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写作“生活化”教学策略

2014-09-25 02:45梁丕全
卷宗 2014年8期
关键词:生活体验生活化

梁丕全

摘 要:教育存在一个共同问题,那就是学生在校怕作文,走出社会不会写作的现象。用生活教育观念可以改变命题作文的固有模式,可以改变从三年级起才是作文的观念,可以改变学生无言可说、无话可写而导致空虚、造假的作文现象。写作教学要从启蒙教育抓起,从说写一句到几句,逐步提高(不求完整篇)。可以从课内外生活、家庭及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的语言中习得,利用课本知识去学习生活知识,及时写作的起点有是写作的发展。

关键词:课本知识;生活体验;启蒙写作

一提到作文,学生怕写,教师难教。作文是长期以来的教学难点。新的教学改革理念为我们开起了一道写作之路,展示了一片写作之源。写作要从启蒙教育抓起,从儿童抓起。根据学段目标、写作要求,小学第一学段为“写话”。启蒙学生是什么基础也没有,要他们写出意思表达清楚、文字通顺的几句话,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但写话的前一要素是说话,在生活中儿童有滔滔不绝的话语,因此,启蒙教育的写话是从生活中来,从儿童的随口话中提炼出来的。天真活泼的孩子有说不完的话题,这正是说写之源泉。在教学中要不断发现、不断探究、尽可能挖掘出生活中的说写资源,夯实写作基础等方面,以第一学段为例谈几点做法。

1 课程目标提出小学语文第一学段为写话训练,首先把第一学段再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第一学期的前半期,是无文字的写话,即说话训练。要求学生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能用语言(简单单句)说出来,能说完整话(有主谓语以及其他成分)。

第二阶段为第一学期后半期,能简单地陈述一件事(可说两句及以上的连贯语句),能写出三种不同句式的完整句子(简单单句或复句),同时会用相应的标点符号。

第三阶段是第二学期至第二学年,以生活为题材,逐步培养想象能力,能写一段较通顺的话,并能使用好逗号、句号、问好和感叹号等标点符号。

2 启蒙写话教学

2.1 课堂学习说、写

例一,对自己说话。

在应试教育理念下,教材学习是写话的主要渠道,训练说写课堂是唯一的场所。每一学期只安排了八次说写些练习,照本宣科、框架模式,次数受限,这对说写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说话是个体生活表达的需要。如开学第一课,自己叫什么名字,上几年级了,在什么学校读书以及对校园的了解,先自己说、同桌交流,对校园环境做一些简单介绍。接着翻开新书的“入学画面”,画上都有哪些人,在干什么,从中学习一些礼节。再看看这所学校的环境,指导学生边观察边述说。

例二,在拼音学习中学说话(只说不写)。如学习分辨“b”和“d”时,编顺口溜记住字形,同时又是最好的口语训练,课课坚持说话练习,说一句即可。说话既是口语训练,又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练习。

例三,在学习课文中学写句子。

在学习课文前只说不写。在课文学习中要认识句子,学习写句子。例如:《爷爷和小树》一课中的“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学生在学习时随即说话:“我家……有橘柑树”“我家菜园里有......”“我的书包里有......”。认识句式:“……有……”,让学生多说几句,再把最喜欢的话写下来(多说少写),同时认识陈述句,末尾用句号。利用不同的环境、情镜,领会感叹号、问号的用法。如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时,王楠同学说:“今天好冷啊!”。这说明学生能从自己体会到的、感受到的情境中学习说话就不难了。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学生在学习后,遗忘立即开始。“学得快,忘得快,以后逐渐缓慢”,因此,课课坚持说写,既可以说写课堂学习,也可以说写课外生活事例,为以后的写日记、作文打下基础,又有助于课堂学习。说写不能受次数的限制(特别是低段),才能克服遗忘、提高说写能力。

例四,调整课文情景为适合实际情景时的学习,有利于说写训练。如第二册《要下雨了》一课“哗,哗.哗”是下雨时雨水的声音,边学习边引导学生看雨、听雨、想雨,默默地对自己说说正在下雨的雨景,再写下来。同时学习句子中的逗号、句末用感叹号等标点符号。课文的情景是下雨,为了与实际情景相适合,可以把课文调至有雨时才学习。这样学生能亲耳听到“哗,哗,哗”的下雨声,真切地理解“哗,哗,哗”是形容雨声的象声词,同时让学生说出更多的形容雨水的象声词;二是能切身体验看雨、想雨时的真实感觉。儿童最需要的就是设计好课文情景与生活情境相结合的语言和活动,才会有言可说,有话可写。

2.2 利用生活中的事件进行说写

学生身边生活的空间就是说写的材源。学生亲自听到的、见到的、参与的所有事件都是说话的最佳材源,可分以下几个方面:

