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区教育中心能力建设探究

2014-10-10 08:36华芳英鲍忠良
继续教育研究 2014年7期
关键词:中心社区农村

华芳英 鲍忠良

(嘉兴广播电视大学,浙江嘉兴 314000)

【华芳英:嘉兴广播电视大学教务处处长,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成人教育、远程教育研究。鲍忠良:嘉兴广播电视大学校长,硕士,主要从事成人教育研究】

一、引言

推进城镇化进程需要大力发展农村社区教育。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概念,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即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和谐进步[1]。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3月5日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遵循发展规律,积极稳妥推进,着力提升质量[2]。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提出,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3]。当前在城镇化进程中,人口流动的日益加剧,新市民数量不断增加,“外来新居民”大量涌现,使社会结构也发生重大变化,而社会结构的转变对社会管理也带来不少难题,这些问题迫切需要解决。这一任务就落在起着“大教育”作用的农村社区教育身上[4]。

新型城镇化需要加强农村社区教育中心能力建设。当前,越来越多的乡建制改为镇建制,甚至探索新市镇的建设与发展模式,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将新市民教育、新居民教育放在新型城镇化工作的重要地位来抓,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而农村居民市民化这一任务需要社区教育中心这一载体来全力推动。因此,农村社区教育中心的能力建设是首要任务。

加强农村社区教育中心能力建设也是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当人们解决了吃饭、穿衣等基本需要后,就会产生更高层次的安全、尊重、社交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民的物质生活日益得到满足的同时,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强烈。作为新农村建设中承担培育、提升新市民素质职能的重要组织——农村社区教育中心必须加强能力建设,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的需要。

二、当前农村社区教育中心的功能分析

如果我们要加强农村社区教育中心的能力建设,必须首先了解当前农村社区教育中心的功能,因为能力建设必须围绕功能发挥这条轴线而展开。一直以来,人们对农村社区教育中心功能的认识不尽相同。如果从具体内容来分析,其功能可以是正规教育补充功能、成人社会化功能、扫盲教育功能、休闲娱乐功能、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功能、社区规划与服务的弥补功能等。如果从其承担的社会职能来分析,可以是政治教育功能、知识教育功能、普及教育功能和管理协调功能等。但如果我们从农村社区教育中心目前所开展的具体工作来看,笔者认为,项目主题式功能分析视角更适合农村社区教育中心的实际。农村社区教育中心通常以项目主题为契机调动、整合各种资源,动员社区成员积极参与,利用项目的实施来激发社区群众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由项目活动向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机制的转化。项目主题式社区教育中心的功能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见图1):

(一)目标

以提升居民的社区归属感与参与意识为基础,以提高社区居民科学文化素养为动力,通过项目活动来实现。

(二)调查

寻求社区教育的切入口。通过分析研究,把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脉搏;通过社会调研,掌握社区现状,了解居民需求。

图1 社区教育中心“项目主题式”功能分解图

(三)设计

根据问题进行项目规划,制定社区教育活动方案。

(四)协调

对社区内、外部资源进行协调、整合。

(五)课程

课程资源是开展社区教育的关键资源,中心可以开发特色课程、乡土教材,也可以对外地的教材进行本土化改造,更可以对各层次社区教育组织所提供的课程资源进行筛选、整合。

(六)实施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育活动形式与方法,开展有针对性的能力提升与培训活动。

(七)拓展

建立联系网络,通过项目后的多沟通、多联系、多交流,实现项目实施功能的延续性与辐射性。

(八)评估

对项目活动的监测与反馈。通过自我评估、外部评估、综合评估等途径,关注活动的过程,注重活动的效益,总结成功的经验,查找失败的原因,实现客观归因与分析。

(九)总结

进行经验总结,并通过各地社区的经验交流,分享工作经验。

三、农村社区教育中心能力构成与能力建设问题

(一)农村社区教育中心能力构成

农村社区教育中心是农村开展社区教育的主阵地,加强农村社区教育中心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其功能与作用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这里所指的农村社区教育中心能力是指该组织的能力而非职能,是指农村社区教育中心这一组织本身作为一个集合体进行相应的组织运作,实现其自身目标时所应具备的综合能力。

