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语文教学思考

2014-10-17 12:44李璇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新课标探究语文

李璇

随着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中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也有了新的要求,它不仅要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还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和课堂生成效果,更注重课堂教学的艺术。夸美纽斯早就在《大教学论·序言》中提出:“大教学论是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艺术。”因此,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关键在于教师的课堂组织艺术以及学生主体地位的合理体现。

一、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树立学生为本的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取决于教师的魅力,而教师的魅力主要来源于教师创设情境的艺术性。我在教学中经常把学生和课文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变成课文中的人物,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很好的效果。在教学《再塑生命》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假如你是莎莉文老师,海伦·凯勒站在你面前,问你爱是什么,你怎样回答她呢?”问题提出后,学生积极讨论,争相发言,显得异常激动,都为海伦·凯勒寻找关于爱的含义。有的学生说:“爱是给人带来愉快而美好的东西。”有的学生却认为:“爱能给人光和热,使万物茁壮成长。”也有的学生认为:“爱是天穹撒向人间,滋润万物,启迪心扉的一场场春雨。”更多的学生认为:“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它总是出现在你最需要的时候,有了它,你就快乐,生活就变得美好。”又如,教完《石壕吏》全部内容后,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不同角色,按照课文内容和基本思想来表演,充分表现“老妇”“差吏”的人物性格,从而反映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这样最佳的教学情境设计,不仅把教师、学生和教材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语文课变成富有魅力的课,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

二、 相互尊重,融洽师生的课堂关系

由于受我国传统等级文化的影响,传统师生关系是“操纵——依附”式的关系。教师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者,是真理的占有者,与学生交往时呈现出权威无边,课堂上占据着完全主宰的地位。而学生成了客体,成了被动的接受者,什么事都要听从教师的,没有丝毫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新课标下的师生关系必须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合作探究,还要参与到学生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去,与学生交流和沟通,把新课程课堂真正变成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诚,诚实,相互信任,善意相待——这些特点能最好地表现……教师同他的学生之间的情感关系。”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同时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在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时,我提前安排学生在课外搜集有关母亲的俗语、格言、诗词曲等,在课堂上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词语、格言、诗词曲的接龙比赛。当然,教师必须加入其中某一小组,哪个小组出现问题就表演节目,教师也不例外。这样的课堂组织,有力地维护了师生关系,构建了平等、民主、和谐的愉快课堂。

三、合作探究,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指出:“注意合作学习,养成互相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组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掌握合作探究的方法,从而树立信心,克服困难,培养自觉学习的意识。师生合作探究应把探究的权利还给学生,由学生来组织和实施探究,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教师只是研究组的一个成员,和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在师生合作探究中共同成长,树立学生自觉学习的信心。比如,教学《桃花源记》,学生可能提出:渔人沿溪行而“忘路之远近”,何以不返棹而一直走下去?究竟是什么事物吸引了他?若为隐,何以凭一洞之隔便与尘世相去万里?最后,这个“世外桃源”的消失也值得人深思。这些问题是学生感兴趣的,教师应该提供交流学习、合作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去寻找答案,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 激励诱导,努力挖掘学生的发散思维

富有艺术性的语文教学,必然能够激励学生树立信心,奋发图强;恰到好处的诱导,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能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充分调动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再现,进一步领悟文章的意旨。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以及发散思维,利用多种手段激励、诱导学生去联想,去想象。在教学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名句时,完全可以让学生大胆地想象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是一朵一朵,而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把雪压冬林的景象联系起来;也可以联想北国冬景,“胡天”变幻无常,“北风”使雪花飞舞,大雪来得急骤。通过这样的联想,突出了诗人以花喻雪,豪情与奇趣并存的境界,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几乎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诗人那种豪迈气概和壮烈胸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责任编辑陈剑平)

猜你喜欢
新课标探究语文
设问引导探究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