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链视角下专业实践教学的路径选择及策略

2014-10-09 05:43高建普
职业技术教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企业转型价值链实践教学

摘 要 立足企业转型,将价值链分析引入专业实践教学,通过对现有实践教学设计及运行的反思,提出价值链视角下实践教学理念和路径的分析框架,及其路径的价值特征;组织重构、流程优化、信息共享、动态控制能够作为实践教学路径优化的可行策略。

关键词 价值链;实践教学;企业转型;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11-0047-04

收稿日期:2014-03-11

作者简介:高建普(1955- ),男,浙江绍兴人,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2014年浙江省高校教科规划研究课题《转型背景下专业实践教学路径选择与策略研究——基于价值链的视角》(编号:2014SCG118),主持人:高建普。

技术创新及经济转型是国家的发展战略。本文立足企业转型并联系职业转型,将价值链分析引入专业实践教学,以会计专业为例,通过对现有实践教学设计及运行的反思,提出基于价值链视角的实践教学路径选择及其策略。

一、产业升级转型对职业院校专业实践教学的影响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也是高职院校的主要服务对象,而中小企业面临双重转型压力:一是经济转型带来的经营与管理转型需要;二是职业转型引起的岗位要求转变。就实践教学而言,企业与学校毕竟不是同质组织,企业直面市场的多变与开放和教学相对稳定与封闭存在矛盾,企业目标与教学目标存在差异,企业利益与教育公益存在冲突。转型对高职学生提出新的要求,更强调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如会计职业转向管理型,而会计专业仍带着浓厚的培养核算型人才的色彩。

现有实践教学路径设计及教学实施主要遵循由上至下的权力推进和专家决策的模式,实践教学中师生往往成为方案的被动执行者,教师缺乏积极性,学生缺乏主动性,实践教学针对性弱、灵活性差、效率低。另外,实践教学涉及不同层次学生、课程主讲教师、课程实验教师、兼职教师、实训室、实训基地及校外实体,相关主体多元、不可控因素多,具体操作中过于强调职业技能而忽视其文化价值,因而需要跳出传统视角对专业实践教学路径及行动策略有新的认识和探索。

二、价值链理论的启示

(一)理论简述

1985年,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提出价值链理论,他从组织运行管理角度,将企业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视为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1]。价值链理论揭示,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不只是某个环节的竞争,而是整个价值链的竞争,而整个价值链的综合竞争力决定企业的竞争力。价值链管理要求企业各方面的有机整合,形成相互关联的整体,真正按价值链的特征运行企业业务流程。

价值链研究着重三点:一是找寻可能的价值链环节,分析各环节对整体目标的影响,即增值效能;二是过程各环节的整合与优化,实现整体价值的最大化;三是确定关键环节的影响力,放大其正效率,应对环境的不确定性。

(二)教研启示

价值链作为一种新思维,强调价值创造过程,也向人们提供若干创造价值的思路和方法。专业教育本质上也是一个价值创造过程,价值链这种思维或分析视角在专业教育或教学中应有其运用的空间。价值链分析的意义在于协同与增值。教学业务信息协同主要用于降低人才培养教育的代价、教学流程的优化以及教学效率的提高;职业发展信息协同主要解决专业教学的适用适应性,同时,逼迫教师能力结构的转型和教学的转型,引导学生职业成长。

现行教学研究将视野停留在局部或个体,忽视教学相关体的影响。价值链视角下,将研究视野拓展到非课程教学、校外活动、校内外实习基地和企业等教学相关体。从纵向看,利用价值增值信息来分析实践教学定位问题,研究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价值链中所占份额及长度等问题;从横向看,通过竞争价值含量及创新能力等比较分析,寻找专业核心的竞争能力,解决专业教育的特长、特色及品牌建设问题。从价值链管理的时间看,专业教育的视野不再停留在过去或现时,而将视野更多地投向未来,这也适应企业转型、职业转型的发展潮流;在教学上强调流程的整合或优化,贯彻落实“一体化”教学理念,行动的集成与协调。从空间看,将专业教育的视野不再局限于校内,而更多地关注校外资源或关系网络,这在实践教学上尤为突出。

