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产地黑老虎根薄层色谱研究

2014-10-16 10:12黄小春蒋掬月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4期
关键词:五味子薄层斑点

黄小春 蒋掬月

1.广西方略集团龙州制药有限公司,广西 崇左 532400;2.广西方略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221

黑老虎根系木兰科植物厚叶五味子Kadsura coccinea(Lem.)A.C.Smith的干燥根,别名冷饭团、绯红南五味子、过山龙藤等,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云南、贵州等地[1]。根据文献[2,3],黑老虎根的主要有效成分为联苯环辛二烯类木脂素,其中有许多成分也为五味子属植物的共有成分,如五味子素类,戈米辛类等。其性味苦、温,功能行气活血、消胀止痛、祛风活络,民间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急性胃肠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和骨折等。黑老虎根质量标准收载于《中国药典》77年版一部,项下仅有化学显色鉴别,专属性不强,为了更好的控制药材质量,本文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不同产地的黑老虎根药材进行定性鉴别研究,为提高药材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1 材料及方法

1.1 实验材料 黑老虎根,来源于广西龙州、广东清远、云南文山和贵州都匀,购自玉林鑫康药材有限公司,经广西中医学院药用植物教研室刘寿养副教授鉴定均为木兰科植物厚叶五味子 Kadsura coccinea(Lem.)A.C.Smith的干燥根;黑老虎根对照药材,批号:121438-200401,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硅胶H,薄层层析用,青海海洋化工厂;实验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方法

1.2.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广西龙州的黑老虎根药材粉末2g,加95﹪乙醇25ml,加热回流30min,滤过,将滤过液均分为二份:①一份浓缩至2ml,备用;②另一份将滤液蒸干,残渣加三氯甲烷2ml使溶解,备用。将这两种方法处理得到的提取液经薄层色谱展开,结果:方法①溶出的物质较多,拖尾,分离效果差。方法②样品醇提液经三氯甲烷处理后得到了精制,斑点清晰,杂质干扰少,无明显拖尾,因此选择方法②。

1.2.2 对照药材溶液的制备 取黑老虎根对照药材2g,加95﹪乙醇25ml,加热回流30min,滤过,滤液按“1.2.1供试品溶液的制备”项下的方法②,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1.2.3 展开剂的选择 参考文献[4]关于五味子的鉴别方法,主要试验了①甲苯–乙酸乙酯 (9∶1),展开后,分离出的斑点不够圆整,比移值太小,没有得到很好分离;②甲苯–乙酸乙酯 (6∶4),主斑点间没有分开,且主斑点下方有拖尾;③甲苯–乙酸乙酯 (7∶3),展开后,分离出的斑点较圆整,且主斑点的上、下方未见明显拖尾,比移值适中,因此选择此组展开系统。

1.2.4 显色剂的选择 曾喷以10﹪磷钼酸乙醇溶液,加热显色,因其底色过重,不好观察,改用碘蒸气显色,显清晰棕黄色斑点。

1.2.5 点样量的选择 对点样量2、4、6、8μl进行考察,随着点样量依次增大,展开显色后的斑点颜色逐渐加深,但点样量增至8μl时,分离度有所下降,拖尾现象逐渐显现;采用2μl点样量时,展开显色后的斑点颜色浅,不易观察;采用4、6μl点样量,展开显色后,斑点清晰,分离效果好,综合考虑,确定点样量为4~6μl。

1.2.6 样品的检查 分别取四个产地的药材粉末,按上述方法制成供试品溶液,以黑老虎根对照药材制成对照药材溶液,按上述筛选出的薄层色谱条件进行检查,观察其薄层色谱图。

2 结果

2.1 四个产地黑老虎根薄层色谱图谱显示,各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溶液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见图1。

2.2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拟定本品的薄层鉴别方法为:取黑老虎根药材粉末2g,加95﹪乙醇25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水浴蒸干,残渣加三氯甲烷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黑老虎根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6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硅胶H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 (7∶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碘蒸气中熏。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 讨论

3.1 当环境湿度小于75﹪时,斑点间界限模糊,分离不好,而湿度大于75%时,各斑点有较好的分离度,展出的斑点清晰、圆整,因此,在进行该项检查时,要求控制相对湿度大于75%。

3.2 因为所用黑老虎根药材来自不同产地,其供试液主要成分含量肯定有所差异,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广西龙州药材的得膏率较广东、云南和贵州三地的高,故将点样量的范围定在4~6μl之间,此时在薄层板上可获得满意的层析结果。

[1]江苏新医学院 .中药大辞典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151.

[2]艾菁,李于善.冷饭团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研究进展[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5,(2):7–9.

[3]陈业高,李国宝,张燕.云南产五味子科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云南化工,2003,30(3):53-57.

[4]吕武清,龙新华.中成药的药材薄层色谱鉴别[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24-125.

猜你喜欢
五味子薄层斑点
可爱的小斑点
斑点豹
猪身上起红斑点怎么办?
HPLC-DAD法快速筛查五味子颗粒(糖浆)中南五味子代替五味子
五味子醇甲提取纯化方法的研究进展
北五味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SiN_x:H膜沉积压强与扩散薄层电阻的匹配性研究
HPLC法同时测定五酯胶囊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的含量
中风活心软胶囊的薄层鉴别研究
摆脱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