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经典注解(二)

2014-09-27 21:07张肇平
少林与太极 2014年6期
关键词:步法八卦外形

张肇平

7【原文】

拳势之伸缩变化,步法之进退穿插,皆依元■而生化。

【注解】

练太极拳,讲求的是气势,不是端死架子。一伸即变化,或旋或扭,八卦即成,八手即可合而为一,分而致万,使敌人不知如何抗御;一缩即凝聚,则不动如泰山。虚以待敌。此亦是太极动而生八卦,静而仍归一■之谓。太极拳之进退穿插,全仗步法。这步法不是随便乱动,而是都依元■而化生。今日一般人多走外架的盘练,忽视人体的结构,不研究内窍外穴,殊为可惜。称元■,指元真之■言。

8【原文】

鼓荡内敛者,一■分合也。即先天化后天,后天合先天意。

【注解】

鼓荡,动也、气也、一■之分也,即由先天化后天之意;内敛,静也、神也、一■之合也,即由后天合先天之意。故真人习拳,特别重视起势和收势。

9【原文】

练习十三势必须与一■相结合,否则便是死架。

【注解】

太极拳十三势,是三丰真人为道门弟子及社会人士精心设计的祛病强身延年益寿之动功。特别重视八卦五行,行拳者必须在八卦五行中求生克之理。八卦五行皆由土生,土中含有一点先天元■。此■为十三势之基,若无,五行、八卦不能生化。这即是说:无先天,后天便无法生出,如果只有后天而无先天元■为基,即成有架无气之空架。

10【原文】

十三势之外形要求,固为沉肩、坠肘、松腰、坐胯,如不能使神经、筋脉、骨节之元真扭结不散,随着伸缩钻翻,贯注于内窍外穴,仍难生效。

【注解】

技击家将拳术分为两大类:一为外家拳,一为内家拳。外家拳看重练外形,内家拳看重练内气。太极拳十三势虽为内家拳,着重练内气,但亦重视练外形。十三势练外形时,特别要求:沉肩、坠肘、松腰、坐胯。而于每一要求中,必须与内气结合,使神经、筋脉、骨节之真元扭结不散,随着伸缩钻翻,贯注于内窍外穴,方合规矩,才生效验。不能只求其外形架势之美观。

11.【原文】

迈步时,应以尾闾上下对直,并与支持身体重心的脚跟结合,身体才能正直,不偏不倚,中劲相聚,神■贯顶,此为三元步法。

【注解】

太极拳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所以特别讲求步法。如步子不合,重心即有偏差;重心有偏差,身体即不稳;身体不沉稳,一动便倒矣。所以迈步时,必须以尾闾上下对直,并以支持身体重心的脚后跟相合,身体才能正直,不偏不倚,中劲相聚,神■贯顶,这步子就叫做三元步法。如忽略此点,妄谈顶头悬气与一气贯穿也。

12【原文】

一伸即变化,一缩即凝聚,是即太极。动而生八卦,静而归一■,这就是太极拳。

【注解】

太极一动,即分阴阳。伸为动,为开,属阳,可以千变万化;缩为静,为合,属阴,乃即归为一■。所以行功时应精神专一,默默用神意去内听自己的■机与内窍外穴转动的节律,配合外架之旋扭伸缩,开合伸缩,变化凝聚,是即太极动而生八卦,静而归一■也。故无阴阳,即无太极;无阴阳变化,就不是太极拳。

猜你喜欢
步法八卦外形
浅谈乒乓球教学中的步法教学
适盒A4BOX 多功能料理锅
年轻的时候要少听八卦
惊呆了,水果还能这么玩
羽毛球上网步法及后退步法简析
步法训练在乒乓球运动队中的应用分析
浅析乒乓球运动员的步法训练
王培生八卦散手(二)
小八卦
世界各国直升机立体外形图选登(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