三、专业实践教学路径的价值链分析

(一)实践教学理念

从管理意识、特点、组织及导向上,比较现行实践教学与价值链视角下的实践教学理念,见表1。

现行专业实践教学强调专业化,重视岗位与分工,忽视学生成长,缺乏整体考虑,容易产生重复,导致学力浪费,发生个体发展要求与教学安排的冲突。

(二)实践教学路径的分析框架

高职专业实践教学的路径可分三大主线:实训、实习和毕业作品。实训包括课程实训、技能竞赛和专业服务;实习由模拟、见习、顶岗实习和校园创业组成;毕业作品涉及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等。按价值链理论,提出实践教学路径的分析框架,具体见表2。

(三)实践教学路径及其价值特征

转型背景下,课程实训的价值需要考虑实训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也需结合学生的认知和企业的合作,有赖于教师对职业变化的敏感性以及对学生职业成长认识的前瞻性。技能竞赛在给尖子生成长空间外,更多考虑的是校间竞争和院校的广告效应。专业服务是实训的高级形式,也是体现实训质量的试金石。专业服务可以拉近院校与社会尤其是企业的关系,使得对方认同专业以及学生的价值,便于校企合作的顺利实现。模拟教学缩小理论与实际的差异,提供仿真环境和仿真操作过程。见习提供真实工作环境,了解并参与实际职业活动。顶岗实习解决独立的职业事务处理,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2]。校园创业既解决学生创业实践,又可为学生创业就业提供积累,而创业设计也是职业竞赛内容之一。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为学生提供运用所学服务社会的机会,并在理论上得到一定的提升。毕业论文或设计是理论运用于实践的综合体现。

高职专业教育可分为合格建设、特色创建和品牌形成等战略层次。以会计专业的专业实训为例,简要说明合格建设和特色创建层次实践教学路径的价值分析,构建新的价值路径,具体见表3、表4。

(四)专业实践教学路径的优化

以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后两大路径——实习与毕业论文为例,简略分析特色创建和品牌形成两个层次的路径优化。

从动态控制上说,模拟是最有效的实习形式,但模拟的内容、环境以及要求必须紧贴职业实际,课程模拟、岗位模拟及综合模拟的关系必须处理好,避免重复与低效,而职业转型也给校内模拟带来一定的困难,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增加了模拟难度,这方面尚有待于研究,见图1。由于安全及组织上的原因,见习的安排往往放在暑期,由学生自主进行,学生很容易走形式,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宜分组分片进行,相互合作并督促,返校通过面面交流以检查见习效果。企业因商业机密保护及会计岗位少等原因,顶岗实习落实相对困难,往往借助学生家庭资源才能落实,这里学校需要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以及对外服务的实体,如代理记账公司、税务代理公司及财务咨询公司等,可更多地吸收顶岗实习的学生。顶岗实习与学生就业结合,这方面学校以及专业教师宜多下实习企业进行沟通,同时,也可增加校企感情。另外,应给予一定绩效及经费的支持与激励。

毕业论文目前多参照本科教育,对学生的成长不利[3]。宜结合学生顶岗实习的历练,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所学之长撰写,选题范围、形式及字数应灵活。论文答辩的形式与程序急待改革,时间安排与内容选择需要重新设计,真实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专业实践教学路径优化策略

(一)基本要求

按价值链管理要求,结合实际,从学生自主性、企业积极性及教师主动性诸方面入手,运用合作共赢理念,做好教学协同与价值增值管理。从学生成长出发挖掘隐性价值,创生新的实践路径。对当前路径进行价值分析,剔除非增值的部分,强化增值显性价值,引导健康的实践教学。在与企业、行业以及政府合作中,先考虑价值认同,再考虑价值实现,在此基础上,研究教学价值的超越。

(二)行动策略

路径优化的行动策略主要包括组织重构、流程优化、信息共享和动态控制。

组织重构。设立信息中心(事务支持),教学中心(技术支持)和咨询中心(智慧支持)。对应三个管理层次:事务层、控制层和战略层。事务层具体操作,保证流程运行;控制层发现问题,控制非增值作业;战略层谋划方案,优化资源配置。加强资源平台建设,包括信息平台、实践平台和服务平台建设。信息平台是基础,包括网络系统、人员配备和管理制度。实践平台,如实训室、实训基地等。服务平台可以是网络平台、服务窗口及校企合作实体。注意实训基地的分布(区域、行业、环境)、实习指导教师的选择(专职、兼职、企业)以及校友资源的发掘。有条件的院校,可将资源关系拓展为行动网络。注重学生合作,关注学生群体、社团的引导与培育。

