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

2014-10-17 12:53冯玉君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名著古诗文中学生

冯玉君

杜甫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莎士比亚说:“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令读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就明确要求:“高中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具有广泛多样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自己的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明确规定中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每学年阅读2~3部名著。但实际上,中学生的阅读现状却不容乐观:阅读时间少,阅读量小,阅读面窄,阅读水平低,阅读方法不当等。所以,引导中学生好读书,读好书,好好读,是时代的需要,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指导高中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

一、 鼓励学生养成 “好读书”的习惯

学生只有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才会自觉进行课外阅读,主动去发现、探索、获取,慢慢养成习惯。

1.树立阅读榜样,激发读书热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求学生好读书,自己首先要热爱书、尊重书、好读书,为学生树立榜样。苏轼曰: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教师只有饱览群书,才能在课堂上厚积薄发,妙语连珠,出口成章,才有能力打造“魅力课堂”,成为学生崇拜的博学偶像。教师博学的形象魅力,无形中就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他们会效仿教师,博览群书,让自己也成为一个博学的人。苏霍姆林斯基就说过: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老师。

2.创设读书环境,营造读书氛围

要使学生好读书,读书环境的创设,“书香”氛围的营造很重要。如果身边有书,周边的同学爱读书,喜谈书,难道自己能闲置于书外吗?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的我,一直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教室正中宣传语就是:让读书成为习惯。在教室设置“书香园地”,师生将自己的藏书拿出来,大家共读。另外,我每周会联系好学校的图书馆,安排学生到馆内进行电子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拓宽学生的视野;班内定期举行关于课外阅读的交流活动或竞赛;“书香园地”坚持展示学生的读书感受、教师的评价、教师的读书建议、阅读书目推荐表等。共同的书,不同的读者,谈的是关于书的话题,学生就在谈书说书的浓厚氛围中养成好读书的习惯。

3.想方设法保障阅读时间

中学生看课外读物,很多是课余时间抽空看,有时课业重就没空去看,难以养成坚持阅读的习惯。可以说,时间是养成好读书习惯的保证。通过几年的实践,我教会学生在一天中如何挤时间、争取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早读,学校隔天就有半小时的语文早读,这是很好的诵读时间;午休,争取半小时;晚上,每天每科有半小时的作业时间,但我做语文老师,注重的是40分钟的高效课堂,课后作业则安排阅读任务。这样,一天下来,粗略估算,学生保证能有一个多小时的课外阅读时间。当然,我觉得最好的办法是学校能将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由教师组织指导阅读。

二、教导学生选读“好书”

別林斯基说:“不好的书告诉你错误的概念,使无知者更无知。”“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好书”。为了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我进行以下的指导。

1.结合教材教学引导学生诵读更多的古诗文

古诗文承载着中国文化中最经典的东西,是经千百年的锤炼传承而保留下来的具有中国底蕴和内涵的东西,它对于滋养性情、重铸民族精神具有其他东西无法替代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好好地传承中华文化。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的必修、选修本,选用了不少经典古诗文,如《诗经》《论语》《庄子》《孟子》,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李清照、柳永、苏轼的词,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史记》《汉书》等名家名篇。教师教读课文,传授诵读、理解、欣赏的方法,再进行课外延伸式的阅读指导,引导学生诵读、欣赏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或作者不同而主题相同、风格相同的作品等,在诵读、比较中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和品位。

2.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选读中外名著

经典名著是世界文化的精髓,是全世界人文精神的结晶,它也是人生的教科书。阅读名著能使人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滋润心灵,提高修养。教育部就明确给高中生推荐了20部必读名著篇目,对此,我有计划地从中引导学生进行选读:早读诵读《论语》《庄子》《孟子》《泰戈尔诗选》《普希金诗选》等,鼓励学生熟读成诵;对于教材中的茅盾、鲁迅、巴金、曹禺等现代名家的作品,教读文章时,我会重点推介他们的代表作,引导学生选读;至于《红楼梦》《三国演义》《复活》《巴黎圣母院》等大作,我通过每周第二课堂的名著导读课向学生推荐和作必要的阅读指导。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多看优秀的报纸杂志

报纸杂志信息量大,信息新。如《读者》《语文报》《中学生天地》《青年文摘》《南方日报》等,它们是学生感知社会的窗口。鼓励学生每天看报,多看优秀杂志,做一个“两耳喜闻天下事”的现代中学生。

4.引导学生分学段精选优秀的作文书刊

现代中学生,对于作文方面的指导丛书绝不会少买,但盲目性、随意性大,大多没能很好地结合高中各个学段的作文教学需要而进行选择。因此,高中三年,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精选不同学段的作文书刊。高一,选择优秀的记叙性的作文书;高二,选择优秀的议论性的作文书以及素材书;高三,选择高考满分作文书以及《语文周报》。

三、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 “好好读”

培根在《谈读书》中说过:“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不同类型的课外读物,阅读方法会有所区别。方法适当,阅读效果就会事半功倍。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

1.学会诵读

古诗文、优美的现代散文语言韵律感强,节奏感美,引导学生早读时间大声诵读,培养语感,在诵读中领会语言的精妙。

2.学会慢读、精读

麦考利说:了解一页书,胜于匆促地阅读一卷书。法奇也说:要学会读书,必须首先读得非常慢,直到最后值得你精读的一本书,还是应该很慢地读。引导学生读书要有耐心,重要的内容、精彩的段落语句、需要积累的知识,都要深入细致,咬文嚼字地读,反复琢磨,细细欣赏品味,读完后能心领神会或印象深刻。

3.学会浏览、跳读

对于那些扩大眼界,拓宽视野的课外读物,或信息量大的报纸杂志,浏览一遍即可,有时要学会根据需要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学会跳读。

总之,学生只要做到“好读书、读好书、好好读”,“破万卷”,下笔就可能“如有神”。

参考文献

[1]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谢象贤.语文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3]邱冠华.爱书人的世界[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5]韦志成.现代阅读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陈剑平)

猜你喜欢
名著古诗文中学生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国外名刊名著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