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农业人才培养定位思考

2014-09-24 07:54佘俭敏刘唐兴
湖南农业科学 2014年11期
关键词:农业院校农业产业技术人员

佘俭敏,刘唐兴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7 )

湖南农业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进入“十二五”后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但目前农业产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速度明显滞后于产业的发展,主要原因是农业院校培养的各类技术技能型人才数量非常有限而表现出供不应求的现象,同时少数农业专业的毕业生也存在不符合农业企业用人标准的现象。农业职业院校如何为湖南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应当培养哪些方面的农业技术与农业管理人才,这些人才的规格如何,是农业职业院校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1 湖南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1.1 湖南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湖南是全国农业大省之一,种植业方面以仅占全国2.3%的耕地面积生产出占全国6%的粮食,养活了全国5%以上的人口[1],柑橘总产量近6年居全国第一;养殖业方面,生猪出栏数和淡水产品总产分别居全国第二位和第五位;湖南农业在全国农业发展格局中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012年全省农业继续获得丰产丰收,实现了粮食总产创历史新高,经济作物提质增效,养殖业生产加快升级,农业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保持了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好势头。但随着湖南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导致全省耕地刚性减少,农业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农产品质量急需提高,经常出现高产低效的现象,尽管解决以上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但根本的出路在于加快转变湖南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式。

1.2 湖南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突出特点

1.2.1 农业龙头企业迅速发展,农业产业集群开始涌现[2]2011年湖南省确定重点打造粮食、畜禽、果蔬加工3大千亿产业的目标,将催生千家以上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即高科技农业产业集群,到2012年,湖南省拥有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到429家,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47家、省级龙头企业382家,特别是粮食、畜禽、果蔬3大主导产业,省级以上龙头企业223家,占总数的52%。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新增企业将提供200~300万个就业岗位,其中的技术与管理人才按企业目前10%左右的标准配备,需要增加20~30万名技术与经营人才。

1.2.2 农业功能不断拓展,农业产业急需复合型人才 农业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以工业化理念经营农业、以企业化方式管理农业己成为现代农业发展新趋势。农业由传统的第一产业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链纵向朝产前、产后延伸,横向朝生态休闲及文化教育服务功能拓展。因而,现代农业对人才的类型与要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单一的技术型人才转向技术、管理、服务复合型人才需求,从面向产中转向产前、产中、产后的产业链人才需求。这些人才将主要从事良种工程、生产基地管理、绿色环保的农产品加工、农业物流等4个方面,细化为专业或工作领域则包括作物良种的选育与示范推广、畜禽良种的选育与示范推广、规模化植物保护技术、作物产地环境监测技术、畜禽健康养殖技术、农产品(食品)检测技术、农业贸易等。

1.2.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新型职业农民急需培养 新农村建设存在农业经营“后继无人”的新挑战,而解决“后继无人”的关键在于新型经营模式的突破,省农业厅提出:湖南农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须突破现有生产关系的束缚,必须要有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鼓励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探索改进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关系、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符合百姓利益需求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为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湖南农业做大做强。继农业生产合作社、家庭农场、休闲农庄迈入迅速发展轨道后,农村的“粮食银行”、“六代一包”公司受到农民朋友的欢迎,因此了解一定的农业产中技术、特别善于经营策划的复合型农业人才与新型职业农民将成为农业发展的生力军。

2 湖南农业产业人力资源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农业技术人员的补充速度滞后于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据统计,2006年湖南省共有农业专业技术人员4.0万人[3],2011年增加到6.2万人,农业科技人员在总人口中的比例接近万分之九,农业科技人员的年净增量在4000~5000人左右,纵向比较看,湖南省在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发达国家农业科技人员的比例已达到万分之三十至四十,按照到2015年湖南省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在总人口的比例达到万分之十五的标准测算(全省按总人口7000万测算)[3],2015年全省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应达到10万人,缺口将近1.5万人,农业人才数量不足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湖南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2.2 现有农业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结构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湖南现有农业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学历层次存在显著偏低的不合理现象(表1),如全省农业系统国有单位本科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只占12.85%,大专以上学历只占32.5%,同等学历或其他经历的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达到43.85%,比例严重偏高,这种学历结构与发展现代农业很不相称;同样,在全省农业系统工人队伍中,高技术含量的工种比例亦严重偏低(表2):如全省农业系统工人队伍192101人,技师以上人员只占0.45%以上,高级工以上技术工人仅为4.83%,中级工以上只占11.91%,说明湖南省农业系统技术工人的技术等级含金量显著偏低。

