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生的养成教育

2014-10-21 19:53赵丽峰
学校教育研究 2014年23期
关键词:关键期理想习惯

赵丽峰

一、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要重视把握关键期

科学研究表明:小学一、二年级是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小学三、四年级是纪律分化的关键期;小学阶段是记忆力发展的关键期,是记忆的黄金时代。根据教学经验,这个关键期特别重要,一旦错过了很难矫正。

养成教育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必须赋予新时期的内容和要求,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现在的孩子都是宠大的一代,养成教育是必须干的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

养成教育包括:发现问题的习惯,思考问题的习惯,敢于质疑的习惯,自学的习惯,搜集信息的习惯,诚信的习惯,团队合作的习惯,尊重他人的习惯,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习惯等。

即使是传统的习惯也要增加新的内涵,不能以牺牲创新精神来进行养成教育。比如,孝敬父母,知道父母的疾苦;会照顾、服侍老人,体谅父母的困难,不提不合理的要求;理解父母的心情,会从精神上安慰、劝解父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减轻父母负担。

二、养成教育要重视家长和教师的示范作用

以身作则是小学儿童养成教育的基本方法。以身作则即是在了解儿童天性的基础上发挥他们善于模仿的长处,通过施教者自己积极为善来引导儿童做同样的追求。孔子强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文》里讲:“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必须以身作则,具有高尚的品德,否则“养不教”就是“父之过”了。

当前,儿童出现的许多道德失范问题,从根本上是因为社会成年人行为的失范引起的。无论老师还是家长,以身作则始终是最具有说服力的教育方式。在儿童时期,父母是孩子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孩子。就学校的老师而言,良好的教师风范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教师是儿童学习的主要榜样示范,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通过自身的道德行为来感化、熏陶和启迪儿童。教师和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儿童的发展,所以教师和家长首先必须让自己的行为规范起来,这是对自己的孩子负责,也是对国家负责。

养成教育要从日常生活的小事抓起,从小要“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儿童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饮食起居,都有具体的礼仪规范和要求。让孩子学会礼仪,成为一个有礼貌、懂礼仪的好孩子,并使之和思想品德教育类课程结合起来,让孩子从礼仪的训练中学习与人相处、交往、合作的基本品质。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养成教育无疑需要摒弃传统孝德中片面强调子女的服从义务,以及刻板的礼节造成的“愚孝”“蠢孝”等与文明相悖的不良风气。

在小学阶段是理想的萌芽阶段,儿童的理想比较模糊,很不稳定,但儿童懵懂的理想可为他们今后道德理想、成才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形成奠定一定的基础。当代社会由于受物质主义等不良思想的误导和影响,不少儿童从小就注重物质享受的品牌化、高档化,却缺乏远大的理想,高大的志向。为此,当前的道德养成教育要汲取传统启蒙教育的营养,贯穿立志成才教育,积极引导儿童树立和培养正确的理想信念,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富强联系在一起,担负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做好准备。

三、养成教育的持久性,习惯成自然

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论述。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说“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即要求儿童在刚刚能辨别大人赞许与否的态度时,就开始进行教育,使他做该做的事,不做不该做的事。这样,便可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好习惯的作用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乃至今后的学习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能让儿童正确、有序、科学、合理地生活,形成良好的情感和个性心理品质,为成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通过养成教育形成的良好习惯将使儿童不仅在学校,而且在社会能凭借内部需要的强大力量自动地使自己对外界的刺激的反应达到高效率,为成功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

在养成教育中,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教育是养成教育的第一课堂,社会是养成教育的第二课堂,更是养成教育成果的展示舞台。

首先,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沟通家长和学校的情感。通过家访,家长学校、家校互动卡及家长座谈会等对家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家庭教育,学校可以提出明确的要求和做法。如让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不让孩子沉溺于游戏和进游戏厅,让孩子学会自理,对来客要有礼貌,不乱花钱,不乱吃零食等。在学校里老师严格要求和规范学生,学生放学回家后,明确告诉家长也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在不断督促和强化中,防止他们坏习惯的滋长。这样,家长和学校在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方面就达成了共识,达到了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进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是学校与社会的结合,积极协调与社会的关系,定期邀请相关领导、模范人物来校做报告,开展帮教活动,同时聘请校外辅导员做法律知识讲座和交通安全教育讲座。进而要求学生:在校争做好学生,在家争做好孩子,在社会争做好公民;让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并在此基础上积极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去参观,去实践、去体验,使学生在实际体验中养成良好的習惯,在社会实践中不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公共道德意识。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造就一代新人的三大要素。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主导,社会教育是必要条件,只有这三方面紧密结合,全力合作,才能确保广大青少年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茁壮成长起来!

综上所述,从小做起,持久教育,家长、学校、社会紧密结合,为了孩子不懈努力,养成教育一定能形成风气,一定能成功!

猜你喜欢
关键期理想习惯
习惯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上课好习惯
小胖猪
好习惯
不可错过的宝宝发展关键期
理想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