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师范院校“校企校合作”需求契合机制构建

2014-10-09 16:35李文丽罗青兰
职业技术教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市场营销专业

李文丽+罗青兰

摘 要 校企校合作是职业师范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提高学生营销技能的必由途径。分析市场营销专业校企校合作现状及特征显示,需求错位是阻碍校企校合作主要的内在动因。以“了解需求-契合需求-满足需求”原则为激发合作内在动力,构建由需求契合探寻机制、需求契合协调机制、需求契合激励机制以及需求契合监督机制构成的市场营销专业校企校合作契合机制。

关键词 校企校合作;市场营销专业;需求契合;职业师范学院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11-0075-05

收稿日期:2014-03-07

作者简介:李文丽(1971- ),女,吉林九台人,博士,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罗青兰(1975- ),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吉林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职业师范院校校企校合作需求契合机制研究——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编号:ZC12066),主持人:李文丽。

职业师范院校以为职业学校培养优秀的职教师资为目标。学术性、职业性、师范性三者的统一是其本质属性,也是与其他普通高校教育的主要区别。所谓“校企校合作”是指职业师范院校、企业、中职学校的合作关系。校企校合作是职业师范院校发展现代职业师范教育,培养学术性、职业性与师范性兼容人才的必然趋势,也是解决当前职业师范教育定位不清、特色不明显等诸多问题的突破口和关键点。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市场营销就业岗位数量逐年增加,但是优秀营销人员供给缺口较大。从根源上看,这种现象与职业师范院校师资培养有一定关系,而市场营销专业本质属性决定该专业必须与市场密切结合。

一、市场营销专业校企校合作的现状及特征

本研究选择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地区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本科职业师范院校——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为研究对象,对在校395名学生参与的校企校合作有关情况进行问卷调研及访谈,进而分析市场营销专业校企校合作的现状及特征。

(一)市场营销专业校企校合作存在的问题

合作内容肤浅。在“职业师范院校—企业”合作中,双方合作意愿都比较强烈,学校出于完成实践教学的要求,部分企业在营销方面也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因此双方容易达成共识。但是双方合作内容都是比较浅层次的,主要是辅助企业做一些零散的、技术含量低的、重复性强的工作。如发放营销传单、参与节假日商场促销等活动。在调研中,大概95%以上的学生在实习中都做过这样非技能型营销工作,其中,80%在全部实习期间都是做这样的工作。虽然学校与企业合作意愿强烈,但是学生的参与热情并不高。在“职业师范院校—中职学校”合作中,学生从学校到学校,不具备走上讲台授课的能力,主要承担教辅工作,合作流于形式。

合作形式单一。在问卷中,期望“哪种形式合作”选项中,企业选择“培训人才”及“项目合作”、“信息交流”比例最高;中职学校选择“优质师资”比例最高;职业院校选择“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比例最高。但是实践中,校企校三方合作形式非常简单,按照学校教学大纲的要求,大四学生被学校安排到企业实习一段时间后,再被安排到中职学校实习,取得实习单位鉴定合格证明实习就算结束。所以,并未形成深层次合作模式。

合作路径不宽。三方直接联系进行合作的称为直接路径,通过中介(政府、熟人)介绍而进行的合作称为间接路径。在调查中显示,直接路径占12.5%,间接路径占87.5%。企业主动联系占10.3%,高校主动联系占82.3%,中职学校主动联系占7.4%。说明在合作中,高校主动性比较明显。间接路径比较通畅,直接路径困难比较大,需要有关方面搭建三方直接沟通的平台。

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所有的表象问题下都隐藏着共同的原因,即如果把职业师范院校看做合作的供方,那么中职学校、企业就是需方。无论三方有没有共同的发展目标,供方与需方在需求上处于错位状态,不契合是影响三方合作的根本性原因,尽管三方都有强烈的合作意愿,但是需求的不契合导致合作内容肤浅、形式单一、路径狭窄等问题。

(二)市场营销专业校企校合作特征

从校企校三方合作视角,结合职业师范院校办学特色及市场营销专业特点,归纳总结市场营销专业校企校合作特征:

一是投入资源少,效果明显。市场营销专业与理工类专业不同,不需要太多的硬件投入(如大型设备等),更多是隐形知识的共享、技能的发挥。因此,在合作中,校企校三方需要投入共建的资源少,合作效果很容易得到市场检验,效果明显。

