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散式教学的应用

2014-10-21 20:08李艳华
学园 2014年34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应用策略

李艳华

【摘  要】高中历史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和精神修养的培育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历史课程提出的要求,总结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经验,简要概括出发散式教学在高中历史课程中的应用策略,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建议和帮助。

【关键词】高中历史  发散式教学  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4-0098-01

发散式教学是伴随新课程改革而出现的一种创新式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对知识获取的个性化需求和培养学生个性化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为主要目的。要想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发散式教学的作用,就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思维的积极性,做到以学生为本。但是,在如今的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却普遍存在诸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发散式教学,不仅成为满足学生个性化知识获取的途径,更成为社会与学生共同进步的迫切需求。

一 增加教师的知识储备,为发散式教学提供保障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一句话足以说明教师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份量。对于那些还处于校园生活中的学生而言,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者。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的专业知识影响。要想发散式教学方法在高中历史课程的运用过程中发挥应有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先加强自身的历史知识储备量。

例如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中,教师不仅要掌握二战的具体情况和对世界的影响,还必须掌握战后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包括中国、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对于世界发展而言,经济全球化已经对如今的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则很难完成各国多年的经济发展史实讲解。局限在教材框架内的教学方式,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影响学生对真实历史事件的详细了解,最终制约学生发散性思维逻辑的发展。

二 重视知识的体系构建,为发散式教学提供可能

历史是对过往既定事实的一种客观概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积极构建知识的体系框架,不仅有利于发散式教学的运用,更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高中历史无论是在教材的编写上还是在教师的教学中,都更加偏向逻辑性和利学性,反而忽视了对学生各方面素质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并不断实现利于学生学习和接受的教材知识整合优化,从而形成一个具有科学性、模块式特征的历史体系框架。

例如在进行日本明治维新的授课中,教师可以将同一时期背景下与有着相似命运的中日两国的改革对比,让学生在对中国的社会背景分析中,了解掌握十九世纪中叶日本的社会性质以及改革的目的。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知识整理,形成“幕府统治危机—武装倒幕—明治维新”的知识体系,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军事的多角度评价以及和中国改革成功相比。这种完整而科学的历史知识体系构建,有效地为教师的发散式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

三 创设教学的问题情境,为发散式教学形成多角度思考

将学生置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可以加强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发散式教学模式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拓展途径。在高中历史中运用发散式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的问题情境来对固定的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充分利用高中生的好奇心理和形象性思维来调动教学气氛,实现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良好习惯。而且在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还可以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历史事件发生的真实氛围,身临其境从而形成感悟性的思考。

例如在鸦片战争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展现鸦片战争时期中国的现实社会状况的图文资料,或者直接进行相关精简视频的播放,让学生提前对鸦片战争进行相关事件进行了解。以此为基础,教师便可以通过发散式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深思,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又为什么列强的商品在鸦片战争后并不能在中国市场上倾销?等等。当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将之前的视频资料进行循环播放,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寻找答案,也有利于充分延伸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四 激发学生想象力,推动发散式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对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想象力的提升是其最主要的实现路径。一个学生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必然会拥有较高的创新和创造能力。由于高中历史课程的严谨和逻辑性,所以在一般的教学中,基本上都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的热情。因此,在高中历史课程中实施发散式教学,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历史学习的综合能力。当然,在对历史事件的想象过程中,并不能胡编乱造,要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形成科学合理性的想象和规范性的思考。例如在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中,教师就可以对中国重要思想的形成发展进行详细讲述,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考和想象,让学生在自我思想意识中形成对特定文化背景下人民生活状态的感受,从而准确掌握整篇课文的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危登铭.探究式教學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旬),2013(4)

[2]乞玉淼.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探究与实践[J].学周刊,2013(20)

〔责任编辑:林劲〕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应用策略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水平井钻井技术及其在石油开发中的应用探析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