总被调查人群中所占比列分别为47.57%、18.45%、26.21%;种烟人群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小学、初中文化程度者在种烟人群中所占百分比分别为43.69%、48.54%,高中文化程度者占5.0%左右,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占2%左右;烟农单户种烟面积从几亩、几十亩到上百亩均有分布,其中单户种烟1~10亩的占16.50%、11~20亩的占41.75%、21~40亩的占19.42%、41~60亩的占5.83%、61~100亩的占10.68%、100亩以上的占5.83%;烟农种烟年限体现出重庆烟草的稳定发展,有1~3年种烟历史的烟农占18.45%、有4~7年的占26.21%、有8~15年的占19.42%、有15年以上种烟历史的占35.92%;烟农种烟收益,年人均收入在1.5万~2.0万元,与种烟年限、种植面积、种烟人口数等密切相关。在农药的基本使用上,重庆烟区烟农所使用农药主要通过公司配套、项目支持、烟农自购三种渠道获得,共有27种农药品种;在农药的科学使用上成一定的趋势,杀虫剂科学使用率最高,其次是病毒抑制剂、烟草保健剂,最后是烟田除草剂。

4 建议及对策

4.1 结合生产,重点采购

烟草行业在统筹购买农药物资时,要根据不同烟草种植区主要病虫草害发生的实际情况来采购,如不同海拔、不同气候条件都会导致这些烟区有害生物发生的特殊性,各区县公司要根据当地烟草种植中的实际情况上报省(市)公司,然后再科学地选择农药品种,特别是对控制主发病害的药剂要谨慎选择重点采购。如渝东北烟区要以采购控制叶部病害即野火病、赤星病、花叶病及白粉病等的药剂为主,渝东南烟区要以采购控制根茎病害即青枯病、黑胫病及根结线虫病等的药剂为主。

4.2 加大科普力度,提高烟农科学种烟水平

烟草种植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数十个技术环节、且环环相扣,任何一环出了问题都会直接影响烟叶的产量和质量,这要求烟农有熟悉的烟草种植、烘烤等技术外,还要有基本的烟田有害生物的诊断、识别、科学控制等烟叶生产管理的相关技术。为此,烟叶生产单位相关部门要通过采取多种手段如宣传、培训、科研带动生产等,努力提高烟农烟草栽培技术、烟田管理技术、烟草植保技术等全方位的科学种烟水平,减少农药滥用现象,保证烟叶的科学生产。

4.3 加大监管力度,保证烟叶产量质量

烟草病虫草害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爆发性和破坏性,在防治上要在“保健-预警-系统控制”植保理念的指导下进行,传统的“见病治病、见虫治虫”植保理念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烟叶生产的需要,因此某一区县在生产上关于病虫草害的控制,要求统一技术、统一落实、统一物资,实现效果。在这过程中,烟草行业烟叶生产部门要制定相关规范与标准严格执行,并建立考核评估制定,加大监管力度,促进落实,严禁高毒农药如对硫磷等有机磷农药的采购与使用,保证烟叶的产量与质量。

4.4 加大扶持力度,组建专业队伍,保证农药科学使用

在烟田病虫害防治上,农户分散防治往往具有效率低、防治慢、不安全等特点[6-7]。在全国烟叶生产大省的主要烟草种植区都已经相继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植保专业化防治,给当地烟叶丰收和农民增收带来了保证。建议重庆市烟叶生产加快植保专业化防治体系建设,逐步完善植保专业服务体系中的物质保障体系、技术服务体系、测报预警体系、实施控制体系、考核评估体系等五大功能体系,形成适用于重庆烟区的植保专业服务体系的科学运行机制,保证技术措施的有效落实,实现降工减本、保证效果的目的。

4.5 推进烟草种植规模化、基地化、标准化,提高烟农收入

重庆市烟叶生产要充分利用多方条件、不遗余力的开展烟草的产业化、基地化、标准化,努力提高烟农收入水平。目前,可在巫山、彭水等主要烟叶生产区县率先实行“公司+基地+标准化”的烟草种植模式,以烟草工业企业为龙头、商业公司为主体、高校等科研单位为依托,通过“统一供育苗、统一生产技术、统一分级收购”等程序,实现“农工商研一体化”,以点带面,稳步推进重庆烟草种植的规模化、基地化、标准化建设,通过提高烟农收入、提高烟农种烟积极性,稳定重庆烟草种植规模。

[1] 陈 文.重庆烟叶营销竞争策略选择[J].科学咨询, 2010,(22):14-15.

[2]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树立植物宝华新理念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J].中国农业信息, 2006, (5): 4-5.

[3] 陈伟国.桑园农药使用现状调查分析[J].蚕桑通报, 2004, 35(4): 26-30.

[4] 洪崇高, 丁晓宇, 林 伟, 等.我国水稻主产区农药使用调查及安全生产的建议与对策[J].亚热带农业研究, 2008, 4(2): 136-140.

[5] 聂继云, 丛佩华, 杨振锋, 等.中国苹果生产农药使用调查报告[J].中国农学通报, 2005, 21(9): 352-353.

[6] 康军科, 王可珍, 吕红梅, 等.从农产品质量安全看植保工作未来的发展[J].农业科技管理, 2006, 25(1): 32-33.

[7] 金发忠.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几个热点问题的理性思考[J].农业质量标准, 2005,(1): 13-18.

[8] 王振国, 丁 伟, 谢会川, 等.山地烟区植保专业服务运行模式的初步探索[A].吴孔明.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1, 581-587.

[9] 吴 杰, 冉 茂, 丁 伟, 等.关于统分结合双层运行的烟草植保专业服务模式的探讨[J].中国烟草科学, 2012,(7):1-5.

猜你喜欢
烟农烟区植保
影响巫溪县烟农队伍稳定的因素分析
2021年《广西植保》总目录
壶关县:开展2021年植保无人机操作手培训
植保机何时走下“神坛”
植保无人机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南阳烟区浓香型特色烤烟品种的筛选
贵烟2号在黔西南烟区的适应性
湘西州植烟气候与国内外主要烟区比较及相似性分析
山东烟区烟草农机专业合作社现状分析
福建烟农种植规模效率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