二是合作效果高度依赖于合作管理。市场营销专业校企校合作,非资源依赖型,更多是依赖于管理。得益于中国良好的市场环境,市场营销工作机会非常多,只要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就能推动校企校合作良性发展。

三是合作形式灵活,操作性强。三方合作意愿强烈,合作中共建资源投入少,市场营销不受企业规模、类型、分布地区等条件限制,职业师范院校既有高职院校的职业性,同时,也具备普通高等院校的理论性。因此,可供合作选择的形式非常多,如人才培养型合作模式、研究开发型合作模式、生产经营型合作模式和总体综合型合作模式,正因为三方合作需要条件简单、资源有限,时机成熟,所以校企校合作容易操作。

四是可合作的行业分布范围广、人员需求量大,但深度合作难度大。在买方市场时代,任何企业都需要营销。基于产品营销普遍性规律,能够支撑学生完成一定程度的营销工作,但是营销差异化要求,又使学生难于驾驭各类产品的营销工作,企业期望校方输出提供既懂技术又懂营销的学生。

五是供方可替代性强。在校企校三方合作中,职业师范院校合作意愿最强烈,主要原因是企业、中职学校在合作对象选择上具有很强的可选择性,也就是供方的可替代性强。普通院校非营销专业的学生可以做营销工作,也可以到中职学校担任教师,这有体制上的原因,当然职业师范教育缺乏特色也是不能推卸的责任,而校企校合作真正落到实处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二、校企校合作主体需求分析

很多学者从外部视角对校企合作进行了研究,将学校、企业看做独立的个体,通过外部力量推动合作,如政策驱动、行政驱动、法律驱动、企业激励驱动等[1][2][3]。而在实践中则存在外热内冷、为追逐短期利益浪费资源的现象。要克服这一问题,必须让三方从内在需求上高度契合,凝聚成一股力量去合作,再加之外力的驱动,效果才会更好。本文综合关于校企校三方的需求研究发现,高校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与资金获取有关、成果转化有关、人才培养有关、科研人员发展有关等方面;企业需求主要为研究开发、技术学习、人才获取及市场进入等方面[4][5];中职学校最主要的需求为获取优质师资。为了更好地研究需求契合问题,必须对现有的表象需求进行深入研究,借鉴马斯洛需求理论及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6][7],将高校、企业、中职学校的需求从低到高划分为利益需求、知识需求、价值需求三层。

(一)校企校合作主体需求层次

利益需求。主要指合作主体为了满足自身短期利益进行合作的需求。利益成为合作主体评价是否进行合作、合作程度及合作效果的主要标准。对于市场营销专业来说,企业方利益通常表现为:通过合作,获得短期廉价劳动力;扩大知名度,赢得政府好感;融洽人际关系等。对于高校方利益表现为:完成实践教学任务;促进毕业生就业;获得企业赞助;课题申请、评估、推广的佐证等。中职学校利益表现为:减轻教辅人员工作量,加强对学生日常管理等。利益需求对于合作主体来说,是一种低层次的需求。

知识需求。按照资源论观点,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组织最重要的异质性资源,知识能够创造组织核心竞争优势。合作主体间具有知识共享、知识转移的需求。职业师范院校作为专门性教育机构,教师与学生具有较高的知识与智慧。但是在企业中营销经验不足,而营销知识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重复使用,内化为个人隐形知识才能转为营销技能,而企业能够提供这样的训练平台。相反,企业作为一个生产组织,员工具有很强的实践智慧,但是系统理论不够丰富,而学校具有提供理论水平的优势。中职学校也需要不断提升教师理论实践水平。因此,合作三方都有着强烈的知识需求。这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需求,这种需求只有通过学习、实践才能习得,受知识学习者的吸收能力决定。知识需求具有长期性、稳定性的特征。

价值需求。价值需求是指在合作中,建立在主体价值认知一致的基础上,对共同发展、共同创造价值的需求。与利益需求、知识需求不同,价值需求是一种高层次的需求,是与发展战略、社会责任密切联系的价值观。不是简单通过资源获取、知识交易获益,而是一种开放通融的长期发展观。对于市场营销专业来说,供方获得价值需求表现为:真正落实合作模式,学生技能提升等;需方价值需求表现为:为企业(中职学校)创造价值。价值需求具有全面性及长期性的特征。

(二)校企校合作主体需求特征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认为校企校合作主体需求呈现如下特征:

校企校合作主体需求多样性。校企校三方主体在不同时期、不同发展阶段会产生不同的需求。即使是同一时期,也可能存在着不同需求。校企校合作内力多表现为多种需求的共同作用。

