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语文能力需重习

2014-10-13 00:31张富
江西教育B 2014年7期
关键词:语文能力口头书面

张富

社会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与学习、工作和生活密切,关乎个人成长发展的语文学习必须与时俱进。母语学习得天独厚、驾轻就熟,但语文的教与学却长期走不出少慢差费的困境。这是因为选走的是一条重学与知、轻用与行且又避易就难的漫漫征途。学无止境知无涯,结果是只学不用,会学不会用,严重违背了语文实践性、实用性强的规律和学以致用的学习原则。

一、语文能力是人生资本

人类所有能力都离不开语文能力,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主要靠语文能力。语文能力既是个人的人生资本,也是国家重要的语文资源。听、读、说写是语文的主要能力,要有效、高质量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就必须达到以下几点。

1.耳听能撮意。听是通过耳、脑等协调运作对口头语言接收的一种方法。不少人误认为听觉正常的人都会听。其实,对于先天形成的物理听觉系统同样正常的人们,由于后天听觉发展的不同,听话能力会有明显的差异。对那些学习成绩优秀的人来说,会听是诀窍之一。他们善于抓住那稍纵即逝的声音,领会其中主要含义。“带着任务听”“听话不用笔记”的规定,为的是激发听话的注意力,努力做到听得准确,记得清楚。

2.过目能记深。读是用眼睛吸收信息,是以读为核心的吸收系统,是“用自己的口代替作者说出这番话。读者好像作者,作者的语言也就像成了读者的语言”。读必须加强记忆,读后留下“痕迹”,而且在一定条件的影响下这些“痕迹”能重新活跃起来。为了提高读的效益,实行“带着问题读”。历史上许多有成就的人一般都具有良好的记忆力,而这都是在实践中锻炼发展起来的。

3.出口能达辞。说是口头表达信息的重要学习方法,是以说为核心的表达系统。良好的说话能力不仅对生活起着积极有益的作用,而且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今越来越重视口头表达能力好,对口头表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说话能力有助于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说话主要是现想现说,说话人要在极短的时间里确定说什么、怎么说。要一边想一边说,不间断地一句接一句。

4.下笔能成文。写是书面表达信息的重要学习方法,是用文字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情感的综合练习,也是衡量学习者语文水平能力的重要尺度。写不仅可以提高书面表达能力,还可提高思想觉悟,陶冶情操,促进听、读、说活动的发展。人们把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规律总结为先积累,再模仿,后创造。经验表明,在积累中模仿创造,在模仿创造中积累,更能加快写作能力的形成与提高。从实际需要出发,应注重加强对下笔成文的练习。人的一生写的大都是这类文字,下笔成文也为写重要文章及时提供反复修改的初稿。

二、语文能力的发展重在习

语文学习活动不能停留于学与知上,应重习,让语文能力得到明显发展。

1.习是学与用之间的桥。学与用虽然密切相关,但不是一回事,不是学等于用,学了就自然而然会用。这是因为学与用之间隔着一条河。学主要从书本上、从指导者口头上获取知识,是仿效先知先觉者行为的过程;习主要从经验中、从个体实践中获取知识,反复不断地效法、模仿已知已能者的行为,是使知识得到巩固,技能达到熟练的过程。学与用之间有了习这座桥,就能降低用的难度,顺利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我国传统语文学习中,对习有不少论述,有很高的评价。康有为认为:“人与人相去之远……则全视习。”人的性、情、知识、能力之间的所有差异,都是因为他们所受的习染和对学的运用情况的不同。一个人在校成绩的好与差、出校发展的快与慢、将来工作成就的大与小,和学有关,但主要在于习,通过习能使“性相近”的人发生转化,显现出“习相远”的实质来。三国的何晏曾对习作注:“学者以时诵之。”宋朝朱熹写道:“学之不已,如鸟数飞也。”这两种注释都缩小了习的含义。前者“诵习”只是熟记,后者“学之不已”也只是读了思,思了读。其实,读、背、记、思,都是学,不是习。何、朱二位名人所言负面影响不小,致使不少学习者把时间精力都花在走进文章里,不在走出文章上下功夫。“心中醒,口中说,纸上作,不从身上习过,皆无用也。”清孺颜元这段话强调了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而且解释了什么是习,只有对学过的东西进行一番醒、说、作、身行,才能算习过。

2.习是高层次的学和低层次的用。实践证明,学重要,习更重要。理解教材要习,学以致用靠习,暴露问题、纠正差错也只有习,习是理论联系实际高层次的学。习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对学过的文章梳理梳理,并用自己的语言闭卷复述,这是最简单的习。布置学习者对一篇文章连读两遍,对另一篇文章读一遍,复述一遍,虽然所花的时间大致相同,而后一篇印象却深刻得多。复述后他们还自觉地再读,因为复述时有的记不起说不出,有的地方觉得自己说的没有书上写得好。又如对学过的文章提出一连串问题,然后作出回答,或将能覆盖全文的练习做一做,这是一般性的习。这不仅要读还要说和写。做零碎和孤立的字、词、句单项练习也是习,但效果不好,很难收到巩固、深化学的作用。再如将文章中的语言用于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用文章中的观点、方法去解决问题,是高层次的习。习是学向用的过渡阶段,已离开此岸,走到了桥上,带有用的特征,所以说习是低层次的用。习与用关系密切,但有区别。习要紧扣某篇文章,不仅要完成本身的任务,还要起巩固加深理解文章的作用;用不需要紧扣某篇文章,因为它进到了彼岸,可进行更广泛、更灵活的运用。(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政协)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文能力口头书面
书面表达之叙事描写类
从“听说读写”到“语思审文”——从周丽蓉老师《开学第一课》实录看语文能力的培养
在“闲书”阅读中培养语文能力——儿童“闲书”阅读指导例谈
口头传统所叙述的土尔扈特迁徙史
口头传统新传承人的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
——新一代江格尔奇为例
书面表达
口头表达一点通
落实多元语文实践,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