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融入跨文化人文教育

2014-10-21 19:53郑红
学校教育研究 2014年23期
关键词:人文词汇文明

郑红

辽宁省推行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英语教材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整个高中三年共使用九本教材。教材的内容比较以前有了丰富的补充,话题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突出了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的桥梁作用。所以面对阅读量和词汇量大增的新标准教材,该怎样更好地运用它们呢?该如何让英语教学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成长和成人?难道英语的教学就只是词汇和语法的应试教学么?教材所提供的的如此多而丰富的人文教育素材在施教者的合理灵活应用下必将对高中生的人文素养的提高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

一.人文教育 关注成长

高中生处在人生最美好的年龄,思想绽放,对社会,对世界,对人生的思考也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所以在高中的学习中,引领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非常重要的。精神的成熟必然带动他们对各种知识的渴求,对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有准确的目标和定位。在众多的学科中,英语有着其独特的作用,因为她链接着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我们可以用英语作为工具来对比两种文化中相通的东西,也能更深刻地理解自己母语文化的精华。通过语言这一文化的载体,来理解文化背后,那些使用者的思想,精神,价值观和人生观。汲取有益于他们成长的那些东西,让他们有更广阔的,世界的视角去观察和思考问题,而不是被局限于语法和单词的束缚。这就是我们作为英语教师可以基于现有的教材为学生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情。

二.立足教材,灵活呈现

要想使用好教材,更好地体现人文教育的特点,教师必须要有丰富的人生体验和思考,把自己的经历融合思考一起呈现给学生,引导他们用多种角度去发现事物,从而引发新的思考。例如在必修一Module Three 中的《My first Ride on a train》,课文通过一次乘火车的旅行把澳大利亚的地貌,历史都简单地介绍了一下,作为在高中英语教材中第一个出现的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同学们对她的熟识程度远不如英国,美国那么多,但是作为地处地球的另一侧的有独特地域文化的国家,澳大利亚可以给学生不同的西方文化的体验。教师可以寻找更为丰富的材料,视频,近乎全面地向学生展示一下这个国家的风土文化,单词的教学只要能服务于话题阅读和讨论即可,不需要太多的侧重。让学生通过这个模块了解在澳大利亚这块土地上发生的西方文明和当地的土著原住民文明的融合。这样的课文是值得多花一些时间来拓展和谈论的,不应因应试的要求而只侧重词汇用法,其他人文的内容就匆匆而过。拥有理解不同文化的能力是学好英语的一个必要条件。

英语和语文作为文化的载体,向学生传播文化内涵和人文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顺应这个时代对于人才的要求,就要在考试要求的范围之外,尤其是在基础年级加大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这种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有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因为学生会在这样的教育下懂得尊重知识!

三.跨越文化,文明交流

以往的英文教学材料都是介绍给我们一些西方的风土人情,习俗,宗教信仰,社交礼仪等西方文明的东西。新课标外研版的这一套教材却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对于中国文化的介绍,非常难得,也非常值得我们任课教师好好地去发掘和利用。

例如,必修三中的《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模块在导入环节就选用了我国古代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孔子,墨子和孟子的经典代表思想的语句。学生平时看到的都是中文的表达,有些虽然在语文课上已经背的滚瓜烂熟,但是当面对英文的表达时还是有些反应不过来。但是经过认真理解后,恍然大悟原来就是自己耳熟能详的语句啊!这种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会让学生对于自己的文化有重新的审视,同时有一种文化的民族自豪感。

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了英语以后,除了可以接受更多的西方文化的精华,也要担负起把中华文明的民族精粹介绍给世界的责任。当西方人迷上中国的美食,中国的风景,中国的音乐时,我们要能用他们所熟知的语言把这些东西的美好展现给他们,让他们更加了解东方的文明,了解我们中国的华夏文明!

四.提升能力 助力高考

近年来由于高考竞争的愈演愈烈,教师,家长,学生对于分数的关注度也愈来愈高。但是凡事不能拔苗助长,不能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文科的能力本来就是在一点一滴中慢慢積累起来的。靠大量的习题练习提高的只是机械的答题能力,而不是我们需要的基于人文修养而形成的能力。

平时注重提高学生对于语言背后的文化的理解,时刻在学习中体会跨文化的差异,理解不同的传统,宗教信仰,价值观的影响下人们思考和处事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现在试卷上大多数的阅读题的主题都是非常积极向上的,大多讲述的是宗教信仰下的善有善报,人与人间的宽容,宽恕,用温暖的爱去唤醒爱,还有面对磨难时的乐观和坚强,珍惜身边的亲人朋友,师长的引导,以及生活中的小事给予的对于人生的感悟。对文化理解深刻的学生能很容易感到自己被文章里的故事感动,顺着这种感动很自然地选择合适的词汇来表达这种感动或是感悟。而浮于故事表面的人就会很纠结于一些词意相近但情感表达完全不同的词汇而无从下手。

基于这种原因,作为一个英语教师,我们要首先克服追逐分数的应试教育方式,着眼于对学生文化的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学生跨文化的理解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也能让他们最终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得理想的分数。最重要的是那些在青少年时期,在这些学生最宝贵的性格的可塑期,他们所汲取的文化的营养,所形成的放眼世界的思维方式是会成为他们一生的财富的,受用不尽!

英语作为一种交流使用的语言工具,在社会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她的作用绝不仅仅是表达西方文化而已,我们要越来越多地使用英语来传递我们中华文明的东西,同时让学生们在学习英语的时候,通过对比,发现自己本民族文化的精髓,能更深刻地理解和热爱自己的本民族文化。这就是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体现人文教育的最大意义!

猜你喜欢
人文词汇文明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对不文明说“不”
词汇小达人
人文社科
词汇小达人
文明歌
词汇小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