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2014-09-26 01:15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学时课程设计原理

晏 杰

(武夷学院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福建武夷山354300)

0 引言

数据库技术是近年来计算机应用学科中一个非常活跃、发展迅速、应用广泛的领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1]。“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应用性和创新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较好地掌握数据库系统原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较新主流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技术,并利用常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工具(如Delphi,Java,.Net平台等)进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武夷学院是一所新建本科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我校首批升本专业之一,笔者结合多年从事该课程的教学经验,主要从实验大纲、实验教材、实验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对“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践教学进行改革,以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1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1.1 实验大纲的修订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2010级以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的课程总学时为64,其中理论学时48,实践学时16,而2011级以后课程总学时为68,其中理论学时51,实践学时17,这就要求课程的大纲要根据实际现状进行修订。在修订大纲的过程中,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我院提出了“验证、设计、综合”三种类型的实验教学思路,针对验证性实验学生很快掌握书本上的相关知识点,针对设计性实验学生可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发挥,而综合性实验则是综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固定的“3+1”教学模式导致实验课时的浪费,为了充分利用好实验的17学时,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取舍,时间安排上也进行相应的改革,同时及时更新了实验环境。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践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紧跟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实验平台及实验内容进行了及时更新,如DBMS由原来的SQL Server2000更新为SQL Server2005,之后根据教学需要可更新为SQL Server2008版本。

1.2 实验教材的选择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数据库原理和数据库应用两个方面的内容,即要包含一定的数据库理论知识,又要包含数据库实践操作方面的内容[2]。实践操作则具体针对某个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操作,常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有SQL Server、Access、VFP、ORACLE等,我校教学选择的是SQL Server。在众多的实验教材中,如果选取直接针对某个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讲解的教材,学生缺乏理论知识支撑,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比如设计的关系模式在没有关系数据库规范化设计理论的基础上,存在着数据冗余、插入异常、删除异常、修改异常等问题;如果选择偏重数据库理论知识的教材,学生会觉得理论知识过多,学习枯燥乏味,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更不用说主动性了。目前在高校教学中,介绍数据库原理及技术一类的教材比较多,但与之相适应的实验指导书却非常少,我校目前使用钱雪忠主编,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和“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指导”,该实验指导书内容全面,并紧扣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即掌握了理论知识,又掌握了SQL Server的操作,将理论与数据库开发过程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践。

1.3 实验教学内容的取舍

按照现行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目前我校本门课程采用“3+1”教学模式,即每周理论授课3学时,实验授课1学时的现状,我们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内容进行了有针对性 取舍。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如表1所示。

表1 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

1.4 教学手段的改革

通常情况下,“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实践环节采用教师讲解和操作示范的方式进行,学生只要按照老师的操作步骤或者实验参考书上的实验步骤都可完成实验,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目的存在着盲目性。针对教学模式的单一性,笔者通过案例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3]。同时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极域电子教室”进行教学,除了传统的教师演示,还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学生演示、远程控制、电子点名、在线考试等,当发现学生在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时还可以黑屏提醒。学生也可以进行作业提交、短信提问、电子举手等。教师也可以将教学相关材料通过教师端发送给学生,供学生课堂及课后复习使用。通过这种教学手段,明显地提高了教学效果。除了注重实验课堂的教学效果外,还要注重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在2009、2010年的教学大纲中“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在学期末的时候,学生都要进行为期一周的集中性实践教学,而在2011、2012年的教学大纲中将此项内容取消,教学的侧重点倒向理论知识的讲解。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践环节是关键[4],“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最终要与项目的开发结合起来。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建议在学期末继续增加课程设计,通过对某信息系统的数据库的设计,使学生将书本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的项目开发联系起来,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还要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院组织的各种设计大赛外,还要鼓励学生积极申报福建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基金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基金,参加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海峡两岸信息服务创新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蓝桥杯”全国软件设计大赛等竞赛。学生结合所学的数据库知识,撰写的科技论文或开发的系统多次获奖,激发了学习兴趣,巩固了知识点,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1.5 考核方式的改革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5],课程的考核也应重点考核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而以往的考核方式都是采用期末闭卷笔试方式,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成绩以“三七开”或“四六开”的形式构成,其中平时成绩由考勤、作业、实验报告、课堂表现、课程设计等构成,所占比重较低,导致有的学生靠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成绩却很高,这主要是缺少实践环节的考核带来的弊端。鉴于这种考核机制无法对学生数据库系统的设计能力进行评定,笔者认为应该将课程设计部分作为课程的主要考核指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期末总评成绩=平时成绩(20%)+期末笔试(30%)+课程设计(50%),期末笔试还是采用以往的闭卷形式,主要考核学生对数据库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对问题的分析和设计能力。课程设计通过开发图书管理系统、仪器设备管理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等项目形式展开,课程设计总评成绩=考勤(10%)+需求分析报告(20%)+课程设计报告(30%)+答辩(40%)。通过提高实践操作成绩的比重,培养了学生设计和应用数据库的能力,为以后从事数据库开发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总结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有效结合,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是数据库教育工作者一直探索的问题。笔者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目前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实验大纲、实验教材、实验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对“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践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收效显著。

[1]汪洋,韩承双.《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10(5):115-117.

[2]吴思远,夏英.适应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数据库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12(8):108-112.

[3]毛嘉莉,李明东,赖晓风.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11(12):385-387.

[4]吴伟芬,任北上.《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0(9):114-116.

[5]黄凤艳.《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现[J].赤峰学院学报,2012(6):31-32.

猜你喜欢
学时课程设计原理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中秋明月
平均场正倒向随机控制系统的最大值原理
化学反应原理全解读
通信原理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