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课堂的转变

2014-10-14 15:56陈再益
文学教育 2014年9期
关键词:学情语文课堂

陈再益

内容摘要:因材施教,孔圣人在千百年前就提出来了,然而,在今天的教育教学中进行得有些艰难。在这样的情景下,我尝试着教师走下讲台,走入学生;学生离开座位,走上讲台的课堂模式,使得课堂别开生面,精彩纷呈。本文就此谈谈看法。

关键词:语文课堂 学情 学与教

因材施教,孔圣人在千百年前就提出来了,然而,在今天的教育教学中进行的有些艰难。在这样的情景下,我尝试着教师走下讲台,走入学生;学生离开座位,走上讲台的课堂模式,使得课堂别开生面,精彩纷呈。

一.分析学情,寻找方法

课堂变革必须以学情为根本,脱离学情的课改,必然是空洞的、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以下是常见的教与学现象。

1.教师激情澎湃,学生无精打采。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可是很多时候,我们的老师“激情澎湃”,把本该是学生讲的东西都自己讲掉了。要知道“别人嚼过的馍不香。”我们要培养的是能够独立思考的人,一定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和时间。一旦老师独霸课堂,越俎代庖,学生就要失去机会,了无兴趣,课堂上自然无精打采。

2.教师多才多艺,学生碌碌无为。

我们有些老师可谓多才多艺,为什么课堂上师生就不能共鸣呢?我们是否想过:我们的“讲解”是为了让学生“理解”,而当学生无法理解的时候,那我们的“讲解”还有什么意义呢?此时,老师越是有才,独霸讲台,学生就越没有施展的机会,也只能自我静默,碌碌无为了。

3.教师高高在上,学生自我丧失。

在部分老师的潜意识里,老师的话就是权威,不容怀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面对老师的权威,锋芒渐失,自我亦逐渐丧失。清代学者陈宪章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可见,老师的权威,有时使得学生没了质疑的精神。

二.打破对立局面,学与教融一体

如何打破师生这种对立的局面,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呢?在学习洋思经验、杜郎口经验、昌乐二中经验后,我们应该明确一个问题,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答案有很多,但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使学生能够获得学习的能力、自我发展的能力。要形成学生的能力,必须有几大转变。

1.转变观念。

课改提倡“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越俎代疱,只会把学生越抱越紧,把学生越教越呆,不利于学生做学问,不利于学生长足发展。因此,老师必须改变教育观,放开学生,让学生走上“讲台”,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从而做学习的主人。

2.转变角色。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就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课堂角色,一切行动都应围绕学生,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师从较为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角色多样化。

3.转变情感。

老师独霸讲台,高高在上,那距离产生的不是美,而是师生情感的疏离。《学记》有言,“亲其师,信其道”。老师应该走下讲台,走进学生,这样缩短了空间距离,消除了情感的隔膜,师生关系融洽,课堂自然会有声有色。

三.学生走上讲台,打造暂新舞台

老师走下讲台,走进学生,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走上讲台,成就自己。怎样才能让学生走上讲台呢?我在语文课上做了一些探索。

1.营造民主氛围,抢夺发言权。

课堂是大家的课堂,大家的课堂,就应该讲究民主平等。语文课堂,机会均等,老师为学生争创发现问题的条件,而不是高高在上,一副权威的模样。课堂上,每个人都是主人,有知识就有“发言权”。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抢夺发言权,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汲取知识、锻造能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参与。

原苏联著名心理学家捷普洛夫曾经说过:“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创造一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带着疑问和悬念进入学习过程,让他们主动地探索、寻求问题的答案,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此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而创设情境,就必须使问题具有启发性。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启发性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主动探求。当然,问题还要有一定的难度。有难度,才能使学生不满足教学内容的表层意思,促进学生深入探究,养成探究问题实质的习惯。

创设情境有很多情形,而我选择的更多的是精彩的视频资料,它们大多短小、简要、主题集中,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又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性。学生先集中精力观看视频,然后用精准的语言表达视频的内容、主题。这样将看、思、写、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设这样的情境,学生既了解当前的时事,又让学生思考人生,关注社会,并将它化为学习与生活的动力。

创设学生共同关注的话题情境,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自然能够很快地形成一种场的氛围,辐射带动更多的学生,帮助那些平日少言寡语的学生进入这样的场中。渐渐地,少言寡语的学生不再少言寡语,写作迟钝的学生不再笨拙,思想见地不深刻的学生不再肤浅。

3.课堂目标明确,学习自主高效。

学生走上讲台,凭的是能力,能力不及,硬上讲台,只能扰乱课堂教学秩序,浪费时间。为了让学生自信地走上讲台,老师必须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使得学生能够自主学习,高效学习。教育届有句话,“教是为了不教”。首先让学生知道要学习哪些知识,哪些知识点至为重要。其次,教学要点明确,让学生时刻问自己,我了解的有多少,不了解的有多少,掌握的有多少,会运用的是哪些,我们要让学生心中有一本账,带着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4.加强合作探究,变问答为交流。

雁阵原理给我启发,一只大雁自己本身并没有多么强大,可它们群策群力,最终以高效的合作方式实现目标。古人亦有言,“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可见,在学习中讲究合作交流,能让学生各抒己见,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大家在合作交流中,不仅互补知识,还优化思维,收获极大。

5.转换角色新思维,我做老师显身手。

以前的课堂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板书,学生抄。现在,老师更多时候在学生中间参加小组讨论,或者巡视检查、指导。小组学生讨论成熟后,走上讲台,各抒己见,其他学生认真倾听。之后,或批或驳或补充,全是学生在表达意见和看法。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就给予鼓励。最后,老师总结。其实,很多时候,不必老师总结,学生自己已经明白了、理解了。这样的课堂大家是学生,也是老师,没有说教,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当然学生走上讲台讲课要做足功课。讲课前,学生自己选题目、收集资料、做课件等。有困难,同学们一起动手。找同学,找老师,上图书馆,或上网查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其次,老师要做好辅导、审查,上课时坐在下面听学生讲,做好笔录,特别是学生错讲、漏讲和讲解不透的地方,在课后老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分析、解答,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提高讲说的能力。

老师走下讲台,走进学生;学生走上讲台,拓展舞台。这一下一上,空间没变,天地却无限。因此,讲台不应该是老师的专用舞台,应该是师生共享的舞台,在这样的舞台上,师生可以共同演绎出无限精彩。

参考文献

①《我们如何学习》,[丹]克努兹·伊列雷斯著,孙玫璐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6月出版

②《自主教学操作全手册》,诸葛彪、董克发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

③《让教学更高效——策略创新让教学事半功倍》,孙朝仁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出版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第二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情语文课堂
8、7、6加几教学设计
基于学情分析的信息技术软工具运用策略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基于学情调研的鲁迅单元教学研究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追求快乐的语文课堂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