现实中我们发现,社区教育研究领域至今鲜见关于农村社区教育中心能力建设的完整的研究成果。在此,我们根据组织边界理论和场域理论来分析农村社区教育中心的能力构成。组织边界理论认为,组织边界存在于其控制的关键资源并通过它分享剩余的界限之内。因此,组织边界作为组织能力和资源配置的范围界限,其本质就是能力边界[5]。按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对“场域”的理解认为,“场域”是在关系系统中的网络。一个场域就是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6];场域又是一个共时的运作空间,在各自行动者或机构寻求共谋关系中,遵循一定规则,并在历时的生成性过程中,产生不同的张力,形成该场域的动力学机制[7]。因此,从“场”理论来看,因为“场”的存在就在各节点的行为活动之中产生了一定的“场力”,亦即组织能力。根据“场力”的作用和治理范围来分析,农村社区教育中心组织能力可分为结构能力、运作能力和关系能力[8]等三大类。

根据这一分类,结合当前农村社区教育中心所应发挥的功能与作用,笔者认为,农村社区教育中心的能力建设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见表1)。

表1 农村社区教育中心能力分解图

其中,结构能力是农村社区教育中心作为组织所应拥有的一种基于组织本身的能力,不仅包括物力、人力资源的支配能力,也包括组织本身的管理与治理的能力以及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等能力。例如,农村社区教育中心可以对结构变化、岗位调整、人员选拔、手段更新等进行变革,以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农村社区教育中心作为事业单位,运作能力具体表现为信息筛选、整合与供给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拓展与服务能力、学习与创新能力等。例如,组织通过分析新型城镇化发展与居民实际需求的变化,改变心智模式,加强培训与学习,从而拓展项目活动,提高服务能力。

资源观认为,资源之间的关系本身就是一种价值来源。因此,作为一种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的组织,农村社区教育中心不是孤立地存在于社会系统之外,而是社会系统中的一员,其性质决定了它的公共性、社会性。其关系能力可细分为中心与政府、中心与居民的互动以及社会影响能力等。例如,中心可以通过各种宣传途径,介绍社区教育项目内容、各项目适合人群、相关政策要求,通过选择有效形式与方法开展教育培训活动,让社区居民获得实惠,同时不断扩大中心的社会影响力。

结构能力、运作能力与关系能力共同构筑了农村社区教育中心的组织能力。其中,结构能力是基础,运作能力是核心,关系能力则是通过与外界进行价值交换,保证结构能力、运作能力与外界有效互动并实现其价值[9]。

(二)当前农村社区教育中心能力建设的不足

当前,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区教育中心所承担的社区教育任务非常繁重,不仅承担着对当地居民的文化提升、技能培训任务,还承担着政策法制宣传与文体娱乐的熏陶等任务;不仅有学历教育,更有多品种、多领域的非学历教育培训任务;不仅要面对少年儿童开展兴趣活动,更要面对中青年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和文化提升活动,还要组织老年人开展所需的文化娱乐活动;不仅要面对常住居民开展各类社区教育活动,还要面对新居民开展各种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活动。因此,当前农村社区教育中心需要大力加强能力建设,但比照社区教育中心的能力结构,中心的能力水平与能力建设尚存在许多不足。

1.认识不深,规划不够,中心战略规划能力匮乏。虽然国家已将社区教育纳入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但政府还没有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层面上对社区教育确立法律保障体系,在微观层面的实施上则更缺乏具体而详细的实施规划。当前,农村社区教育无论是基础设施、师资队伍仍严重缺乏,同时运动形式多、“三农”联系少,社区教育相关部门之间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和利益的驱动,而无法扬长避短实现真正融合。而中心的各项活动也只停留于表面,缺乏周密安排与整体规划。各社区教育中心往往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各自为战,重复建设和资源闲置问题突出。

