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纱布异物CT表现及误诊分析

2014-10-11 09:43黄兴涛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放射科重庆4020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放射科重庆40006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重庆40006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年3期
关键词:放射科纱布包膜

刘 历,黄兴涛,杨 艺,李 琦(.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放射科,重庆 4020;2.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放射科,重庆 40006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重庆 40006)

腹腔纱布异物是较少见的医源性疾病,为手术过程中纱布残留在人体内所形成的病变,好发于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妇产科手术患者[1]。腹腔纱布异物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特异性,影像学表现酷似肿瘤,误诊率较高。及时明确诊断并取出残留的纱布异物,可大大减少患者所承受的痛苦[2-4]。因此,分析腹腔纱布异物影像学征象,掌握其特征性改变,对避免疾病的误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07~2012年经手术病理学检查证实的3例腹腔纱布异物患者的CT表现,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了导致误诊的原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2012年腹腔纱布异物的误诊患者3例,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25、28、57岁,前2例患者行剖宫产手术,后1例患者行胆囊切除术。3例患者均有术区不同程度痛痒不适、乏力等症状。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学检查证实。

1.2 方法 采用荷兰飞利浦公司Brilliance型16层螺旋CT扫描仪和德国西门子公司16层螺旋CT扫描仪对患者进行全腹部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前嘱患者饮清水800~1 000mL,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足先进,上臂上抬高过头,行常规全腹部平扫后再行增强扫描。扫描过程中嘱患者平静呼吸后屏气。管电压120kV,管电流250mA,层厚5mm,层间距5mm,准直器宽度0.75mm。增强扫描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30 g/100mL),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剂量1mL/kg,流率2.5mL/s,动脉期为注药开始后35s,静脉期为注药开始后70 s,延迟期为注药开始后3min。由2名副主任医师对3例患者CT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主要观察肿块的部位、形态、大小、密度、肿块周围情况及增强特点。在观察肿块密度时,分别于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测定肿块内部及包膜CT值,同时保证每个时期测定的感兴趣区域一致。

2 结 果

患者1于10月前行剖宫产手术,病理学检查诊断为“腹腔纱布残留并异物肉芽肿形成”,CT检查成像显示右侧髂窝软组织密度肿块,包膜完整(见图1)。患者2于8年前行胆囊切除术,病理学检查诊断为“腹腔纱布残留并异物肉芽肿形成”,CT检查成像显示肝脏下极内缘旁混杂密度肿块,包膜完整(见图2)。患者3于20d前行剖宫产手术,病理学检查诊断为“腹腔纱布残留”,CT检查成像显示中腹部混杂密度肿块,包膜不完整(见图3)。3例患者CT检查表现见表1,所有患者均无腹腔淋巴结肿大。

图1 患者1CT检查成像

表1 3例腹腔纱布异物患者CT检查表现

图2 患者2CT检查成像

图3 患者3CT检查成像

3 讨 论

腹腔纱布异物实质为慢性炎症性包裹,一般是由于手术中残留纱布而形成。纱布周围为以纤维结缔组织为主的包膜,血供丰富,系纱布刺激周围大网膜及邻近肠管产生的大量纤维蛋白。腹腔纱布异物最初为疏松的纤维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及新生肉芽组织,随着时间的延长,纤维结缔组织逐渐丰富、肉芽组织逐渐机化,最后纤维结缔组织变致密,而其内部则为以巨噬细胞增生为主的肉芽肿并伴脓肿形成[4-6]。

3.1 CT表现特点 腹腔纱布异物CT检查表现为假肿瘤样病变。病变部位不一,但均位于手术部位,多表现为类圆形肿块,较大,周围有包膜,边界较清楚,内部密度不均匀。因腹腔纱布残留时间不同,病变内部密度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亦不同。残留时间较短者,内部不均匀,可见条带状稍高密度影及大小不等气泡影,呈蜂窝状,气泡形态多变,可呈不规则形,也可呈类圆形,病变包膜可不完整,周围脂肪间隙可显示模糊。残留时间较长者,内部密度亦不均匀,可见点状钙化及絮状或条带状稍高密度影,病变包膜完整,边界清晰,周围脂肪间隙显示清晰[3]。有研究者认为CT检查见病变内有云雾状、漩涡状或脑回状密度增高影漂浮于囊液中,为纱布异物的特异性征象[7]。本研究中,有2例患者CT检查均可以见到该征象。CT增强扫描显示,腹腔纱布异物不论残留时间长短,均表现为内部无明显强化,而包膜呈持续性强化。