校企校合作主体需求层次性。需求呈现层次性,由高到低为价值需求、知识需求及利益需求。在一定时期内,虽然多种需求同时存在,但是最强烈、最迫切的主导需要影响合作行为的产生。

校企校合作主体需求可变性。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合作主体的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会随着条件变化而发生变化,当原来主导需求得到满足后,会产生新的需求。

三、校企校合作需求错位分析

合作内容错位。指合作方在需求内容上的不一致而导致合作效率低下情况。校企校三方需求内容错位有两种情况:一是三者完全不契合,如企业主导需求是经济需求,需要临时性营销工作,职业师范院校主导需求是知识需求,需要企业培育学生营销技能,中职学校主导需求是知识需求,需要提高教师职教水平,这是典型的极端不契合。二是职业师范院校与企业需求不一致,但是与中职学校需求内容一致,这是比较低的契合。我需要A,对方给予B,或只是给予B的表象,都无法真正共赢。因此,无论哪种形式的错位,带来的弊端都是合作程度无法深入、合作不稳定,具有临时性,这是短暂的合伙关系。

合作时空错位。指合作方在时间、空间上的不一致导致的合作效率低下情况。营销工作广泛分布在各个地域的各个行业中,企业需求具有很强的多样性及多变性。职业师范院校由于囿于学校规制的限制,很难在更广范围内、更多领域中择寻到适合的合作企业。再加之信息不对称,企业不了解哪些学生、教师能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因此,由于时间、空间上的限制也会形成合作错位,很多高校也以方便为原则选择实习基地。这也阻隔了有条件进行需求契合的校企校进行深度融合。

合作价值错位。指合作方在战略方向、价值认同上的不一致导致合作效率低下情况。学校和企业属于不同性质的组织,企业逐利为目标,体现经济功能,学校教书育人,体现教育功能。但是二者不是不可调和,可以在共同认知基础上,从战略视角去操作实现教育功能与经济功能的相互融合。而现实中,价值错位现象最为普遍,将学校与企业视为对立面,校企合作演变成利益的博弈。

四、构建市场营销专业校企校合作需求契合机制

基于上述校企校合作需求特征及需求错位分析,以“了解需求-契合需求-满足需求”为原则激发合作内在动力,从政府、企业、学校及中介机构层面,构建由需求契合探寻机制、需求契合协调机制、需求契合激励机制以及需求契合监督机制构成的市场营销专业校企校合作契合机制,如图1所示。

建立需求契合探寻机制。一是了解合作主体的需求。具体办法:建立由政府(包括中介机构)、企业、学校三级校企校合作信息平台,收集、整理、分析职业院校、企业、中职学校需求信息。这样合作主体可以通过信息平台了解对方需求,并有针对性地去满足其需求。建立校企校合作调研汇报制度,高校与企业要定期向政府相关部门汇报合作的新动向与新需求,有利于政府制定相关扶持政策。二是分析合作主体的需求。企业与学校的合作需求是动态的、复杂多变的,为了准确把握需求动态变化规律及主导需求类型,借助研究机构或建立关于市场营销需求分析中介机构,主要任务是分析企业与学校合作需求的变化情况,作为合作主体决策依据。三是培育、挖掘需求契合点。一方面,校企校三方主体自身根据相关信息自我契合;另一方面,通过中介机构的专业分析,更多地培育、挖掘校企校三方需求契合点,扩大需求交集,提升需求层次。

建立需求契合协调机制。校企校合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工作,涉及多方主体,内部主体主要为职业师范院校、企业及中职学校,外部参与主体有政府、中介机构等。我国职业师范教育中的校企校合作工作还不够成熟,因此找到合作需求契合点后,还需要建立起专门的协调机制,使校企校合作工作顺利持久开展。具体办法:政府建立专门协调企业、学校的合作部门,负责校企校合作指导协调工作;为校企校合作牵线搭桥,协调解决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企业与学校分别成立专门的职能部门,负责校企合作建设工作及日常运行工作。

建立需求契合激励机制。政府尽快出台可操作的关于职业师范院校校企校合作法律,规范校企校合作管理。制定明确校企校合作的责任、权力、利益等方面的法规,以确保合作能健康有序地运行。尤其要保护合作企业的利益,如使其获得国家税收、财政补贴等方面的优惠,或者使企业能够获得职业师范院校人才培训、科技研发等方面的支持,使合作主体的利益需求得到满足,在此基础上,尽快培育高层次合作需求,保证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学校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以提高学生营销技能为目标出台相关规定,提高合作需求层次,避免低层次上重复工作。激励教师及管理人员转变工作方式,将提高学生岗位能力作为工作重心。