目前,我国“三农”发展取得较大成绩,但任务艰巨,例如,农民增收难、增效难,农村建设难、就业难,农民就医难、维权难等。如果从新型城镇化背景来审视,这不仅是三农问题本身,而且危及城市的安全,甚至会严重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它需要通过社区教育去提高农民素质、培养农民技能、改善农民困境、促进农民增收、构建和谐社会。因此,如何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把准市场脉搏,加强农村社区教育的计划性,保证社区教育的持久性,提高农村社区教育质量,完善评估考核体系,在社区教育的驱动机制上实现质的转变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2.投入不足,发展不平衡,中心资源培植与调配能力不够。农村社区教育中心是开展农村社区教育的“桥头堡”,也是农村社区教育组织架构中的核心。一些乡镇社区教育中心有做好社区教育工作的愿望,在工作中表现出较强的主动性,但在实际工作中最困扰他们的是经费问题。社区教育有大部分项目都是公益性的培训和教育,钱从哪里来?除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等政府有相关经费支持,其余的项目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都没有明确的经费支持的说法与依据。同时,在业务上农村社区教育工作缺乏相关的指导和培训,社区教育学院由于自身力量和不熟悉农村具体工作的原因,不能有效地指导农村社区教育工作,相关的农村社区教育业务培训也很少,使得农村社区教育工作者长期缺少学习提高的机会,工作只凭想当然,缺乏科学支撑与方法指导。例如,嘉善县的社区教育中心教学资源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没有改变教学资源匮乏的局面。一些乡镇教学设施简陋,在开展教学时既没有多媒体设备,也没有计算机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区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另外,缺乏专业对口的师资,一些培训活动由于信息的缺乏,找不到对路的优秀专业教师,严重影响培训活动的质量,在教材、图书、杂志和电子光盘等教学资源上也极度缺乏,严重制约了农村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当前农村社区教育中心或缺乏对现有教育资源进行有效调配的能力,或缺乏培植、开发新资源的信心与能力,更谈不上有多少拓展服务、学习创新能力了。

3.机制不健全,职能不明确,中心关系互动与社会影响能力不高。农村社区教育中心是常设机构,有其固有的任务与职能。但农村社区教育是“大教育”,它需要社区教育领导机构的牵头,将包括中心在内的相应机构、政府部门甚至社会组织有机组合起来,建立起农村社区教育的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而作为农村社区教育的组织实体,农村社区教育中心必须履行起协调、沟通的职能,处理好政府与中心、中心与居民之间的关系,使彼此之间围绕社区教育这一中心实现真正的互动,增强社会影响力,提高社区教育的实效性。

在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因相关机制不完善,中心职能不明确,导致中心以外的相关部门对有关的活动配合不够、支持不力,中心的协调与推动工作难见其效,处于尴尬的境遇:不去协调则难以交代,主动协调配合度又不高,最终导致中心的工作积极性也不高,关系能力无从展现。

四、当前加强农村社区教育中心能力建设的关注点

(一)在组织建设上要明确职能与分工,建立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精简有效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多元化的社区教育组织体系,建构起一个保障有力、运作有序的社区教育协调网络,全面开发社区教育的社会性支持资源,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力量,是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根本性措施。

具体而言,在组织机构上,要建立由行政领导和各方面代表人士组成的社区教育委员会;在管理体制上,真正建立起“党政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同时,政府还需出台相应的地方性社区教育法规与政策,对社区教育的目标任务要求、社区教育的对象、机构和成员、经费渠道和相关部门的职责、社区人员的学习权利和义务、奖惩措施和实施等做出具体规定,以确保社区教育发展有序,有效运行。

(二)在队伍建设上要加强对专兼职和志愿者队伍的指导与培训

1.在政策与行政行为上,要注重队伍建设的规划性,提高针对性。首先,基层政府要面对新形势、思考新问题,立足于工作的本土化,提高工作的针对性,重视农村社区教育在基层社会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要配备强有力的基层社区教育工作者。其次,要根据现状与发展趋势,制定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的短期、中期和长期规划,内容应包括专职工作者队伍、兼职教师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建设,但重在规划好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队伍的建设与发展,要明确其工作任务、能力要求,严把入口关。