3.2 误诊原因分析 腹腔纱布异物较少见,本组患者1、患者2均误诊为腹腔肿瘤性病变,患者3亦未明确诊断。分析误诊原因可能为:(1)腹腔内出现孤立肿块,肿瘤较多见,异物性脓肿少见。由于近年来肿瘤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放射科医师对肿瘤诊断的警惕性较高,并且异物亦可形成肿块、包膜以及强化等与肿瘤相似的CT征象。因此,诊断时首先考虑到的就是肿瘤,而很少考虑到异物形成的脓肿(如腹腔纱布异物)。(2)放射科医师对腹腔纱布异物的CT检查特征缺乏认识。在分析检查结果时,往往“只见肿块”,而未仔细分析腹腔纱布异物“内部无强化但包膜持续性强化”的CT增强特征。(3)放射科医师在分析病变时,只是孤立地分析“肿块”的CT检查表现,而未充分结合患者临床病史进行全面分析。

3.3 鉴别诊断 腹腔纱布异物发生位置不一,但均发生于手术部位,因此,应注意与病变部位的常见肿瘤相鉴别。(1)如病变发生在胃小弯区、肠管间隙,且病变组织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时,应与胃肠道间质瘤鉴别:胃肠道间质瘤多为类圆形,边界相对清晰,病灶组织的密度大多不均与,可出现出血、坏死,但钙化少见,增强后不均匀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而腹腔纱布异物增强后内部无强化,包膜持续性强化。(2)如病变发生在右侧髂窝时,应与阑尾周围脓肿鉴别:阑尾周围脓肿表现为右下腹混杂密度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增强后脓肿壁明显不规则强化,周围肠管有粘连及肠系膜炎症改变,而腹腔纱布异物周围有肠管粘连时,为较短期病变,内部密度不均匀,表现为“蜂窝征”[3]及“漂浮征”[7](见图2)。(3)如发生在结肠周围时,应与结肠肿瘤鉴别:结肠肿瘤主要表现为肠壁不规则增厚,肠腔不同程度狭窄,增强后呈轻中度均匀强化或不均匀强化,无周围肠管粘连,而腹腔纱布异物增强后仅包膜强化,内部结构无强化。(4)如发生在附件区,应与卵巢肿瘤相鉴别:卵巢肿瘤以囊腺瘤最常见,肿瘤组织一般较大,大小约为10cm左右,囊壁较薄,均匀或不均匀,囊内可见多个细条样间隔,囊内液体CT值稍高于或接近于水,增强后囊壁轻度强化,而腹腔纱布异物包膜较囊腺瘤囊壁稍厚,内部无分隔[8-10]。

综上所述,腹腔纱布异物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笔者认为患者在腹部手术后出现的腹部肿块,若内部呈含气蜂窝状影或具“漂浮征”的不均匀密度影,增强后内部无明显强化,而边缘包膜强化明显,应考虑纱布异物残留的可能。

[1]周长友,何家维,陈伟.盆腹腔纱布瘤的影像学诊断3例[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3,24(3):226-227.

[2]郝丽,刘爱连,郎志谨.腹部纱布瘤一例[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2,15(15):594.

[3]刘爱波,田云,赵汉田.CT诊断腹腔纱布异物一例[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6,5(4):234.

[4]Henry M,Oscar H,David M.Gossypiboma of the abdomen[J].Arch Surg,1996,131(5):566-568.

[5]龙从杰,欧波.蜂窝征:腹腔纱布瘤的CT表现(附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24(3):417-418.

[6]汪龙霞,安宁豫,尹辉.腹腔内纱布团影像表现的实验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34(6):423-425.

[7]何海林,刘敏,王德,等.腹部纱布瘤1例[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5):2031.

[8]欧波,朱向会.腹腔存留医源性异物的影像学表现[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4,12(2):127.

[9]沈金丹,沈桂权,范光明.CT诊断腹腔纱布瘤一例[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24(2):246.

[10]戴少明,毕俊英,周义成.腹部纱布性炎性肉芽肿CT表现特征(附6例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3,24(4):286-288.

猜你喜欢
放射科纱布包膜
放射科住院医师职业倦怠研究进展
我国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假包膜外切除术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疗效
放射科专业基地入科教育的实践探讨
魔芋葡甘聚糖-乙基纤维素包膜尿素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
生孩子,为什么要塞纱布?
树脂包膜缓释肥在机插杂交稻上的肥效初探
防水的纱布
是雾,不是纱布
放射科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