建立需求契合监督机制。一是建立符合校企校合作需要的教学管理制度以及较为健全的评估体系,使校企校合作有一系列制度的保障。二是建立校企合作跟踪反馈管理系统。对在企业的学生建立信息库,了解学生动态及实习实训情况,通过电话、通信和网络与学生保持联系,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追踪调查,收集学生对实习实训的意见和建议,为校企校合作的改革提供准确的反馈意见。

参考文献:

[1]刘文清.构建利益驱动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2):10-11.

[2]庞世俊,庞少召.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的驱动方式解构、问题与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5):38-39.

[3][4]王艳丽.校企合作动力机制及其合作模式研究[D].太原:太原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31-36.

[5]王艳丽,薛耀文.基于企业视角的促进校企合作效果的实证分析[J].科学学 研究,2010(7):1083-1084.

[6]张胜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理想类型”[J].教育与职业,2011(12):12-14.

[7]蔡春红.基于价值导向的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可持续发展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11(9):11-12.

Research on Need Fitting Mechanism of the School-Enterprise-School Cooperation in Vocational Teachers College

——Taking Marketing Major as an Example

LI Wen-li,LUO Qing-lan

(Department of Business and Industrial Administration,Jilin Teachers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Changchun Jilin 130052, China)

Abstract The school-enterprise-school cooperation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improve students marketing skills of marketing major in vocational teachers college. Firstly, the paper analyzes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chool-enterprise-school cooperation about marketing major,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major obstacles of the school-enterprise-school cooperation is the demand dislocation. Then, it discusses demand leve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eason of demand dislocation of school-enterprise-school cooperation. Lastly, basing on the principle of “understanding-fit-meet”demand, it constructs need fitting mechanism for school-enterprise-school cooperation about marketing major from four aspects, what is need fitting mechanism of exploration, coordination, incentive and supervision.

Key words school-enterprise-school cooperation; marketing specialty; needs fit; vocational teachers college

建立需求契合协调机制。校企校合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工作,涉及多方主体,内部主体主要为职业师范院校、企业及中职学校,外部参与主体有政府、中介机构等。我国职业师范教育中的校企校合作工作还不够成熟,因此找到合作需求契合点后,还需要建立起专门的协调机制,使校企校合作工作顺利持久开展。具体办法:政府建立专门协调企业、学校的合作部门,负责校企校合作指导协调工作;为校企校合作牵线搭桥,协调解决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企业与学校分别成立专门的职能部门,负责校企合作建设工作及日常运行工作。

建立需求契合激励机制。政府尽快出台可操作的关于职业师范院校校企校合作法律,规范校企校合作管理。制定明确校企校合作的责任、权力、利益等方面的法规,以确保合作能健康有序地运行。尤其要保护合作企业的利益,如使其获得国家税收、财政补贴等方面的优惠,或者使企业能够获得职业师范院校人才培训、科技研发等方面的支持,使合作主体的利益需求得到满足,在此基础上,尽快培育高层次合作需求,保证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学校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以提高学生营销技能为目标出台相关规定,提高合作需求层次,避免低层次上重复工作。激励教师及管理人员转变工作方式,将提高学生岗位能力作为工作重心。

建立需求契合监督机制。一是建立符合校企校合作需要的教学管理制度以及较为健全的评估体系,使校企校合作有一系列制度的保障。二是建立校企合作跟踪反馈管理系统。对在企业的学生建立信息库,了解学生动态及实习实训情况,通过电话、通信和网络与学生保持联系,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追踪调查,收集学生对实习实训的意见和建议,为校企校合作的改革提供准确的反馈意见。

参考文献:

[1]刘文清.构建利益驱动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2):10-11.

[2]庞世俊,庞少召.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的驱动方式解构、问题与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5):38-39.

[3][4]王艳丽.校企合作动力机制及其合作模式研究[D].太原:太原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31-36.

[5]王艳丽,薛耀文.基于企业视角的促进校企合作效果的实证分析[J].科学学 研究,2010(7):1083-1084.

[6]张胜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理想类型”[J].教育与职业,2011(12):12-14.

[7]蔡春红.基于价值导向的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可持续发展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11(9):11-12.