流程优化。倡导协同理念,校外以实习基地为支撑构建实践教学价值链,通过信息流,协调实习基地、实习单位以及学生所在院校专业管理团队间对学生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指导。实现实践教学价值的增值。校内以优化教学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以及师生间的实践教学管理流程,剔除重复事务、非指导性指令,借助实践教学信息平台和专业管理团队,做好教学以及学生事务性管理的协调。加强教学分工与合作,发挥集体力量,激励校企协作,如校企共编教材、共授同一门课程、利用校园资源共同创业等。

信息共享。一是实践教学信息的互联与共享,及时收集相关信息,定期发布实践教学信息。二是知识、经验的共享,如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的交流,职院教师与企业专家的交流,校内教师与企业指导教师的沟通,注意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共享。三是教学运行信息的共享,充分利用信息平台,注重实践教学信息反馈。四是职业信息的共享,包括职业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动态。信息共享是资源共享的先导,也是合作双方价值增值的基础。

动态控制。实践教学分散化,教学链拉长,学生以及实习单位的差异增大。根据信息实行实践教学的动态控制。在及时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利用信息及网络技术及时作出分析,提出调控要求。比较棘手的问题也由专家小组给出建议。实行实践教学管理的前伸与后延,原管理视点聚焦在校内,需要强调教学设计的(前伸)和预判(后延)。学生成长或专业建设有自己的个性化要求,需要在实践教学中注重组织的柔性,保持教学的灵活性。管理触角应下沉,调动各主体的积极性,真正实现服务到位。

参考文献:

[1]穆林娟,贾琦.价值链成本管理为基础的跨组织资源整合:一个实地研究[J].会计研究,2012(5):67-71.

[2]蒋丽君.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构建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3(2):103-106.

[3]孙秋高.基于顶层设计的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毕业综合实践环节的改革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1(4):78-80.

Path Selection and Strategies of Specialty Practical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alue Chain

GAO Jian-Pu

(Zhejiang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College of Commerce, Shaoxing Zhejiang 312088,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enterprises, the value chain analysis into practice teaching, through the reflection on the teaching design of the existing practice and operation, puts forward the value chai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ing ideas, teaching path analysis framework and the path value features; and organizational restructuring, process optimization, information sharing, dynamic control can be used as a feasible teaching strategies path optimization.

Key words value chain; practice teaching; corporate restructuring; instructional design

高职专业教育可分为合格建设、特色创建和品牌形成等战略层次。以会计专业的专业实训为例,简要说明合格建设和特色创建层次实践教学路径的价值分析,构建新的价值路径,具体见表3、表4。

(四)专业实践教学路径的优化

以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后两大路径——实习与毕业论文为例,简略分析特色创建和品牌形成两个层次的路径优化。

从动态控制上说,模拟是最有效的实习形式,但模拟的内容、环境以及要求必须紧贴职业实际,课程模拟、岗位模拟及综合模拟的关系必须处理好,避免重复与低效,而职业转型也给校内模拟带来一定的困难,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增加了模拟难度,这方面尚有待于研究,见图1。由于安全及组织上的原因,见习的安排往往放在暑期,由学生自主进行,学生很容易走形式,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宜分组分片进行,相互合作并督促,返校通过面面交流以检查见习效果。企业因商业机密保护及会计岗位少等原因,顶岗实习落实相对困难,往往借助学生家庭资源才能落实,这里学校需要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以及对外服务的实体,如代理记账公司、税务代理公司及财务咨询公司等,可更多地吸收顶岗实习的学生。顶岗实习与学生就业结合,这方面学校以及专业教师宜多下实习企业进行沟通,同时,也可增加校企感情。另外,应给予一定绩效及经费的支持与激励。

毕业论文目前多参照本科教育,对学生的成长不利[3]。宜结合学生顶岗实习的历练,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所学之长撰写,选题范围、形式及字数应灵活。论文答辩的形式与程序急待改革,时间安排与内容选择需要重新设计,真实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专业实践教学路径优化策略

(一)基本要求

按价值链管理要求,结合实际,从学生自主性、企业积极性及教师主动性诸方面入手,运用合作共赢理念,做好教学协同与价值增值管理。从学生成长出发挖掘隐性价值,创生新的实践路径。对当前路径进行价值分析,剔除非增值的部分,强化增值显性价值,引导健康的实践教学。在与企业、行业以及政府合作中,先考虑价值认同,再考虑价值实现,在此基础上,研究教学价值的超越。

