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是“创新”的捷径

2014-09-26 19:42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17期
关键词:定式捷径概念

如今,谈起“创新”一词,很多研究者依然不能给出准确的词义界定。

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他的德文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他认为,“创新”不仅是指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更是指把已发明的技术引入企业之中,形成一种新的生产能力,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潜在的利润。上世纪90年代,我国才正式把“创新”一词引入科技界,形成了“知识创新”、“科技创新”、“自主创新”等各种提法。“创新”一词发展到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进而无处不“创新”,谈进步必“创新”。

然而,作为一个源于拉丁文的外来语,简单地将其“拿来”,便能为国人所理解,为人所用吗?从字面意义看,人们可以简单地将“创新”理解为“创造和发现新的东西”。一个点子,一个新想法、新举措,只要满足社会的需求,人们称其为创新。西方的概念强调了其结果,但对于中国的当代的教育而言,培养创新人才,则要从深刻地理解创新以及个人创新思维的形成开始。

事实上,千年以上,老子在《道德经》中已揭示了创新思维的本质,他提出“洼则盈,敝则新”的深刻道理,“新”的本质在于对陈旧的“打破”,其思想是对定式、经验与框架的突破。他主张“教不言之教”,参照别人的做法,却不盲从于别人的说教。而这种思维的培养与发展,深刻且漫长。

如今,教育与技术,在培养我国青少年的创新思维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教育正在调动一切可用之技术,推动着自身的改革,打破着原有教育的“定式”,使教与学的正确关系逐渐开朗。这样的局面,与“创新”最初的概念相仿。

为了能使全国教师深刻理解“创新”,从培养人才的创新思维做起。“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NOC)十二年来坚持不懈地“以赛促教、以教推赛”。十二年来,全国有超过5.5万所学校的4800多万名师生参与其中。在每一次比赛中,参赛者颠覆着自己的教学方法,理解着“创新”的意义,了解着自己的学生。此时比赛的意义,已超越了成绩,超越了形式,及其带来的一切定式与局限。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敢于突破自己、敢于思考、用心教育的教师,他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人成长、人格的建立与思想的成熟,更希望通过比赛使自己的教学更加科学并有特色。NOC的默默付出,也证明了坚持是通向“创新之路”的捷径。

(本刊特约记者 江伟硕)

猜你喜欢
定式捷径概念
Debate breaks the mindset 辩论打破思维定式
解数学题要克服思维定式
高中物理中一种常规题型的解法判误
还我捷径
小心你的行为定式
弯 路
古代的时间概念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