Research on Need Fitting Mechanism of the School-Enterprise-School Cooperation in Vocational Teachers College

——Taking Marketing Major as an Example

LI Wen-li,LUO Qing-lan

(Department of Business and Industrial Administration,Jilin Teachers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Changchun Jilin 130052, China)

Abstract The school-enterprise-school cooperation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improve students marketing skills of marketing major in vocational teachers college. Firstly, the paper analyzes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chool-enterprise-school cooperation about marketing major,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major obstacles of the school-enterprise-school cooperation is the demand dislocation. Then, it discusses demand leve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eason of demand dislocation of school-enterprise-school cooperation. Lastly, basing on the principle of “understanding-fit-meet”demand, it constructs need fitting mechanism for school-enterprise-school cooperation about marketing major from four aspects, what is need fitting mechanism of exploration, coordination, incentive and supervision.

Key words school-enterprise-school cooperation; marketing specialty; needs fit; vocational teachers college

建立需求契合协调机制。校企校合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工作,涉及多方主体,内部主体主要为职业师范院校、企业及中职学校,外部参与主体有政府、中介机构等。我国职业师范教育中的校企校合作工作还不够成熟,因此找到合作需求契合点后,还需要建立起专门的协调机制,使校企校合作工作顺利持久开展。具体办法:政府建立专门协调企业、学校的合作部门,负责校企校合作指导协调工作;为校企校合作牵线搭桥,协调解决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企业与学校分别成立专门的职能部门,负责校企合作建设工作及日常运行工作。

建立需求契合激励机制。政府尽快出台可操作的关于职业师范院校校企校合作法律,规范校企校合作管理。制定明确校企校合作的责任、权力、利益等方面的法规,以确保合作能健康有序地运行。尤其要保护合作企业的利益,如使其获得国家税收、财政补贴等方面的优惠,或者使企业能够获得职业师范院校人才培训、科技研发等方面的支持,使合作主体的利益需求得到满足,在此基础上,尽快培育高层次合作需求,保证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学校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以提高学生营销技能为目标出台相关规定,提高合作需求层次,避免低层次上重复工作。激励教师及管理人员转变工作方式,将提高学生岗位能力作为工作重心。

建立需求契合监督机制。一是建立符合校企校合作需要的教学管理制度以及较为健全的评估体系,使校企校合作有一系列制度的保障。二是建立校企合作跟踪反馈管理系统。对在企业的学生建立信息库,了解学生动态及实习实训情况,通过电话、通信和网络与学生保持联系,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追踪调查,收集学生对实习实训的意见和建议,为校企校合作的改革提供准确的反馈意见。

参考文献:

[1]刘文清.构建利益驱动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2):10-11.

[2]庞世俊,庞少召.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的驱动方式解构、问题与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5):38-39.

[3][4]王艳丽.校企合作动力机制及其合作模式研究[D].太原:太原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31-36.

[5]王艳丽,薛耀文.基于企业视角的促进校企合作效果的实证分析[J].科学学 研究,2010(7):1083-1084.

[6]张胜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理想类型”[J].教育与职业,2011(12):12-14.

[7]蔡春红.基于价值导向的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可持续发展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11(9):11-12.

Research on Need Fitting Mechanism of the School-Enterprise-School Cooperation in Vocational Teachers College

——Taking Marketing Major as an Example

LI Wen-li,LUO Qing-lan

(Department of Business and Industrial Administration,Jilin Teachers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Changchun Jilin 130052, China)

Abstract The school-enterprise-school cooperation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improve students marketing skills of marketing major in vocational teachers college. Firstly, the paper analyzes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chool-enterprise-school cooperation about marketing major,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major obstacles of the school-enterprise-school cooperation is the demand dislocation. Then, it discusses demand leve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eason of demand dislocation of school-enterprise-school cooperation. Lastly, basing on the principle of “understanding-fit-meet”demand, it constructs need fitting mechanism for school-enterprise-school cooperation about marketing major from four aspects, what is need fitting mechanism of exploration, coordination, incentive and supervision.

Key words school-enterprise-school cooperation; marketing specialty; needs fit; vocational teachers college

猜你喜欢
市场营销专业
从预设到生成:行动导向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
应用型学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STEP”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基于案例分析的校友平台建设研究
市场营销专业小学期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文素质教育浅析
基于能力培养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方法的探析
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销售管理》课程设计初探
应用技术大学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实践体系改革
民办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