2.在培训行动上,要突出管理技能的培养与实践,提高有效性。首先,要学会实地调研,善于捕捉问题,了解群众需求。其次,要善于计划决策,周密思考,提高项目实施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再次,要精心组织与认真实施,提高项目活动的辐射力。最后,善于总结与反思,提升后续工作和自身发展的内储力。当然,对农村社区教育工作者进行人际交往与有效沟通技能的培训也是不容忽视的,它有助于提高工作者们的沟通与协调能力,进而提高农村社区教育中心的横向互动能力与社会影响力。

3.在考评激励上,强调评价的过程性与社会效益性,提高积极性。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社区教育工作者角色已由“教学者”为主转向以“管理者”为主。转变后的角色呼唤一种全新的考评激励机制。要以项目考评为抓手,以发展性评价为原则,突出对管理成效的考核;要重视过程性考核,在强调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强调社会效益;在考评方式上要采取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要拓宽评价主体,尝试领导评议、同行评议、自我评价与学员评议相结合;同时,还要将考评结果与奖金挂钩,引进公平竞争的激励机制,提高农村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10]。

(三)在文化建设上要重视物质、制度、行为和精神文化的共同发展,实现传承与创新的和谐统一

目前,农村社区教育中心文化建设缺失严重,具体表现如下:重技能培养、轻人文教育,造成中心建设与文化的分离;重制度制定、轻人文关注,造成制度文化与行为文化的脱离;重显性文化、轻隐性文化,造成物质、行为、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建设的剥离;抓项目拓展多,抓推广普及少;抓节日活动比赛多,抓经常性集体活动少;封闭型活动多,开放型活动少;重内部建设、轻外部调研;等等。以上种种,导致各基层农村社区教育中心文化建设思路单一,内容雷同,缺少特色,建设失效。

“文化即人化”,文化的主体是人。现代文化生态学认为,人的生存和人类文化的创造,都有赖于环境与人的能量、物质、信息的交流[11]。文化生态学强调各就各位,根据目前农村社区教育中心承担的目标任务,构建农村社区教育中心文化建设应该体现民族的、地域的、系统的、中心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开放的(发展、包容、接纳)的特点。同时,在中心文化建设的具体操作上要做好有效应对。

首先,在内容上,构建生态的文化系统。生态的就是和谐的,可以考虑精神、行为、制度、物质等文化协同发展。但文化建设内容绝对要包含核心价值文化、优秀地域文化以及中心发展过程中历史积淀而成的文化。其中,核心价值文化应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文化、优秀民族文化等,地域文化应包括当地优秀的特色文化与传统文化,等等。其次,在渠道上,注重个性化文化载体的搭建。可以利用地域传统文化节日活动,传承传统文化,也可以利用地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特色与亮点来培育新的现代文化,让中心在文化的建设中实现传承与创新的和谐统一,助推中心关系能力的有效提升。

[1]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EB/OL].[2014 - 03 - 17].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20140317/103918527097.shtml.

[2]李克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EB/OL].[2014 -03 -05].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3/05/c_119614495.htm.

[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2013 -11 -15].http://cpc.people.com.cn/n/2013-11/15/c64094-23559163-6.html.

[4]华芳英.城镇化进程中人的现代化及其路径选择[J].继续教育研究,2010(10):166 -168.

[5]Teece D.J.,Pisano G.and Shuen A.Firm Capabilities,Resources and the Concept of Strategy[M].Mimeo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1990:11 -16.

[6][7][法]皮埃尔·布迪厄.[美]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33 -134,131.

[8][9]张 冉.行业协会组织边界与组织能力模型的构建研究[J].财经论丛,2007(5):94,95.

[10]华芳英,等.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社区教育工作者角色定位转变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2(20):155-156.

[11]严俊杰,黄正泉.“两型社会”的文化生态学思考[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63-64.

猜你喜欢
中心社区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