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课堂调控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4-09-26 17:55李正萍
中学课程资源 2014年6期
关键词:有效性课堂教学

李正萍

摘 要:实践证明,有效性教学的决定性因素并非教学内容,而取决于教学对象——学生,即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专注性。因此,加强课堂调控,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和关注度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要增强个人魅力,加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其次,教师要增强自己“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掌握课堂的本领;第三,教师要有效运用教育机智,灵活处理偶发事件。

关键词:课堂调控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课程改革的内容已经从最初的课程设置改革逐渐深入到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而伴随着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的推进,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教育工作者讨论和关注的课题。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内容总量×学生接受内容的百分数。”由此可知,有效教学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二是教学对象。然而,实践证明,有效教学的决定性因素,并非教学内容,而取决于教学对象——学生,即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专注性。因此,加强课堂调控,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和关注度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着重要作用。

课堂调控是根据有效教学的需要,对课堂教学过程中有关要素进行适时调节的一种组织管理行为。这里的有关要素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教学气氛、教学过程。从根本上说,课堂调控是一种教育机智,事关课堂教学的全局。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教学设计,在不同的班级教学效果可能完全不同,这就体现了教师课堂调控能力的不同。从教师成长的角度来说,课堂调控又是一种经验,调控是否有效,反映了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高低。

作者作为一名高中教师,对课堂调控的重要性深有体会。在文中作者结合自身的感受,谈谈在教学实践中要如何加强课堂调控。

一、增强个人魅力,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作者,学生大都爱屋及乌。所谓“爱屋及乌”就是说,很多时候,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喜爱不是由于该学科在高考中所占据的比重,也不是该学科本身的价值,更多的是源于对该学科教师的喜爱。所以,一方面,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该学科的价值和意义;另一方面,教师要增强个人魅力,让学生因为喜欢自己进而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

据有关报道,在上海市召开的“上海教师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回信精神座谈会”上,关于“如何做一个受学生爱戴的好教师”的讨论中,专家们向教师发出倡议:“以自身的学识魅力传播文明,以人格魅力造就高尚。”据悉,今后教师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将成为选择教师的两大标准。由此看来,教学水平的高低与教师个人魅力的大小也有很大的关系。

作者认为,教师的学识魅力指的是教师渊博的专业知识,教师的人格魅力既包括教师优雅的谈吐,良好的性格,也包括认真的教学态度。这四者缺一不可,且以教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为核心。试想,一个具有渊博学识的教师,衣着邋遢,不修边幅,或言语表述不清,或性格暴躁,怎能为人师表,怎能谈得上吸引学生?抑或一个衣着讲究,但讲课空洞,夸夸其谈的教师,即使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怎能维持长久?所以,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优雅的谈吐,良好的性格和认真的教学态度,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吸引学生,赢得学生的喜爱,进而赢得学生对其所教学科的喜爱,从而拥有自己的“粉丝”。这样,教师就可以利用偶像的魅力,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度、参与度,最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掌握课堂

部分学生,本身对学习缺乏兴趣、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出现溜号的现象十分普遍。而这种现象的存在是破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所以,作为教师时时刻刻都要放眼于整个课堂,“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把整个课堂纳入自己的调控范围,关注每一个学生,不能让课堂出现“死角”。教师要关注学生是否认真听讲;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是否积极思考;教师组织的课堂活动,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教师教学内容的难易、教学进度的快慢,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对于观察到的问题,教师要采取恰当的方法加以干涉和纠正。教师可以通过一个责备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充满爱心的动作,进行冷静、善意的提醒。教师的观察和提醒,能够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一部分,从而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让自己跟上课堂的节奏,真正融入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有效运用教育机智,灵活处理偶发事件

马卡连柯说:“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有了这种品质,教师才能估量此时此地的情况和特点,从而找到适当的手段。”教师的随机应变能力就是教育机智的集中体现。

所谓“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教师要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教育是教师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是教师娴熟运用综合教育手段的结果。

课程改革发展到今天,新的课程目标、新的师生关系、新的课堂结构,使课堂中产生许多意料之外的事件,这就要求教师能灵活而巧妙地处理这些偶发事件,能果断自如地应对不曾预料到的问题或情况。正如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不论教师怎样研究教育学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

这里的“偶发事件”既指课堂中产生的意料之外的有效问题或现象,也包括通常所说的干扰课堂纪律的现象,作者称之为消极的“偶发事件”。 无论是哪一种的偶发事件,对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挑战,这些挑战造成的干扰往往会造成尴尬局面,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若能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就会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取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正是这种在普通事件当中捕捉教育契机的能力和将看似不重要的事情转换成有教育意义的事情的能力,才能使教师的教育机智得以体现。

那么,教师应如何有效地运用教育机智呢?作者认为:首先,教师应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做一个敏锐的倾听者和发现者,正确对待和认识课堂上的偶发事件。当事件发生时,要压住火,沉住气,努力发现偶发事件的价值。其次,教师要钻研教学,为课堂的教学做好适当的预设,从而从容应对,收放自如。最后,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还要加强学习,增强文化底蕴,面对纷繁复杂的专业知识,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杂家”,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是教学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一个优秀教师应必备的能力之一。但课堂调控能力的增强非一日之功,教师还要在教学的实践中不断磨炼、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才能机智地驾驭课堂,在课堂上呈现别样的精彩,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2]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有效性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提高幼儿美术活动有效性的支持策略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