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改革

2014-10-21 20:08何婷
学园 2014年34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高校

何婷

【摘  要】中国的职业规划教育起步较晚,与西方国家相比差距较大。高校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同时,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本文通过对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现状和问题的分析,积极探索课程改革的思路和方式,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广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需求的目标。

【关键词】高校  职业生涯规划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4-0037-02

1909年,帕森斯(Parsons)在《选择职业》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职业指导的概念,之后舒伯(Super)提出了职业生涯的概念。随着西方职业生涯辅导理论的不断发展,中国也愈来愈重视职业生涯教育。然而由于中国的职业生涯教育起步较晚,课程体系不健全,从而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效果极其有限。在当前就业难与招工难的结构性矛盾加剧的情况下,改革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已成为人才培养的时代需求。

一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现状

中国教育部明确提出高校要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建立了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来负责高校的就业指导教育。然而中国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发展不规范、不平衡,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认识不足

国内许多高校认为职业生涯教育等同于就业教育,对职业生涯教育的理念认识不足。在课程的开设上只是单纯地注重对毕业生的求职指导和招聘信息的提供上,只是为了服从教育部安排而保留传统的就业指导教学模式。这体现了很多高校对职业生涯教育的不重视,临阵磨枪式的就业指导对学生在就业及终生职业规划上不能起到实质性的指导作用。

2.课程体系不健全,内容缺乏针对性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需要多方面教育课程工作安排的开展,然而中国的高校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课程的开设大部分只重视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自主创业指导,多数在大四阶段开设课程,忽略了之前阶段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和职业发展的教育,没有针对学生的不同需要和不同阶段来匹配不同的课程内容。其次,就教材的编写而言,很多教材没有涉及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仅提出了当前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等理论性的内容,只注重概念的传授,缺乏针对性。

3.课程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吸引力

首先,目前部分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仅通过书本进行知识的传授,对多媒体教学的采用不足,教学模式和手段过于单一,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其次,缺乏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就业最新形势的了解,在与用人单位合作进行实习、招聘方面的信息传递上做得不够,并没有开展实践性教学,使学生与社会的接触过少,不能了解真正的市场需求。再次,对学生的共鸣教育不够,教学模式过于教条,没有注重对学生职业素质及内心情感的培养。其课程建设存在诸多局限性,教学效果难尽人意。

4.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师资力量薄弱

职业生涯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具有高素质的专业教师。然而,跟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专业教师人数少,在很多高校中是由党政管理人员、学科任课教师兼任。他们基本上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教学能力有限,教师的整体水平偏低。另一方面,师资队伍与学生的比例失调,教师资源不足,难以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二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高校重视程度不够

中国大部分高校开设了该门课程,但没有从实质上重视起来,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学生职业选择的深远作用,急功近利,只考虑眼前的得失,导致了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停滞不前。

2.基础教育阶段职业生涯教育的缺失

基础教育重视基本文化知识的教学,忽略了对孩子独立性和未来眼光的培养。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职业生涯教育开展过晚,已给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3.社会资源配置的相关制约

在当前中国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态势下,政府将大量资金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对于高校科研项目的投资,也都集中在有高经济效益的相关项目和政策研究上。由于高校职业生涯教学,相对国民经济增长有一定的滞后性,获得政府的资金支持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师资力量的强大,不利于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

三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的思路

1.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改变单纯注重知识的传播而忽略学生未来发展的思维模式,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放到与其他学科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和鼓励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

2.丰富课程内容

首先,改变照本宣科的学习就业政策等书本知識的教学方式,加大相关就业信息的普及,加入实践教学环节。其次,从大学一入学就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不同特点开设课程,大一阶段加强学生的适应性教育,大二、大三时培养学生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兴趣,提升自身能力,毕业阶段注重对学生的就业指导。

3.课程教学模式优化

首先,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打破课堂界限,采取情景模拟、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一系列开放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积极主动的参与,寻找自身的兴趣点。其次,注重实践的开展。一方面可以邀请用人企业到学校以开展讲座、举办创意大赛的形式来提高高校学生的就业能力,另一方面应为学生创造去企业实习的机会,在干中学,在学中思考职业生涯的道路。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高校应安排专业教师再教育、聘请人力资源方面的专业人士进行培训活动,以达到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目的。其次,加大对职业生涯教育的资金投入,鼓励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科研项目,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查伟大.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现状分析[J].科教导刊,2014(16)

[2]樊非.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时代教育,2013(23)

[3]杨娜.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初探[J].传承,2009(14)

[4]姚远、薛文刚.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设计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2(1)

〔责任编辑:林劲〕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高校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