(二)行动策略

路径优化的行动策略主要包括组织重构、流程优化、信息共享和动态控制。

组织重构。设立信息中心(事务支持),教学中心(技术支持)和咨询中心(智慧支持)。对应三个管理层次:事务层、控制层和战略层。事务层具体操作,保证流程运行;控制层发现问题,控制非增值作业;战略层谋划方案,优化资源配置。加强资源平台建设,包括信息平台、实践平台和服务平台建设。信息平台是基础,包括网络系统、人员配备和管理制度。实践平台,如实训室、实训基地等。服务平台可以是网络平台、服务窗口及校企合作实体。注意实训基地的分布(区域、行业、环境)、实习指导教师的选择(专职、兼职、企业)以及校友资源的发掘。有条件的院校,可将资源关系拓展为行动网络。注重学生合作,关注学生群体、社团的引导与培育。

流程优化。倡导协同理念,校外以实习基地为支撑构建实践教学价值链,通过信息流,协调实习基地、实习单位以及学生所在院校专业管理团队间对学生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指导。实现实践教学价值的增值。校内以优化教学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以及师生间的实践教学管理流程,剔除重复事务、非指导性指令,借助实践教学信息平台和专业管理团队,做好教学以及学生事务性管理的协调。加强教学分工与合作,发挥集体力量,激励校企协作,如校企共编教材、共授同一门课程、利用校园资源共同创业等。

信息共享。一是实践教学信息的互联与共享,及时收集相关信息,定期发布实践教学信息。二是知识、经验的共享,如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的交流,职院教师与企业专家的交流,校内教师与企业指导教师的沟通,注意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共享。三是教学运行信息的共享,充分利用信息平台,注重实践教学信息反馈。四是职业信息的共享,包括职业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动态。信息共享是资源共享的先导,也是合作双方价值增值的基础。

动态控制。实践教学分散化,教学链拉长,学生以及实习单位的差异增大。根据信息实行实践教学的动态控制。在及时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利用信息及网络技术及时作出分析,提出调控要求。比较棘手的问题也由专家小组给出建议。实行实践教学管理的前伸与后延,原管理视点聚焦在校内,需要强调教学设计的(前伸)和预判(后延)。学生成长或专业建设有自己的个性化要求,需要在实践教学中注重组织的柔性,保持教学的灵活性。管理触角应下沉,调动各主体的积极性,真正实现服务到位。

参考文献:

[1]穆林娟,贾琦.价值链成本管理为基础的跨组织资源整合:一个实地研究[J].会计研究,2012(5):67-71.

[2]蒋丽君.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构建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3(2):103-106.

[3]孙秋高.基于顶层设计的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毕业综合实践环节的改革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1(4):78-80.

Path Selection and Strategies of Specialty Practical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alue Chain

GAO Jian-Pu

(Zhejiang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College of Commerce, Shaoxing Zhejiang 312088,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enterprises, the value chain analysis into practice teaching, through the reflection on the teaching design of the existing practice and operation, puts forward the value chai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ing ideas, teaching path analysis framework and the path value features; and organizational restructuring, process optimization, information sharing, dynamic control can be used as a feasible teaching strategies path optimization.

Key words value chain; practice teaching; corporate restructuring; instructional design

高职专业教育可分为合格建设、特色创建和品牌形成等战略层次。以会计专业的专业实训为例,简要说明合格建设和特色创建层次实践教学路径的价值分析,构建新的价值路径,具体见表3、表4。

(四)专业实践教学路径的优化

以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后两大路径——实习与毕业论文为例,简略分析特色创建和品牌形成两个层次的路径优化。

从动态控制上说,模拟是最有效的实习形式,但模拟的内容、环境以及要求必须紧贴职业实际,课程模拟、岗位模拟及综合模拟的关系必须处理好,避免重复与低效,而职业转型也给校内模拟带来一定的困难,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增加了模拟难度,这方面尚有待于研究,见图1。由于安全及组织上的原因,见习的安排往往放在暑期,由学生自主进行,学生很容易走形式,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宜分组分片进行,相互合作并督促,返校通过面面交流以检查见习效果。企业因商业机密保护及会计岗位少等原因,顶岗实习落实相对困难,往往借助学生家庭资源才能落实,这里学校需要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以及对外服务的实体,如代理记账公司、税务代理公司及财务咨询公司等,可更多地吸收顶岗实习的学生。顶岗实习与学生就业结合,这方面学校以及专业教师宜多下实习企业进行沟通,同时,也可增加校企感情。另外,应给予一定绩效及经费的支持与激励。

