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隐喻跨文化对比研究与翻译策略探讨

2014-10-14 16:12付艳丽
文学教育 2014年9期
关键词:对比研究翻译策略

付艳丽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概念整合理论对英汉隐喻过程中的跨文化对比研究进行分析,从宏观层面上探讨英汉隐喻翻译策略的选择。

关键词:概念整合理论 英汉隐喻 对比研究 翻译策略

一.隐喻理论与概念整合理论简介

隐喻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条必经之路。与日常语言使用规则不同的是,隐喻是一种正常语言的偏离。有关隐喻的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隐喻不是一种语言结构,它只是对概念隐喻的一种表现方式,所以它是一种概念结构;二是隐喻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一种正常语言的偏离,它是一种正常的表达方式,并不是对正常表达的偏离;三是隐喻表达的是跨地域的映射,而不是语言的相似性;四是隐喻在自身的思维方式基础上表达的,它具有规律性和社会性,并不是随意的;五是隐喻具有系统性,不仅是在语言上还是概念上它都具有系统性。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心理空间理论的基础上,认知学家Fauconnier与Tumcr提出了一种新的意义构建理论,也就是概念整合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概合成是一种认知过程,它常用来解释隐喻、仿拟构建、借代等语言现象。这种理论的本质就是把概念整合看作是人类普遍存在的认知方式,概念整合运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说,笔记本电脑就是在电脑命令和笔记本两个概念的基础上合成的;水中芭蕾这项运动就是整合了芭蕾舞和游泳两项运动的有关动作。在英语中,一个概念整合的经典例子就是safe可以修饰任何名词,例如,a safe speed,a safe trip,safe是指“危险的“,但这里的safe已变成了是激活一个抽象的“危险”认知框架。

二.概念整合理论下的英汉隐喻的跨文化比较

隐喻的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隐喻既是语言的基本特性,同时也是人类基本的认知工具,隐喻渗透到我们日常的语言运用之中。对于客观世界的主观感知、分析可以相同,也存在各种相异的情况。有专家指出,认知模型各有差异,一个人的认知模式与他的成长环境密切相关,所以,关于隐喻的认知也受文化背景的制约。在概念整合理论下英汉隐喻既具有文化的重合性,又具有文化的差异性。

(一)隐喻中的文化重合

由于人的生活要受同样的自然规律制约,也会受同样的社会环境所影响,我们的物质世界是共有的,所以在我们的脑海里都会有相似的印象和概念。概念和印象的相似另一个原因是人类有基本相同的生理、心理机能和认知能力。由此可以理解,尽管各民族各国的语言不同,历史不同,人文环境有差异,但他们的思维模式及情感模式有很多相似之处,也就是说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不同,但“理”基本相同。

1.英汉隐喻中的文化重合现象

由上所述,各民族各国的思维模式甚至是情感模式上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所以即便是各国文化背景有很大差异,在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化重合是普遍的现象,中英文之间更是如此。如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血浓于水。)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趁热打铁),big words(说大话,吹牛), Haste makes waste(欲速则不达),laughing-stock(笑柄),eat the fruit of one's own doing(自食其果),bad egg(坏蛋), Out of sight,out of mind(眼不见,心不烦),foot-note(脚注),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披着羊皮的狼),harelip(兔唇),be in the same boat(同舟共济),wash ones hand(洗手不干),crocodile tears(鳄鱼的眼泪,比喻假惺惺),donkeys years(猴年马月),a lion in the way(拦路虎),sour grapes(酸葡萄,形容妒忌),to fish for compli—ments(沽名钓誉),add fuel on file(火上浇油),go through fire and water(赴汤蹈火),ostrich policy(鸵鸟政策),a castle in the air(空中楼阁)。认知语言学家认为,人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分析师基于一种体验哲学,人类具有基本相同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这都是他们感知事物的最基本的依据和出发点。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各民族之间语言的形式有很大差别,但他们对事物的感知方式和结论基本相同,为什么我们能够读懂古代的人,能够读懂其他民族的人类的原因。

2.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融合

由于跨文化交流,在中英文中出现了一些文化的融合,包括隐喻的用法也相互借鉴,通过对比分析总结,英语中的“a tooth for a tooth”引入汉语,直译为“以牙还牙”,英文中的“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引入汉语为“披着羊皮的狼”,“scape goat”直接引入汉语后为“替罪羊”。还有一些英语是由汉语引入的,比如说汉语中的“纸老虎”,英文引入为“the paper tiger”,汉语中的“叩首”引入英语中为“kowtow”,汉语中的“lose face”引入英语中为“丢脸”。特别是在国际发展迅猛的集体,出现了很多崭新的隐喻词汇,比如说“信息高速公路”为“info-high-way”,“在线聊天”为“on-line talking”,这些词语举不胜举,有时候简直难以断定到底是哪个民族首先发明和使用。

(二)隐喻中的文化差异及原因分析

1.生存环境的差异

中国和英国在地理特点上很大的差异,中国是个内陆国家,在隐喻中常用陆地上的事物作为喻体。而英国是个岛国,在隐喻中常用海中事物作为喻体。比如说,英语中的“一帆风顺”为“smooth sailing”,“随波逐流”也来自于英语,英语为“go with the stream”,英文中的“all at sea”,直译为完全在海洋中,其实为“茫然不知所措”,英文中的“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直译为“让头保持在水面之上”,也就是“奋力图存”。在英语中还经常使用“fish”“water”作为喻体,比如“cool fish”为“不知廉耻的人”,“loose fish”为“行为上放荡的人”, “spend money like water”为“花钱如流水,挥土如金”,“know the ropes”直译为了解绳子,对于一个渔民来说,可以熟悉绳子,掌控绳子,就是了如指掌。在汉语中,成语和俗语大多来自于陆地上,比如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前人种树后人乘凉”,这都充分体现了陆地与海洋地域的文化存在很大差异。endprint

