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血管性痴呆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特点

2014-09-26 02:17易兴无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4年1期
关键词:丘脑血管性缺血性

易兴无

脑卒中血管性痴呆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特点

易兴无

目的:研究脑卒中血管性痴呆(VD)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脑卒中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研究脑卒中VD的发生率,及其与性别、文化程度、脑卒中临床类型、病灶部位的相关性。结果:本组脑卒中VD的发生率为23%,发生率与性别和文化程度无关;缺血性脑卒中致VD比例高于其他脑卒中致VD(P<0.05);丘脑、额叶、颞叶、顶叶等部位病变致VD比例高于基底核病变致VD(P<0.05)。结论:VD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与脑卒中临床类型及病变部位有关。

脑卒中;血管性痴呆;发生率;临床特点

1355699430 @qq.com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在脑血管疾病引起脑组织损害的基础上产生的以高级神经认知障碍为主的一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2]。笔者对100例脑卒中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防治VD提供依据。

随机抽取我院近年收治的脑卒中住院患者100例,男64例,女46例;平均年龄64岁;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卒中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进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 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改良的长谷川简易智能量表(Hasegawa Dementia Scale Revised,HDS-R) 和哈金斯基缺血指数量表(Hachinski ischemic score,HIS)测评。MMSE 评分文盲≤17分,小学文化≤20分,初中文化≤22分,高中以上文化≤24分;HDS评分文盲≤16分,小学文化≤20分,初中以上文化≤24分;符合上述2量表测评结果之一且HIs≥7分者评定为VD[3]。分析脑卒中致VD的发生率及其与患者性别、文化程度、脑卒中类型、病灶部位的相关性。采用SPSS11.5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脑卒中VD与性别、文化程度的关系

表2 脑卒中VD与脑卒中临床类型的关系

表3 脑卒中VD与病灶部位的关系

结果显示:①脑卒中VD的发生率及与性别、文化程度的关系:本组符合VD诊断标准的为23例,发生率为23%;其发生与患者性别和文化程度无关,见表1。②脑卒中VD与脑卒中临床类型的关系:缺血性脑卒中致VD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脑卒中致VD(P<0.05),见表2。③脑卒中VD与病灶部位的关系:丘脑、额叶、颞叶、顶叶等部位病变致VD比例明显高于基底核病变致VD(P<0.05),见表3。

脑卒中VD依损害部位不同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精神症状,其特点多为阶梯式发展,最后出现全面智能障碍,其临床表现为记忆、智能衰退或至少两个认知功能(如定向、注意、计算、语言、运动控制、抽象和判断等)的损害,可伴有幻觉、妄想和人格的改变[4]。本组VD发病率为23%,与文献报道相似[5],且VD发病可能与性别、文化程度的差异相关性不大。一般认为,缺血性卒中更易导致VD,原因可能是缺血性卒中造成足够的脑组织损害及脑组织体积的减少,引起记忆、智能有关的结构破坏[6,7]。本组资料显示,不同类型的脑卒中均可以发生VD,以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最高,占26.4%。脑卒中不同病灶部位对VD的发病也有影响,本组资料显示脑卒中发生在额叶、顶叶、颞叶和丘脑等部位时,更易引起VD的发生,均明显高于基底核病变致VD发生率。这可能与上述部位皮质及皮质下结构的纤维联系环路的完整性受到损害有关。额叶与语言、抽象思维、躯体运动、高级智力活动及情感活动等相关;颞叶在功能上参与听觉信息接受、视觉信息的处理、语音辨别能力、理解以及听、视信息的存储,还和情感、感觉及记忆相关;顶叶和知觉、触觉功能相关;丘脑和各皮质区有多条神经纤维联系,这些神经区域和觉醒、情感以及多种的认知功能有密切关系,丘脑还参与了和记忆相关的联系环路;因此这些部位的卒中更容易导致VD,且脑卒中病灶数目越多,VD的发生率越大,危险性越高[2,8-11]。脑卒中VD的发生率在我国逐年上升,机制复杂,了解其临床特点,有助于减少及防治VD。

[1]Nagata K,Saito H,Ueno T,etal.Clinical diagnosis of vascular dementia[J].J Neurol Sci,2007,257:44-48.

[2]黎逢光,徐艳,李朝武,等.尼莫地平联合银杏叶片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3,8:30-32.

[3]彭丹涛,许贤豪,刘江红,等.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检测老年期痴呆患者的应用探讨[J].中国精神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5,12:187-190.

[4]王英杰,董国岭,涂庆玲.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2,19:320-321.

[5]陈蓓.老年脑血管性痴呆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J].中国医疗前沿,2008,3:51-52.

[6]王梅康,郝晋东,李卉.长春西汀治疗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09,4:349-350.

[7]尹晓燕,徐新献.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概念及危险因素 [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86-88.

[8]田立,刘晓婷.急性脑梗死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J].光明中医,2013,28:309-311.

[9]Erkinjuntti T,Román G,Gauthier S,et al.Emerging therapies for vascular dementia and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J].Stroke,2004,35:1010-1017.

[10]孟迎春,刘继明,王海泉.血管性痴呆患者发病相关因素分析 [J].中国临床康复,2005,9:12-14.

[11]周楷,王群.急性缺血脑卒中记忆障碍特点的研究 [J].重庆医学,2013,42:1338-1344.

R741;R741.3

A

DOI10.3870/sjsscj.2014.01.019

山西晋城煤业集团总医院神经内科 山西晋城 048006

2013-10 -06

易兴无

猜你喜欢
丘脑血管性缺血性
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3对前丘脑γ-氨基丁酸能抑制性轴突的排斥作用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人丘脑断面解剖及磁共振图像三维重建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电针“百会”“足三里”穴对IBS 模型大鼠行为及丘脑中CGRP mRNA 表达的影响
丘脑前核与记忆障碍的研究进展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血管性痴呆中医治疗探析
通络止痛方治疗血管性头痛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