毕业论文目前多参照本科教育,对学生的成长不利[3]。宜结合学生顶岗实习的历练,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所学之长撰写,选题范围、形式及字数应灵活。论文答辩的形式与程序急待改革,时间安排与内容选择需要重新设计,真实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专业实践教学路径优化策略

(一)基本要求

按价值链管理要求,结合实际,从学生自主性、企业积极性及教师主动性诸方面入手,运用合作共赢理念,做好教学协同与价值增值管理。从学生成长出发挖掘隐性价值,创生新的实践路径。对当前路径进行价值分析,剔除非增值的部分,强化增值显性价值,引导健康的实践教学。在与企业、行业以及政府合作中,先考虑价值认同,再考虑价值实现,在此基础上,研究教学价值的超越。

(二)行动策略

路径优化的行动策略主要包括组织重构、流程优化、信息共享和动态控制。

组织重构。设立信息中心(事务支持),教学中心(技术支持)和咨询中心(智慧支持)。对应三个管理层次:事务层、控制层和战略层。事务层具体操作,保证流程运行;控制层发现问题,控制非增值作业;战略层谋划方案,优化资源配置。加强资源平台建设,包括信息平台、实践平台和服务平台建设。信息平台是基础,包括网络系统、人员配备和管理制度。实践平台,如实训室、实训基地等。服务平台可以是网络平台、服务窗口及校企合作实体。注意实训基地的分布(区域、行业、环境)、实习指导教师的选择(专职、兼职、企业)以及校友资源的发掘。有条件的院校,可将资源关系拓展为行动网络。注重学生合作,关注学生群体、社团的引导与培育。

流程优化。倡导协同理念,校外以实习基地为支撑构建实践教学价值链,通过信息流,协调实习基地、实习单位以及学生所在院校专业管理团队间对学生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指导。实现实践教学价值的增值。校内以优化教学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以及师生间的实践教学管理流程,剔除重复事务、非指导性指令,借助实践教学信息平台和专业管理团队,做好教学以及学生事务性管理的协调。加强教学分工与合作,发挥集体力量,激励校企协作,如校企共编教材、共授同一门课程、利用校园资源共同创业等。

信息共享。一是实践教学信息的互联与共享,及时收集相关信息,定期发布实践教学信息。二是知识、经验的共享,如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的交流,职院教师与企业专家的交流,校内教师与企业指导教师的沟通,注意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共享。三是教学运行信息的共享,充分利用信息平台,注重实践教学信息反馈。四是职业信息的共享,包括职业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动态。信息共享是资源共享的先导,也是合作双方价值增值的基础。

动态控制。实践教学分散化,教学链拉长,学生以及实习单位的差异增大。根据信息实行实践教学的动态控制。在及时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利用信息及网络技术及时作出分析,提出调控要求。比较棘手的问题也由专家小组给出建议。实行实践教学管理的前伸与后延,原管理视点聚焦在校内,需要强调教学设计的(前伸)和预判(后延)。学生成长或专业建设有自己的个性化要求,需要在实践教学中注重组织的柔性,保持教学的灵活性。管理触角应下沉,调动各主体的积极性,真正实现服务到位。

参考文献:

[1]穆林娟,贾琦.价值链成本管理为基础的跨组织资源整合:一个实地研究[J].会计研究,2012(5):67-71.

[2]蒋丽君.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构建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3(2):103-106.

[3]孙秋高.基于顶层设计的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毕业综合实践环节的改革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1(4):78-80.

Path Selection and Strategies of Specialty Practical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alue Chain

GAO Jian-Pu

(Zhejiang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College of Commerce, Shaoxing Zhejiang 312088,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enterprises, the value chain analysis into practice teaching, through the reflection on the teaching design of the existing practice and operation, puts forward the value chai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ing ideas, teaching path analysis framework and the path value features; and organizational restructuring, process optimization, information sharing, dynamic control can be used as a feasible teaching strategies path optimization.

Key words value chain; practice teaching; corporate restructuring; instructional design

猜你喜欢
企业转型价值链实践教学
数字化转型与价值链成本管理研究
价值链会计研究的现状和管理理论
试论工商管理对企业转型的影响
《价值链重构》
浅谈现代企业转型时期思想政治工作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成本价值链理论对管理会计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