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需要咬文嚼字

2014-10-17 15:31孙永明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4年10期
关键词:习作习惯作文

孙永明

咬文嚼字,语文教学的一种普遍的真实存在。本文基于习作教学领域的视角,试着从其概念认识、原则把握、价值与意义的探寻及其有关实践操作例谈做些的思考和研究,旨在对它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在教学中有更好地把握和实践。

一、 概念及其原则

先来看两则案例——

案例一: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在《复活》中对女主人公卡秋莎·玛丝洛娃形象的塑造过程。第一次的描写是“她是一个瘦削而丑陋的黑发女人,她所以丑陋,是因为她那个扁塌了的鼻子。”随后,他又改为“她的一头黑发梳成一条光滑的大辫子。有一对不大的,但是黑得异乎寻常的发亮的眼睛,颊上一片红晕,主要的是,她浑身烙上了一个纯洁无辜的印记。”……直到第二十次,才用这样的语言描绘出了如今我们看到的卡秋莎的形象:“一个小小的年轻女人,外面套着一件灰色的大衣。她头上扎着头巾,明明故意地让一两绺头发从头巾里溜出来,披出额头。这女人的面色显出长久受着监禁的人那种苍白,叫人联想到地窖储藏着的番薯所发的芽。两只眼睛又黑又亮,虽然浮肿,却仍旧放光,其中一只眼睛稍稍有点斜睨。”从第一次到二十次,这就是托尔斯泰精心塑造卡秋莎人物形象在进行咬文嚼字。

案例二:选自六年级一学生习作《风雨和彩虹,就在身边!》首尾语段及其评改。

“风雨后总能见到彩虹。”这句话是我的座右铭。每当我遇到困难时,只要想到它,我就会充满力量,勇敢向前!【学生眉评:运用名言,开头点题。有不仅让读者收获了一句名言,还吸引着读者往下读。赞!】

在山顶上,我终于目睹了三叠泉的源头风景,顿时觉得这一切都没有白费。我摘了一片树叶,在上面刻下了“风雨后总会有彩虹”这句话。因为,生活中会有许多“风雨”和“彩虹”,这片树叶能让我在“风雨”时想起“彩虹”,怀抱希望,走向彩虹!【学生眉评:①小作者对引号的使用很好。②结尾能与开头呼应,并且写得那么激励人心,不错!③建议:请小作者对三叠泉的风景要写一写的,因为这是你好不容易登上山顶看到的“彩虹”。】

从上面案例可以看出,从文学大师到普通小学生,写作都需要咬文嚼字!鉴于此,作文教学里的“咬文嚼字”的概念可以有这样的认识和界定:以参与者(主要指师生)经验为基础,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学生围绕习作训练要求而进行的有关主旨提炼、题材选择、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一系列的学与教的实践活动。

咬文嚼字教作文应该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教师层面的“教”,一是学生层面的“学”。它应该把握着这样的原则——

1. 基于“标准”。我们细细阅读《语文课程标准》,用心揣摩,就会发现并认识到——关于每个学段的阅读与习作要求及其教学建议的论述多指向于它——咬文嚼字。例如“……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关于语法修辞知识的教学建议的论述亦如此:“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指导和点拨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识字、写字、阅读与表达,形成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语感。……”这一系列具体要求昭示我们,必须咬文嚼字。

2. 基于习作(训练)。对于学生来说,写作就是一种能力,一种技能。教学中,要注重将学生咬文嚼字的学习行为导向“细作”——写一篇文章,从内容取舍到篇章结构,到选词、造句、标点,到评改等,都要用心计较、品味、咬嚼;导向“多作”——惟有多作才能写作各种文章,惟有多作才能熟练,养成习惯。所以,习作教学须切实把握好训练目标的针对性,训练形式的多样性,训练内容的丰富性,训练方法的有效性,从而使每一次训练都指向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及其良好习惯的养成。

3. 基于个性。每一个学生都是有个性的。这里的个性是指学生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习作是一个由内而外的信息输出的过程(内化输出),学生往往以自己各自的言语方式来表达着自己独特的心理、行为、经历、认识和情感,学生的习作教学也呈现着异彩纷呈——个性化解读(多元理解)、个性化表达(多元表达)、个性化评改(多元批注)……以此共同指向于《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习作要求,以此让自己的语言表达渐渐地“成长”于这样的个性化风格的轨道。要使学生在习作中充分体现出个性,就要让其自主,而自主习作的过程,是一个由内而外地输出过程,其实质就是教师、学生将其输出的“信息”进行一次又一次地咬文嚼字的语文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是以自主学习为前提的,是以讲究最佳的表达效果和准确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理解和认识为追求的。

4. 基于参与者经验。这里包含三层意思:一是指参与到习作教学现场中的教师、学生以及其他参与者;二是以参与者经验为起点,以参与者经验作为学情分析及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观照下有效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三是基于小学自主习作教学,是指依据“课标”理念和教学建议,遵照小学生学习和成长心理发展规律,教师有效引导和服务小学生自主找到语文习作学习经验起点,积极能动地运用学习资源,开展有关自主感悟、积累、习作、评改等一系列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咬文嚼字教学实践活动。