1、从学生的随口话中收集、提炼书面语言。随口话是学生无拘无束的自由语言,这是儿童发自内心的真实表白,“是思想的直接现实”,①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言语作为写话的材料。写作是最严格最规范地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方式。口语随便,写话规范。因此要加强指导,写多了、写熟了,就会觉得写话是一件很平常的练习,不感觉会有多大的坡坎,由写一句到写几句,循序渐进。

2此要加强指导、训练。如“自己会穿衣服吗?”“几时起床?几时上学?”等。启蒙生在家里生活就是在家里学,把这些基本生活的事件写下来,既学到常规,又学到知识。

3、从自然环境、观察、操作中学习写话。如在洒水扫地后,指导学生按扫地的顺序说说,怎样扫的,扫得怎么样,再进行说写练习。让学生自已拟定题目,独自观察,如以“我家的垃圾”的处理为题材,进行观察、写话。学生亲自参与不同的活动会有不同的感受,对不同活动的价值也有不同的认识。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心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②因此,对启蒙学生的写话要重视自我对事物的观察、认识、想象。

4、在活动、娱乐中体验说话,这是学生最快乐的事。有参与体验,有成功的喜悦,有述说不完的能干。如翻杠架是同学们最喜欢的一项活动。开初学时总是要摔上几跤,疼过了又来翻,终于学会了,还会翻出不同的花样。让每一位学生都说说自己是怎样翻得、怎样学会的,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是啊,学生参与什么样的活动,就受到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快乐就受到什么样的体验。正如王崧老师说过:“孩子的心中是一口井,我们要往这口井里注入的不仅是知识、能力和方法,还有情感。”情感体验最深的是活动,活动中体验,体验中说话、写话正是教育所期待的。

2.3 交际写话

“交际双方是互为主客体的对话关系”,是培养学生的语感,是在学生之间的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中以具体事件进行互相讲述。讲者要自然大方,尽量把事件说得具体、清楚、明白,让人一听就懂,;听者认真,努力听懂讲话的主要内容,初步学习对不理解的地方要主动向人请教,有不同意见与人商讨。心系说者,心心相通,交际才有亲切感,才能欲发出真实情境体验的话语。

1、学习自述、写话,就是与自己的心灵对话。能确定自己最喜欢要说的事为说话材料。如自己的画,这是学生最喜欢做的。先说说自己画的什么,为什么要画它,还想到了什么?说说、写写,进行自练。在家里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最高兴,为什么要做?通过自己说说后,再进行写话。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对劳动的热爱,对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同时又学会与自己心灵的对话,这是最常有的,用得最多的,是写话最重要的一步。

2、口语交流写话。一年级学生是培养口语交流的起点,指导学生有序地表达自己的生活事件。如我最喜欢的人是谁,为什么最喜欢他(她)?在家里我最爱做的事是什么,我有一个好习惯是什么等等,尽可能说出事件的缘由,还可以让学生自己确定一些题材进行交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提高自述、交际质量,才能写出更好的话语。

说、写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生活是儿童写话的主要材源。“任何知识的来源,在于人的肉体感官对客观外界的感觉”,[1] 成年人如此,儿童更是如此,故启蒙时说写不必先学规则,而是从生活语感学起。生活中的说写训练是一年级学生语言积累的一个重要途径。写话是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因此,说写出现的频率要高,资源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才是真正的写作价值取向。儿童启蒙的说写是一个“就物而言”“就言而得意”“据意而择言”的过程。这是语文学习的发展规律。生活教育更适合启蒙时段“盲童”读的书,也就是“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说来,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教科书。”我把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理念,用到启蒙阶段是最适合不过了。启蒙学生从开始不识字到识一些字再到阅读、理解是一个循序渐进、与时俱进的过程。单凭从教科书上的内容学习来让学生进行说写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在生活资源中学习可以辅佐教材,离开文字可以从参与和观赏中进行体验说话,理解生活,认识价值,更可贵的是培养了学生参与生活的实践能力,同时能领会到知识是从生活中来的这一认识观,这些方面教科书是难以做到的,他毕竟是一个例子。利用好这个例子,就会“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利用课文知识写课外生活,既是写作的起点,也是写作的发展。有了有序而丰富的生活资源,学生不怕写,教师也不愁教了。教育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只有实践的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2] 生活写作,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能向学以致用、生活实践等方面而发展,写作能力就能提高。

注释

①《马克斯恩格斯全集》中文第46卷,[109]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一卷,[288]

[2]《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91]

猜你喜欢
生活体验生活化
初中写作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生活化练笔为小学生写作插上翅膀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基于生活体验的幼儿美术教学探析
如何为学生打开习作之门
浅谈如何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中实行有效教学
生活体验:小学语文课堂活力的源泉
初中作文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