上述情况表明:目前湖南农业技术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与打造农业强省的目标不相适应,与现代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不相适应。需要各级政府从政策、投入等多方面进行支持,逐步解决农业类专业人才培养数量不足与吸纳毕业生进入农技队伍就业的问题;对于农业院校,则要加强专业与产业对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专业特色,提高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

表1 湖南农业系统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学历构成情况(2011年,单位:人)Table 1 The professionals’educational background structure of agricultural state-owned units in Hunan(2011,unit:person)

表2 湖南省农业系统国有单位工人数量及工种分布情况(2011年,单位:人)Table 2 The worker number and profession distribution of agricultural state-owned units in Hunan(2011,unit:pesson)

3 应对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农业类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调整

3.1 树立“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人才观

近几十年的高等教育的传统观念总认为高等教育(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级专门人才,把高技能的劳动者排斥在高级专门人才以外[4],因此致使目前许多高职学院培养的毕业生中相当一部分总沉不下,不愿到农村从事技术或经营管理工作;实际的情况是农业院校培养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农业类专业毕业生,均在县级或县级以下的企事业单位工作,所以,我们必须及时转变这种观念,形成“技术工人”、“职业农民”也是人才的观点,这样有利于引导大学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鼓励大部分农业类专业大学毕业生到广大农村和农业企事业单位工作。

3.2 准确定位人才培养定位目标下沉

目前现代农业技术岗位的人才培养不足与就业不畅,不仅与人们的观念和国家的相关政策原因有关,同时也与农业院校没有系统、深入研究区域农业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继续传承过时的人才观念,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定位不准,与实际需要不适应有关,往往出现部分农业院校农业专业品牌不亮不响的结果。建议明确农业院校特别是中高职农业专业的培养规格适度下沉,研究生培养开发型人才,本科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高职(大专)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中职培养良好素质的操作技能型人才。

3.3 人才能力培养综合化

随着农业科技的迅速发展,农业的产中技术主要以物化技术、成规模的机械化技术占多数成分,原来设想学农业类专业只认为是学农业技术的观念需要转变,现代的农科大学生的培养,应当顺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在了解一定的农业技术之外,加强计算机网络、村镇规划、宣传与策划、农业贸易、成本核算等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成为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3.4 人才培养规格培养多样化

因材施教实行多规格培养,着力解决部分农科毕业生中存在“高级专门人才不高”或“高职不高”的现象。据部分农业企业人事部门反映:企业招聘检测技术岗位人员时,很少看到能够熟练操作整个检测流程的农科毕业生;招聘良种的营销人员,经常存在被农民“问倒”的现象,究其根源,均出于“一个模子”培养的原因。建议农业院校加快采取“分流培养”(即本科二年级结束后进入确定的技术岗位进行培养,中高职一年级结束后进入确定的1~2个技术工种进行培养)、“地域培养”(即根据不同地区企业的需要确定培养内容)、“学徒制培养”(即导师制度,导师根据联系企业的需要进行对应岗位培养)等措施,才能达到培养规格的要求。这是农科类专业与工科类等专业的一个显著区别,因为农业生产受到动植物生命体、气候、地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多方面影响。

[1] 周栋良.湖南两型农业建设及纵深推进战略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2011,(3):122-125.

[2] 许 烜.湖南农业产业集群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22(10):81-83.

[3] 佘俭敏.湖南农业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探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2):59-62,71.

[4] 谢 湘.未来十年四成大学毕业生进入蓝领岗位[N].中国青年报,2013-10-14(11).

猜你喜欢
农业院校农业产业技术人员
高等农业院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研究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企业技术人员能力评价的探索
“互联网+”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分析化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卓越“三农”法治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以“党建”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农业产业的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