5. 基于习惯。“咬文嚼字,锤炼作品”的脍炙人口的佳话与故事,透过这些佳话故事,我们看到了那些作者的一种优秀的习惯——咬文嚼字!也正因为此,我们应该让咬文嚼字成为一种语文学习的习惯,在学生身上播撒、培养。

二、 习作教学咬文嚼字的价值与意义

1. 从作文教学的过程而言,咬文嚼字就是一种有效的习作方法、策略、技能。习作教学的过程是基于参与者(尤其是师生)经验为起点的双边活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习作及评改实践,就是咬文嚼字学作文;这里的“教师指导”就是咬文嚼字教作文。例如习作评改时运用眉评、总评,在习作文本里重要的、精辟的地方做上记号写下自己的解读,或是对文本的共鸣处、关键点写上自己的所思所悟……这样做,就是学生与习作文本的对话。经过这样加工的习作文本,便于再读,便于提用信息,便于积累心得…… 所以我们说,咬文嚼字在作文教学就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地读、写的方法、策略;它也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种技能,以及一种衡量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地读、悟、写的技能、本领;它更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种习惯,一种反映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地读、写的状态——习以为常地自动化式的教与学状态。长此以往,有利于学生习作时构思、评改,更有利于学生语感和鉴赏能力的提高。

2. 从学生角度而言,咬文嚼字有利于学生追求习作的最佳表达效果。运用咬文嚼字理念写作文,就是对作文的一次次审视——那些有关习作的一系列的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以此追求着自己表达的“最佳”。

(1)有利于学生良好习作习惯的养成。运用咬文嚼字理念写作文,就是在一次次习作的同时,潜移默化着学生有关习作的良好习惯——关注生活的习惯、仔细观察的习惯、勤于积累的习惯、经常感悟的习惯、勤于动笔(如圈、点、批、注等)的习惯、乐于表达(如日记、周记等)的习惯、善于评改的习惯……我们知道,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是学生习作行为的最高层次,只有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故此,我们在习作教学中要重视学生那些有关习作的语言、思维、行为的反复练习,从而养成学生在习作方面的定势生活方式。例如就习作的评改而言,那些对于习作中的标点、文字、句子、段落以及、文题、文章结构等方面内容的一次次品析、计较后的评价及其修改,就是咬文嚼字。而学生也就在这样的一次次习作训练的过程中,提升着自己的习作水平的同时,养成着自己的习作习惯,即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习以为常地自动化式读、写状态——咬文嚼字。

(2)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与提升。运用咬文嚼字理念写作文,就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有效的语文实践。咬文嚼字的“咬”“嚼”就是计较、品析、体悟、鉴赏,而“文”“字”就是构成文本的一切元素(字词句段等)、形式(结构与表达方式)与意义(意义与价值,内容与蕴含等)之所在。基于这样的认识,在习作教学视野里的咬文嚼字,就是指对构成文本的一切元素、形式与意义之所在的读解、品析、体悟、鉴赏的一种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从这一意义而言,它不仅仅是我们具有浓郁教学意味的文本读写的一种教学方法、策略、技能和习惯,更是直接指向于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与提升的一种教学实践的方法、策略、技能和习惯。

3. 从教师角度而言,咬文嚼字有利于教师优化习作指导。很多年以来一直倡导的“优化教学”,其中一个重要的优化就是优化教学设计。这个优化,它始终伴随着咬文嚼字,指导学生习作的主题确立有之,习作的题材选择有之,习作的提纲编列有之,习作的谋篇布局有之,习作的遣词造句更有之,习作的评改圈注还有之,它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来说,也同样起着重要作用。它有利于教师养成良好的习作指导习惯,提升教师教学功底。为了“让学生学会表达,有最佳的表达效果。”这一习作教学场中咬文嚼字的主旋律,教师的习作指导的过程中,应该讲究:读写结合的习惯、习作指导流程的习惯、编列提纲的习惯、品词析句的习惯、引导表达的习惯、注重文本结构的习惯、引导评改的习惯……在习作指导的过程中,为了学生有最佳的表达效果,要我们教师关注:习作训练要求、文体特征、问题策略设计、教学流程设计、板书设计(往往以习作提纲或表达方法等的结合来展示)、练习设计、句段教学设计,还有读写教学的结合等等。

习作教学,需要研究适合小学生的基于文体要点规律的学法。因此,咬文嚼字,就有利于扎实语文教师的教学功底!尤其是读写教学功底。可以说,咬文嚼字,一枝盛开在习作教学苑地里的花朵,永远芬芳,魅力!

(注:本文为教育部规划课题《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态势下区域推进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FFB108165)(作者位单:宜兴市和桥第二小学)

猜你喜欢
习作习惯作文
上课好习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