2.文化习俗的差异

因为中西方民族有很大的差异,在不同的文化习俗下,各民族会用习惯性的事物作隐喻来表达同一种思维。以动物为例,汉语中狗是一种地位低下的动物,所以用狗的隐喻都是贬义意思,比如说“狗眼看人低”、“狐朋狗友”、 “狗嘴吐不出象牙”、“狗腿子”等。而西方国家认为狗是人类忠诚的朋友,所以带狗的隐喻都是褒义意思,比如说“You are a lucky dog”意思为“你是一个幸运的人”,“top dog”意思为“十分重要的人”,“Love me,love my dog”意思为“喜欢我,就要喜欢我的狗,爱屋及乌”等。再比如,其他动物作为隐喻的有“for the birds”意思为“对牛弹琴”,“black sheep”,字面意思为黑绵羊,其实是“害群之马”。除动物外,还有很多词汇有文化差异,比如,英语中用表示“嫩的,不成熟的”常用“green”一词,如“a green hand”为新司机,在汉语中来表示“嫩的,不成熟的”意思会用“黄”这个词,比如“黄毛丫头”、“黄花闺女”等。

三.英汉隐喻的翻译策略

从上不难看出,隐喻在中英文之间,存在着文化重合、文化融合、文化差异三种情况。如何在跨文化的背景下实现隐喻的对等,这就需要“翻译”这种“跨文化跨语际的信息传播”,在翻译的过程中,借助一定的补偿和变通手段,沟通不同文化对事物的认知,构建相似的认知意向,尽可能地达到信息准确传递的目的。

(一)对等翻译策略

根据以上对跨文化背景下的英汉隐喻的分析,我们得出结论,中英语国家的人类具有相似的认知方式和情感方式,这就有个这两种语言隐喻概念的基础。如果可以通过直译可以表达原作的意思,可以使翻译后的文章读者与原文读者有相同的阅读感受,就采取对等翻译的策略。如“Toms aunt is an old fox, up to all kinds of evils.”译为“汤姆的姑姑是只老狐狸,她坏事干尽了”。“My teacher was as busy as bee.”我的老师忙得像蜜蜂一样。这种完全对应的隐喻在中英文中并不多,这种译法既可以反应原文的内容,又可以保留原文的必须,是一种最理想的的翻译策略。

(二)转换归化策略

“One boy is a boy, two boys half a boy, three boys no boy.”这句话如果直译,将会使读者摸不清头脑,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和这句话的意思,应当是人多就反而没人干活了,恰好中文中有一句话“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与英语的意思基本相同,可以用这句话翻译。又如,goat意思为羊,而广州被称为五羊城,但不能译作Five-goat city,因为goat在英文中还有“老色鬼,讨厌鬼”的意思,如果翻译为Five-ram City更容易被人接受。所以在这种不能对等保留英语隐喻的翻译中,可以将隐喻加以转换,用合适的汉语对隐喻含义进行表达。

(三)异化翻译策略

对于英汉中不对等的语言,更适合用异化翻译策略,这既能形象地保留原文的隐喻意思,同时还尊重了各国文化的需要,可以在平等的基础上真实反映外国文化。异化翻译打破了原文中常规表达,但这种译法是有前提的,这就是要保证译文读者能够理解,能够接受。对于历史文化、典故的隐喻翻译,就需要用解释的方式对翻译进行补充说明。关于异化翻译,可以分为直接异化和补偿异化两种方式:

1.直接异化方式

某些隐喻通过转换归化的翻译策略可以使译文读者明白,但如果使用异化的方法,更有助于译文读者了解英语的文化思维。比如说,英语中的“as thin as a wafer”,如果对等翻译,是“像糯米纸一样薄”,如果用直接异化翻译更贴切,就是“薄如蝉翼”。 “as timid as a hare”,可以对等翻译为“胆小如兔”,但如果翻译为“胆小如鼠”就更贴近译文读者的思维方式。

2.补偿异化方式

对于历史文化、典故、宗教文化、地域特色的隐喻翻译,就需要用解释的方式对翻译进行补充说明,适当阐释其中蕴含的文化信息。比如Pandoras box(潘多拉的盒子,暗指祸害之源),Trojan Horse(特洛伊木马,暗指暗藏的敌人),To carry coals to Newcastle.(运煤到Newcastle,暗指多此一举,因为纽卡斯尔是英国主要的产煤中心。)

四.结语

隐喻理论与概念整合理论具有强大的阐释力。通过空间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认知运作,能充分解释各种语言现象。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价值观念是文化中的一部分。文化不同导致价值观念的不同,对语言的影响也随之不同。因此通过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对英汉二种不同的语言现象的解释,从而可以更明确地反映出英汉文化的特点。通过概念整合理论对人们理解英汉语方词汇不同理解过程,反映出英汉民族价值观的异同点。

参考文献

[1]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30.

[2]维科,朱光潜译.新科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183.

[3]骆乐.英汉语隐喻的跨文化对比[J].外语与翻译,2000,(2)

[4]Fauconnier,G.MentalSpaces:Aspects of Meaning Construction in Natural 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

注:本文为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12-ZC-0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对比研究翻译策略
浅谈青岛市公共标识语英译现状及翻译策略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模因论视角下的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
汉藏数词对比
传统中药学与生药学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